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迷茫与抉择: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面临着种种迷茫和困境。建立当代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取向,要求家长以及社会重新审视儿童的发展需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围绕儿童的健康、快乐、幸福,实现儿童童年时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微环境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与家庭、学校同等重要,但长期被忽视和排斥。造成儿童与社会微环境割裂状态的原因,一方面源于我们对儿童发展、儿童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狭隘认知,另一方面也与现有社会微环境的儿童友好度不高、人们对社会微环境的认知偏差、对其情感联结和人文价值的忽视以及此类微环境缺少制度保护有关。恢复和重建儿童与社会微环境的联结既需要研究者、教育者更新并宣传儿童与社会微环境的关系,也需要从城市发展理念和社会治理层面考虑儿童需求,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的建设,提升社会微环境的儿童友好度。  相似文献   

3.
选取广州市12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州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总体处于良好发展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适应问题与障碍。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制度是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促进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应从两方面努力,当前尤其需要国家、政府以及流动儿童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多方面协同参与,从制度、文化层面形成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融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儿童作为祖国的希望,其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消除儿童安全隐患不仅要社会各界携手相助,更需要从儿童的安全教育做起。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外,还需要教授其自我保护方法,构建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儿童安全保障体系,将儿童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发展途径上来说,阅读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移情能力、道德认知发展等方面探讨阅读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很难把握儿童的需要究竟是什么,即使教师已经了解了儿童的需要,要组织合适的活动去适应儿童的需要也是很难的。同时,由于社会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并不一致,因此,由教师根据社会对儿童的教育要求设定的学习任务,要能与儿童的兴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儿童社会性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会社会角色,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儿童的第一心理需要,儿童喜爱游戏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游戏融合了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可以切实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并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儿童的游戏权得到尊重,儿童能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宜的游戏环境,那么,游戏对儿童来说,不只是"工作",不只是生活,还是有益的学习,是一种主动、自觉及充满愉快的学习,是一种对社会、对自然的有益探寻,也是儿童接触、内化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发展途径上来说,阅读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移情能力、道德认知发展等方面探讨阅读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学前课程内容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课程内容的尺度有两个 ,一是儿童的尺度 ,一是社会的尺度。在课程发展的历史中 ,儿童的尺度与社会的尺度似乎成了对立的两极。儿童的尺度强调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 ,儿童的需要是取舍课程内容的决定因素。社会的尺度则强调课程内容要由一定社会的需要来决定。课程内容选择的两种对立尺度始终存在着。在我看来 ,一定社会的教育 ,不论它以什么作为目的 ,人的发展都是第一位的。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本体价值 ,其余价值均是本体价值的派生物。儿童是生活在特定社会中的个体 ,社会也是包含众多儿童个体的社会 ,所以课程满足儿童需要的尺度与满足…  相似文献   

11.
儿童发展评价是对儿童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社会文化理论视野下的发展是指在某一方向上质的变化,发展的方向部分地取决于文化、人际之间的需要以及特定的环境。这样一种定义就使得儿童发展评价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静态到动态、教学与评价从分离到结合,以及注重在真实情境中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探索儿童最宜发展区的有效策略,提出要把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过去的社会需要出发“全面发展个体”转换到个体需要出发“主动适应社会”,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同时整个国家的评价制度应由“全序”到“半序”;教育者要从儿童的整体出发而不是从本学科出发,引导和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区域,科学高效地促进儿童向自己的优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孩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形成网瘾的成因,并提出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思想教育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是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对农村留守孩子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形成网瘾的成因,并提出要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思想教育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尊心是儿童完善人格的基点和坐标,自尊心的理性建构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基线。来自教育者的尊重和尊重行为是儿童获得尊重体验、形成自尊心的根本力量和主导诱因。自尊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儿童无论是从需要的层次分析还是社会学习角度论,是很难获得充分、适当的尊重体验,生成自然、健康的自尊意识的。满足尊重需要,构建自信尊重的社会认知场域是儿童自尊心的重要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晓晖 《文教资料》2011,(32):115-116
学前教育价值就是学前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学前教育与人(幼儿、成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的心理和生理基础出发来论述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问题省教育科学院韩秀英儿童社会化,乃指儿童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下,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社会行为的过程。儿童社会化不仅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儿童时期的社会化将为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较...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育活动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幼儿阶段最适宜开展并能促进儿童发展的游戏 ,其社会心理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心理发展是儿童游戏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原因在于 :第一 ,从游戏的内容来看 ,现实社会生活是游戏的源泉。不同的时代、地区、文化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都影响着儿童的游戏 ,游戏反映着儿童的生活及其变化。第二 ,游戏多数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 ,在游戏过程中总是需要建立一定的关系 ,游戏中的个体均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 ,可见游戏中包含了社会心理的内容。第三 ,儿童正处于初级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儿童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在影响儿童社会化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最为重要,家庭教育不仅为儿童智商发育搭建平台,也为儿童情商发展构筑基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生群体,由于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其社会化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通力合作,从改善国家制度环境和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两条主线入手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