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际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促进了高校联盟的发展。从美欧高校联盟发展看,加强高校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借鉴美欧高校联盟发展的经验,推动我国高校联盟的发展,重在提高对高校联盟的认识,营造高校联盟的氛围,创新高校联盟形式,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推进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通过高校联盟保护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精英教育,也促进了普通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联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高校校际合作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合作、合并之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背景下,高校之间合作意识增强,联盟的合作项目和合作形式呈多样化.借鉴美国高校联盟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办学自主权是联盟的关键,完善和加强联盟的组织架构是高校联盟长远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李丹 《文教资料》2015,(1):86-88
当今中俄两国正全面深化政治、经济与人文领域的务实合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俄两国高校以同类高校联盟的形式创新校际交流、合作模式。本文解析中俄现阶段六所同类高校联盟建设背景,梳理其成立宗旨与活动内涵,对如何提高联盟办学质量,解决人才跨国界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衔接、扩展双方信息资源与多渠道巩固合作机制等合作有效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MOOC理念的区域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探索和实践,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创新形式。在对我国区域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苏省混合式精品通识课程联盟为例,对联盟的合作理念、课程资源库、教学机制开展探索,结合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提出构建联盟课程体系新范式、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提升在线教学智慧化水平、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导向的教务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方高校构建战略联盟的思路与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战略联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一般地方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一般地方高校构建战略联盟的思路在于突破空间概念、依托强校发展、同类学校联合和多渠道、多形式的联盟。在战略联盟的形式上可采取优势融合联盟、互补式联盟、部分联盟和整体联盟。战略联盟是一般地方高校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的新形式,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要举措.湖北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联盟超越传统的校校办学联盟、校企科研联盟模式,基于专业建设“校校企”合作联盟,全方位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形式,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校竞争与合作的加剧,高校战略联盟作为高校间、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有效的竞争合作方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这既是高校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大众化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结合辽宁实际提出了高校战略联盟的基本模式及加强法规建设,建立财政金融引导保护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组织作用,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等构建区域高校战略联盟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校战略联盟是二战后美国高校为适应社会变革、降低学校经营成本、满足学习者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学校社会地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校际合作形式,为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运作方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面临一系列新挑战。高等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校战略联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高校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进而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喜人成绩,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大国。2009年我国首批的“985”九所高校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本文从世界一流大学理念的提出、国外校际间成功合作、国内外高校间生源的竞争、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等角度探讨了九校联盟提出的背景,并简要论述了九校联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传统高校战略联盟的新发展。基于对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两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考察发现,近年来“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呈现出稳步推进、有序发展的态势,行动情境不断拓展,中国高校作为自主行动者和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不断凸显,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联盟合作范围相对狭窄、联盟参与主体后劲不足、联盟发展缺乏学理支撑等困境。未来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导向,坚持优化提升治理效能的行动取向,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继续强化联盟建设宏观指导,在平等互信基础上进一步增进联盟主体间共识,在价值目标共识中有效营造同舟共济的行动氛围,创新探索“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产物,它应该区别于传统精英高等教育,既是人才培养上一种新的规格,又是在办学理念上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挑战,也是大学经营、管理体制上的新模式,更是对"社会需求",而非"学术需求"的响应。作为新型大学的代表,美国的州立大学和赠地学院、英国的新大学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方面比起传统大学均有很大程度上的变革和创新。国内目前对"新大学"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办学定位、发展模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大学内部制度建立上,借鉴发达国家的不同时期出现的面向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大学制度,从分类管理角度出发,探索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路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逐步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路径,是高校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大学联盟作为加强高校之间合作与协作的重要平台,对高校推进协同创新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重庆市大学联盟成立后,积极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享协同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机构,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虽然以高校联盟为主要形式的高等教育区域协作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各省高校以某一课程教学为中心的区域协作还不多见。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实施对口合作,为两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区域教学协作提供了良好契机。高校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具备开展区域教学协作的天然优势,通过两省高校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牵引,充分发挥好两省思政课教学优势资源,构建思政课区域教学协作2242模式,能够为提升两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和科研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和高校基于国际竞争的压力,一直致力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先后提出发展创新型大学、组建联邦大学、创建大学综合体等策略,其中联邦大学的组建是俄罗斯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也需要考虑区域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构建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高校联盟是高等教育理念转化为高等教育实践的重要手段。从高校联盟的演变看美国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轨迹,可以得出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巅与美国高校适应外部环境的"自觉性"有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理念影响美国高校的行为选择,高校采用联盟手段来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及扩大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高校联盟在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形成的各个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要由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理应重视高校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校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可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众创空间数量不断增长,合作内容与形式不断深化。根据合作现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推动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应树立共同体意识,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合作;凸显发展特色,求同存异,实现互补合作;拓宽发展范围,开放创新,力争全面合作;利用区域优势,与产业融合,推进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现状,以某省某地方高校和企业为调查对象,积极借鉴和发扬已取得的发展成效,但同时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载体与企业配合不密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校内师资缺乏实践经历等,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创新育人机制为统领,分别从教育层次机制创新、教育形式机制创新以及教育功能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发展、新创造。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联盟是实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形式。文章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探讨校企合作联盟的可行性,依据价值共同体理论探讨校企合作联盟的稳定性,借助制度创新理论探讨校企合作联盟的长效性,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探讨校企合作联盟培养人才的操作性,为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研发、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英国产业大学是英国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公私合营型远程教育组织。英国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在资本构成、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在设立本旨及运营治理方面有所不同。我国产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开发市场导向课程、吸引多方资本投入、实行课程证书融通等方面均可借鉴英国产业大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