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沈惠玲 《福建教育》2005,(5A):20-20
健康童谣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开设了“校园童谣课”,通过学习童谣、吟诵童谣、展示童谣、创编童谣“四部曲”,让孩子们唱响“校园新童谣”。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念背童谣 师谈话:同学们,有人说,童谣就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多少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健康地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播放歌曲:“人之初,性本善……”(音高而亮,几句之后渐弱,主持人上场)甲:小时候,我们在妈妈的催眠曲中入眠。乙:长大后,我们唱着新童谣快乐成长。甲:童谣记载着我们童年的梦。乙:童谣寄托着我们纯真的情。甲:但是最近,我们却发现一些“另类”的童谣在队员们中间传播、流行。乙:为此,我们中队开展了“传唱校园新童谣,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甲: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这样一些童谣,请看:(多媒体演示动画,配音)1.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一拉线,我传2.我在马路边,捡到一枝烟,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  相似文献   

4.
感悟童谣     
一、童谣的特点 童谣比较简短,句式比较整齐,讲究押韵,渎来朗朗上口。3—4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孩子虽已有了一些口语交往的基本能力,但表达却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童谣,内容浅显和节奏明快,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小、中班我们常选择童谣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童谣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歌谣。我们都是唱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的童年就少了一抹颜色。然而,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生长在闽南地区的孩子却大多数不会闽南童谣。从德育的角度讲,童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2007年起,闽南童谣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对于这门全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南童谣课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和传承其中的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将闽南童谣有效融入音乐课堂,谈谈我们的探索之路。一、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教学中我们尽量让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让学生感到童谣的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借鉴了"奥尔夫教学法",比如:运用节奏练习、音律配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教育手段,使童谣更突显其艺术特征,肢体动作的加入,促进情感  相似文献   

6.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化土壤和独特的化功能、教育功能。编写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闽南童谣教学,以音乐为媒介开展两岸交往,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审美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闽南童谣教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1年第一、二期合刊刊发了《新校园童谣31则》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关注和争议。童谣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文化现象,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关注。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们口口相传的童谣?譬如,孩子唱一些对大人或学校不满的童谣,是否属于“不健康”?爱唱一些语言不美的童谣的孩子,是否容易变坏?孩子为何那么热心于童谣?父母与教师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童谣?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新童谣现象”,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辟新专栏“童谣大家谈”,欢迎读者朋友踊跃来稿,或谈谈您对童谣的看法,或推荐优秀的童谣。 主持人/孙宏艳  相似文献   

8.
编后语     
童谣就像压缩了的文化饼干,融合了多种文学元素,它短小精练,琅琅上口,易学易记,便于传唱,很适合少年儿童的欣赏心理。健康的童谣,如心灵的鸡汤,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对我们品德的形成、情感的陶冶、行为习惯的养成、语言美感的熏陶都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去传唱、去表演、去创作这类童谣,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促进我们健康、活泼地成长。当我们长大成人后,这类童谣也许依然存留心间,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灰色童谣”流行于校园,值得同学们警惕。这类童谣嫁接了一些成人文化的成份,融入了某些社会流行元素,以戏谑的方式宣泄着某种…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在回忆中念童谣,从中了解编写童谣的技巧。2.让学生在回忆中想象,在想象中编写童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一、念、背童谣1.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有人说,童谣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2.师先念童谣,而后学生念童谣。3.师谈话过渡:真棒!同学们记住的童谣可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童谣。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4.学生说自己喜欢童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这首活泼明快的童谣,是北京市向社会征集的近2万首童谣中的一首。借鉴北京市宣师一附小等学校的经验,2004年6月2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发起了征集新童谣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市1600所小学及1430所幼儿园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了这项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征集新童谣19436首。经过精心筛选、编辑、加工、润色,有400多首优秀作品被选进了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新童谣》一书,这些健康向上、童趣盎然的新童谣已经响亮地传遍了北京市的校园。为此,中央领导对北京市采用新童谣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灰色童谣”一度在中小学流传,让老师和家长们颇为忧虑。北京市宣师一附小从2003年夏天开始,就发起了用健康童谣代替“灰色童谣”活动,率先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北京童谣》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在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并指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在“我与童谣”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充分挖掘童谣诵、唱、写、画、演、编、用等特点,使这门课程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结合,让童谣丰富的内容、简短的文字、精练的语言、活泼的形式成为大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本期刊中刊我们推出《新童谣在这里唱响》,旨在通过介绍北京市宣师一附小“健康童谣进校园,唱响师生共同发展的主旋律”的经验,使“童谣”这一德育新途径引起更多的人们关注,并期待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陈老师,您好!2001年1期—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些来自学生口中的校园童谣,您看了以后,怎样评价这些童谣?陈:我看了你们杂志上登载的《新校园童谣》以后,感觉内容上参差不齐,有的较有意思,也有教育意义,但也有一些我认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可能有些还比较消极。孙:作为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您认为校园童谣在一个人的童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陈:童谣不是现在才有的,它自古就有。历史上的任何一代人,在小的时候都朗诵、传唱过各种童谣。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随着童谣长大的。我们成年人回忆起童年的生活,谁不…  相似文献   

12.
<正>板块一:回顾共读时光,温习诵读方法(课前播放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和大人、小伙伴共读童谣儿歌的视频。)师:我发现你们刚才一直盯着大屏幕笑呵呵的,看到你自己了吗?看到你们在干什么呀?生:我们在跟着老师念童谣和儿歌。生:我在和妈妈一起读《剪窗花》。师:短片记录了你们上个学期和大人、小伙伴一起读童谣儿歌的美好时光。我们在课本中读了很多童谣儿歌,这三首还记得吗?(出示标题《剪窗花》《谁会飞》《春节童谣》)  相似文献   

13.
习海娴 《家长》2023,(12):137-139
<正>通过在中国知网平台输入“幼儿教育”“民间童谣”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我们能够查阅到近十年来相关学者发表的论文论著,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后能够发现:民间童谣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民间童谣的雏形,其不仅具备简洁有趣的内容,更是拥有朗朗上口的声调语法。通过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教育中,能够让幼儿体会到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以及生活习俗,更是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相比于其他歌曲,民间童谣的歌词内容更有利于幼儿记忆,且歌曲的声调更加活泼、欢快,因此得到幼儿的一致喜爱。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将古诗童谣恶搞成打油诗,一边拍手一边吟唱。遇到这类情况,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打消学生学习古诗童谣、在生活中活用语言的积极性,而要认真分析学生“改编”古诗童谣的成因及心理根源,正确引导,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语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都是说着童谣、唱着儿歌长大的。童谣以其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使我们在优美和谐的吟诵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因此,我把“新童谣”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新童谣亲密接触,使新童谣融入校园,融入语文课堂,融入课外活动,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编童谣、传童谣、唱童谣、演童谣、用童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念背童谣师谈话:同学们,有人说,童谣就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多少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健康地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生:好!师:让老师先来念童谣: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你们看,老师小时候念的童谣现在还记得。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念一念。生:我会念《刷牙》这首童谣:小牙刷,手里拿,早晚都要刷刷牙。小牙刷,手里拿,满嘴小牙白花花。……师:真棒!同学们记住的童谣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童谣,…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经常脱口而出或唱或念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有些是他们通过有意聆听而接受的,而绝大多数则是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游戏活动中自由创作的,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会在校园内外流行。同时,我们还发现孩子们在唱在念的童谣中出现了一些篡改自歌曲或唐诗的不太健康的童谣,如“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小少年,全是烦恼,藏起作业……”“窗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许多家长、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担忧。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学校发动全校师生开展“唱响健康童谣,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小朋友:你好!我们是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叔叔阿姨,如果你读过这本杂志,这封信就是写给你的。我们非常惊讶,你小小年纪就能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了,真是了不起!要知道,这是一本给父母和老师看的杂志,虽然讲了许多与你们关系密切的事情,却没有想给小朋友看,因为目前的杂志不太适合小朋友读。最近,有些小朋友读了第一、二期合刊中的《新校园童谣》,有人感到很开心,也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要登这样的童谣?小朋友该不该传唱这些童谣呢?我们登出这些童谣,是为了让父母和老师了解你们,知道你们在唱什么想什么,以便…  相似文献   

19.
童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个种类,它往往能够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表达方式上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因此,不同时代的童谣也同样有着不同的文化标签。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当代中小学校园流传的众多童谣中折射出的审美倾向正在走向异化。这些另类儿歌的形成,折射出的是当代人在重树价值观、审美观时,一些世俗化、功利化的不良取向对纯洁的幼儿心灵的侵蚀,理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文化现象:童谣是什么?今天的孩子是否喜欢唱童谣?又喜欢唱什么童谣当"灰色童谣"充斥校园时,新童谣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日前,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市许多小学正红红火火地开展着"新童谣创编和传唱"活动,这无疑为"灰色童谣"的侵入筑起了一道"防火墙"。丰台五小银地分校开展的"童谣唱响校园,皮筋舞动童心"主题活动,以"新童谣 新游戏"的形式,围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做新时代的文明好少年。队员们通过编、写、画、唱、跳等形式,把新童谣演绎得多姿多彩,为校园增添了一抹明媚的春光。如今,"编唱新童谣、传唱新童谣"活动正在积极健康地朝着深度拓展,这些重要举措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