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欣赏课是高职美术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高职美术教育功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培养学生对中外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评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聪 《辅导员》2013,(3):6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儿童比较深刻地,富有情感地理解音乐.就必须使儿童具有一定的演唱经验和音乐修养。一个人演唱能力越高,音乐知识越丰富,欣赏音乐的能力就越强。当然,随着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促进了演唱能力和音乐修养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和唱歌教学、乐理知识教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音乐课内的欣赏教学与平时的音乐欣赏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美术欣赏教学的若干特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美术知识,发挥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态律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掌控能力,使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而且能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聪 《辅导员》2013,(2):69-69
<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儿童比较深刻地,富有情感地理解音乐.就必须使儿童具有一定的演唱经验和音乐修养。一个人演唱能力越高,音乐知识越丰富,欣赏音乐的能力就越强。当然,随着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促进了演唱能力和音乐修养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教学和唱歌教学、乐理知识教学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音乐课内的欣赏教学与平时的音乐欣赏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美术欣赏教学的若干特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美术知识,发挥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戈 《青海教育》2013,(7):60-60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着调节校园气氛、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艺术的熏陶,让学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肖子良 《考试周刊》2012,(85):36-36
人的想象能力是人的创造性思维中最宝贵的品质,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智慧。语文教学中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展开畅想的翅膀,翱翔在创新的天空。  相似文献   

10.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音乐的特殊性在于通过“娱悦”对人进行美的呼唤和陶冶。她有开启心智、端正品行、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音乐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成为音乐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内容在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对生活深刻感受和体验的反映,是道德、理想、情感、审…  相似文献   

11.
阅读能力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因此,少年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阮小芳 《山东教育》2003,(27):31-31
幼儿文学作品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幼儿,是幼儿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窗口。不仅如此,通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增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培养幼儿的美感及审美能力等。在实践中,我利用“听”“说”“演”,引导幼儿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收得了较好的较果。一、通过“听”,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欲望“听”在语言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一个人会说话,首先是从“听”中学到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利用多种形式为幼…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采取自觉行为的心理活动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而自信心是在亲人、老师、朋友的赞许、鼓励、肯定中树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音乐欣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创造能力。本文根据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探究了音乐欣赏教学法中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尽管素质教育己经倡导多年,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也经常被提到,但是作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部分的美育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欣赏的教学,几乎被人们淡忘。本文就美术欣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基本体操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在中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加强基本体操教学有利于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是体育教学追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加强想象类作文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想象能力是人不可缺少的能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无疑是最能体现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而想象力又是创新意识最突出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音乐素养与人的创造性、合作精神以及审美能力之关系的分析,说明了音乐教育对人的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提高人的音乐素养,必须注重人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及审美素养的培养。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即是“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9.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已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侯燕 《现代语文》2007,(2):66-66
想象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观察、积累、感受的材料在大脑中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丰富的想象能给思维插上翅膀,让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问自由飞翔,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类不分点面,理不分正反,凡事皆可以浮想联翩;丰富的想象,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可观可感,丰富的想象,更能使人有独到的精神和能力,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