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答疑     
一、自然数的概念的形成大体经历哪几个阶段?自然数的概念的形成大体经历如下四个阶段。第一,自然数的概念的形成是从对有与无、多与少的认识开始的。第二,借助于标准集合来数数。这时,数还是同具体事物的集合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数当  相似文献   

2.
将自然数N接写在每一个自然数的右面,如果得到的新数都能被N整除,那么称N为"魔术数"。在小于2012的自然数中",魔术数"有几个?解:由题知:N接写在任意一个自然数X右面得新数XN。(1)若N是一位数,则  相似文献   

3.
一位教师教学"质数和合数"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然数按其约数个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观察了1~20各自然数的约数个数,并对自然数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4.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5,这三个自然数各是多少?"这是教学平均数后我给学生安排的一道习题.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连续自然数".生.回答:"像2、3、4……这样的数是连续自然数."生:回答:"像10、11、12、13、14……这样的数也是连续自然数."学生的回答说明已理解"连续自然数"的意义,我让学生观察这些连续自然数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5.
"数学兴趣小组"组长小明宣布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相邻自然数平方的关系".小芳心直口快,抢先说:"相邻自然数平方的关系是较小的自然数的平方也较小,较大的自然数的平方也较大,即若a、b为自然数,且a相似文献   

6.
【课堂回放】在"倍数和因数"单元,学生认识了奇数、偶数、素数、合数之后,我安排了《自然数的分类》这一内容的学习。课前,每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下面的"研究学习":(1)自然数(0除外)可以怎样分类?(2)我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非2幂的自然数分拆成若干个连续自然数之和的问题已被文[1]解决,本文经过类比研究。得到了自然数分拆成若干个连续奇数之和的充要条件及与此分拆问题相关的一些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论证中,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依据是自然数的基本性质,即自然数有最小的数,无最大的数,且每个自然数后面都有一个后继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如下:(1)证明当n取第一个自然数n_0命题是正确的;(2)假设n取某一个自然数K(K≥n_0)命题正确,证明n=k+1时,命题也是正确的.由(1)与(2)可以断定,这个数学命题,对于任何n≥n_0的自然数,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表示自然数,目前使用的计数系统是"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所谓"十进"是指10个低级计数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高级计数单位,因此有"满十进一,退一当十"之说.所谓"位值"指同一个数字由其所处的位置决定其所表示的意义,即计数单位的"个数".在位值思想下,"0"的意义非常大.若没有"0"这个符号,则不能用1、2、3、4、5、6、7、8、9这几个数字表示出全部的自然数,因此马克思在<数学手稿>中称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最美妙的发明之一.小学阶段学习"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是很好的整体上理解、体验"位值制"思想、体会这种"美妙"的绝好素材.  相似文献   

11.
"自然数"的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石,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教材安排了四个教学长段组织学生学习自然数的概念,这四个教学长段依次是:二十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大数的认识(亿以内和亿以上).这四个教学长段螺旋上升地安排在小学的1~4年级,使学生随着年龄和思维水平的增长逐步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当学生较为分散地学习了"自然数"四年以后,如何高效、系统地组织他们进行整理和复习,使之形成完整的自然数概念系统,就成为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最近,啄木鸟在狼山脚下创办了一家"数学诊所",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这不,今天一大早就来了三个患"病"的小动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病例1]判断: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病症](√)。[诊断]没有弄清质数和合数的含义,也没弄清自然数的分类。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虽然是自然数,但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所有数学出版物,包括各类数学新教材,都把自然数集记为N={0,1,2,3,…}非零自然数集记为N (或N。)={1,2,3,…}。这就是说,今后要把数…0’作为自然数,第一个自然数是0而不是1。由此看来,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符号的改变,而是对自然数及其相关理论要进行一次重新认识。故此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4.
《河北教育》2010,(2):40-76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一、知识要点 1.整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相似文献   

15.
<正>【例1】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它们的和是600,这是哪三个自然数?【分析与解】首先要了解自然数的概念。我们在数物体个数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111、112、113、114、115……这些数就是自然数。可见,自然数有这样的特点: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1。本题就是要根据自然数的这个特点来求答案。  相似文献   

16.
文 [1 ]将命题 :对任何自然数n ,存在自然数m ,使得(2 - 1 ) n=m +1 -m作如下推广 :1 .对任何自然数p、n ,存在自然数m ,使得(p +1 -p) n=m +1 -m .2 .对任何自然数n、p、r,存在自然数m ,使得(p +r -p) n=m +rn-m .笔者将此命题再作如下推广 :1 .对于任何自然数n ,存在自然数m ,使得(2 - 1 ) -n=m +1 +m .2 .对于任何自然数p、n ,存在自然数m ,使得(p +1 -p) -n=m +1 +m .3 .对于任何自然数n、p、r,存在自然数m ,使得(p +r -p) -n=m +rn+mrn .下面证明推广 3 .证明 :因为 (p +r -p) n(p +r -p) -n=1 ,而由文 [1 ]知(p +r -p) n=m +rn-m .所…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22~24页例1、例2及练习四第1~4题 教材分析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1课时,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主要是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以及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对"公倍数"的要求有两点:一是"了解公倍数",二是"会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  相似文献   

18.
形如S_p(n)=1~p+2~p+3~p+…+n~p(p∈N~*)的和式称为自然数幂和,也称为p阶自然数幂.自然数幂和公式有着非常精彩的发展历史.低阶自然数幂和公式有许多种奇思妙解,相关的数学家的智慧依然为我们今天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仍然能激励我们变更新视角、尝试新证法,在享受数学美的过程中,将问题研究继续下去.长方形是最简洁、最直观的基本图形.  相似文献   

19.
"等幂和问题"是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佛马达定理"等齐名的世界几大数学奇谜之一.所谓"等幂和问题"就是指这样两组自然数:例如一组725347、317468、236583和另一组616349、535464、127585.每组均有3个自然数,每个数的数位都相等,这两组数存在下列奇妙关系,两组自然数和相等以及平方和相等,即:7253472+3174682+2365832=6163492+5354642+1275852.如果在两组数末位均抹掉一位数,自然数和相等还有  相似文献   

20.
自然数分拆成若干个连续奇数之和的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 2幂的自然数分拆成若干个连续自然数之和的问题已被文 [1]解决 ,本文经过类比研究 ,得到了自然数分拆成若干个连续奇数之和的充要条件及与此分拆问题相关的一些主要结果。一、充要条件定理 1 如果用n、k表示自然数 ,且k≤n - 2 ,那么任意一个自然数N分拆成若干个连续奇数之和的充要条件是N =n2 -k2 。证明 先证必要性如果N可分拆成若干个连续奇数之和 ,那么可设N =( 2k+1) +( 2k+3 ) +… +( 2n- 1)(n、k∈N且k≤n- 2 )。由等差数列的知识易知1+3 +5+… +( 2n - 1) =n2 ①1+3 +5+… +( 2k- 1) =k2 ②① -②得n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