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修林 《武当》2000,(12):45-47
二十年之前,拳友借给我一本抄本,名日《气功疗法峨嵋十二庄释密》(作者周潜川),我一口气复写了三本,边抄边学,由此“习文学武”开始了。不觉数十年过去了.无形中成了周潜川先生的间接门生,“破译天书(无插图),继承祖业,以文化图,造福人类”,成了我的宿愿。  相似文献   

2.
范冠华 《武当》2005,(6):9-9
本刊南京消息由清代晚期著名查拳大家、杨派"十路查"代表人物杨宏修所传出的山东冠州一至十路查拳(杨派)的拳趟,近期在六朝古都南京的下关一带得以发现。据当代传统武术史研究学者、著名武术家范克平先生考证:民国初年,杨宏修传人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9,(4)
张树新简介张树新现任国际意拳(大成拳)研究会副主席。1978年开始学习意拳(大成拳)并遍访意拳(大成拳)名家。自1996年起追随王玉芳先生习练意拳(大成拳)。2002年11月16日,被王玉芳大师收为义子并赐名"承芳",意为"承我拳学,继往开来",并立为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4.
“拳若流星、眼似闪电”,这高超的武艺,与眼疾神速有着密切的关系。眼神,是学武练艺的第一要素。倘若学武不练眼神,那是会失掉气势与威武的。  相似文献   

5.
金杨眉 《武当》2005,(6):62-63
我的师爷李雅轩先生逝世已有28年了,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10周年。每当听我的老师(太极拳名家)陈龙骧、李敏弟谈起李雅轩先生生前学武,用武的感人事迹,和看到近年来太极拳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不能不更加缅怀这位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一生的一代太极拳大师。  相似文献   

6.
刘连洋 《精武》2006,(6):51-51,50
二、武功探秘:明朝通臂拳法的原貌 1.《通臂拳谱》中所载的通臂拳武功体系依《通臂拳谱目录》中所载,该支通臂拳法的武功体系为:六路母法 (解明附)、六路递法(解明附)、六路破法、六路破中递法、六路破中破范总拳(明堂)、六路擮法总拳、六路(?) 法、六路进法;变拳十款(一(?)二进三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9,(4)
王玉芳先生简介王玉芳先生是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次女。王玉芳先生1919年生于北京,13岁开始随父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习拳练功,悉得芗老之心法,她精湛的武学造诣为国内外武术界所公认。她在继承和弘扬意拳(大成拳)的事业上,始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玉芳先生的功法,深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1,(1):18-18
2000年11月25日,数百名来自海内外的意拳(大成拳)门人汇聚北京凯迪克大酒店,共同纪念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诞辰115周年。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亚洲武术联合会第一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寰先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王国琪先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王芗斋先生的女儿、  相似文献   

9.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敬尧 《精武》2010,(4):79-79
我生于1933年3月,受家父喜武的影响,童年我就开始习武。1942年家父盟兄李鲍武先生教我鸳鸯拳。第二年我念书时,学校的校役刘玉美先生教我陈香出洞拳,1944年家父又请孙禄堂先生的弟子于振洲先生教我形意拳。上世纪50年代初,家师领我到师伯张董僧门下学形意拳和八卦掌(张董僧先生系赵展元先生亲传徒孙,八卦掌名家刘凤春先生弟子)。因我要到北京读书,二位恩师在我临行前嘱咐我,到北京一定要拜访一下"神拳"王芗斋先生。  相似文献   

11.
张洪国  张财林 《武当》2003,(10):38-40
五形八法拳与少林寺“五形拳法”互为精华。该拳善于近身搏斗,以快攻猛进见长,刚劲充实,风格独特,技击性很强。现从该拳套路中精选数势,仅供参考。 一、二虎出山 我(白衣者,下同)以左势对敌,敌进右步以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左脚稍收,脚尖点地,重心后移,同时左手变虎爪,向前向下向外压按敌拳(图1);接着,我左手向左下方挂开敌拳,左脚快速向前上步,落于敌右脚旁,身体前移,同时左虎爪稍收至左肩前迅速变拳冲击敌胸部(图2);接着,我右脚向前  相似文献   

12.
我的武术缘     
牟大勇 《武当》2006,(12):50-51
我是个业余武术爱好者。屈指算来,从1963年开始学拳至今已有43个年头。40多年来,除出差在外不方便外,基本未间断,即使近几年已年逾花甲,仍坚持每天早晚带领几十个老同志进行锻炼。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未曾懈怠。特别是在学武练武的问题上,我总舍得花钱投入。自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3.
民国查拳名家、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大学专职武术教授、南京中央国术馆顾问于振声(1871-1958年)先生。 民国查拳名家、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门长、建国后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王子平(1881-1973年)先生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宝库里的一件珍品。相传起源于距今816年前的南宋建  相似文献   

14.
姚宗勋先生(1917-1985),为中国当代著名拳学家,原北京市武协顾问,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是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之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早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系。少年喜武,16岁拜于北京著名武术家洪绪如先生门下,苦练经年,  相似文献   

15.
炮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在大成拳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当中,属稳健而沉实的一种攻击类型。恩师王选杰先生在实战中,对炮拳的运用相对于劈、崩二拳来说较少,但这并不意味对炮拳的轻视。相反,选杰先生非常看重对炮拳的训练,他认为,长于直线发力的练者,应该加强炮拳的训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攻击风格。  相似文献   

16.
十二路弹腿     
熊征 《精武》2005,(4):36-39
1.马步腰拳(左) 与第二路的马步腰拳(左)相 同。 2.弓步架打(右) 双脚碾地,上身左转90°,成左 弓步。左臂内旋,屈肘上架于额角前 上方,拳心向前;右拳从腰侧向前平 击,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28)。 要领:左拳上架应与右拳冲出及 双脚碾地同步。 用法:敌我对面,敌用右直拳击 我面部。我用左前臂上架敌前臂,右 手以直拳击敌面部或胸部。  相似文献   

17.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形意拳前身曾叫“六合拳”和“心意六合拳”,但本文所介绍的“六合拳”乃不同于上述,这里所说的“六合拳”乃尚云祥先生独创且亲传于我父李文彬的“六合拳”。尚云祥先生说:形意是先有拳而后有器械,有何拳套路,就有何器械套路。先生晚年教我父及其女尚之蓉老师练“六合”刀棍等器械时,就先教了这趟“六合拳”。这套“六合拳”较难练,它突出双手握拳,用小臂作斧刃发劈劲,是“似斧属金”的真正劈拳(现流传把俯掌发的所谓劈劲的“鹰捉”叫劈拳是错误的)。正因为这个劈拳不用肩、肘、手关节发劲打人,而用肘、手之间的小臂发劲,击法上就有独到之处,它已超出了“七拳”。此外,还有进步劈、退步劈和回身劈,其应用价值也就越高。这趟拳只有十一式,虽动作少,  相似文献   

19.
程元江 《精武》2008,(7):58-58
我是《精武》的老读者,从《精武》杂志创刊至今,我每期必看必读。陈平秋先生的多篇文章在《精武》杂志上发表后,我对余拳、苏派功夫着迷了,但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陈先生讲的余拳、苏派的故事,很是惊、悬、奇、疑。  相似文献   

20.
自拜读李瑞林先生载于《精武》2006年第6期《形意拳名家谱——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逸事(一)》一文后,本人感到很迷惑,今与李瑞林先生及心意(形意)拳门的师友们共同探讨。疑问一:谁是心意(形意)拳创始人李瑞林先生在文中谈到,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河北深州李老能先生。本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