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此物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言:"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借贷’。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因此,我们可以从借词中窥见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词语借用方式来发掘沉积在一个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涵。本论文分析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发展史,包括外来词以何种方式引入到英语中,以及英语外来词的影响力和分类。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是交流的工具,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自然地要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重视知识文化的传授。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地球村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大趋势。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人们之间要进行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以及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二语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社会因素进行大量的研究,找到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然后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语言的学习和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语言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当前,旅游业空前繁荣,旅游英语翻译成为旅游这一文化交流活动中含有重要文化因子的关键环节.在旅游中,英语翻译与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直接关联.翻译质量的好与坏与旅游景点的文化因子的信息处理是否恰当密切相关.通过从文化角度来透视旅游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对比不同的文化差...  相似文献   

5.
陈建 《职大学报》2008,(3):69-70
引导学生理解汉语文化与英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的认同感和包容性,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环境的影响下,广泛的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使国人接触西方国家民族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而理解电影语言中的幽默,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则需要涉及历史、宗教、民俗、价值观等跨文化因素。对电影《粉红豹》中幽默中的跨文化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加强人们对英文电影中幽默的理解与欣赏,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一种语言可以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不光要学习语言,还要学习它的文化。因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与该国人交流时就很容易出现交际障碍。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学习语言的重中之重。从语言因素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语交际失败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语言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反映,也是文化思维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还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因此,学习英语意味着也要学习以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文化以及掌握其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鸿沟,使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迎刃而解;也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身份与语言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既可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又可以建构使用者的文化身份。《环球时报》英文社评主要用译借词和意译词表达中国当代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词语表达符合英语的语构规范,但语义上呈现的是中国特有的事物。中国英语是跨文化传播中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的重要途径与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方言词是一种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语方言土语中有许多汉语借词。本文主要对维吾尔语各方言土语中的汉语借词从纯语言角度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过程,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的负载体.任何一种文化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以及其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息息相关的.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只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而自觉培养一种文化洞察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听、说、读、译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不同民族在语言上很容易出现词汇空缺的现象。词汇空缺是当今社会不同民族语言交流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与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地域差别等都息息相关。词汇空缺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上的问题,也是不同民族间认知层面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战结束后,一直被帝国所统治的第三世界国家殖民地相继独立.一批来自非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借用各种文化理论来弘扬民族本土文化,唤醒民族意识,解构西方殖民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解剖和评析西方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西方与非西方间文化关系的常规认识,在交流和沟通中展开民族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间的交流。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在交流中经常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词,即出现词汇空缺,这是汉英翻译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外宣翻译者,应该清楚造成汉英词汇空缺的因素,进而掌握其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达到交流的目的,使外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词,又称之为"借词"或"外来语",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吸收的词语。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然而语言接触又以文化交流、文化接触为前提,为共生物。外来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成分。外来词对于汉语汉字的影响是极大的,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促进汉语词语的多音节化;增加了新的语素从而推动汉语成分的语义上的发展;增强了词语结构的能产性以及词语理据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汉语词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同时增强了汉语词语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外源词中日源借词占的比重很大,究其缘由,这与长久以来中日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有关。本文仅从日源借词的类别入手,对其进行一些分析和探索,指出了日源借词对汉语语言系统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过多的从全球化语境中来分析民族文化及其发展的今天,所得到的结论莫不是从全球化这一大的背景或把其当成主流从上而下地来观照民族文化所得到的。以民族文化为背景,把全球化纳入民族的审视之中,试图从民族的语境中来看待全球化,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全球性文化和民族文化全球化,以及把握他们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它从中西方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了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因素,以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对翻译的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基石的语言,反应了各自民族的特征和文化,所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必定在语言中有所反应。各民族各文化之间的的交流促使了翻译的诞生和发展,但由于各民族文化语言的不同,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译者进行翻译实践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并进行恰当的处理,尽可能的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各民族思想交流的手段。不同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为了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就需要通过翻译。翻译本身是一种语言活动,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翻译与创作不同,译者木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只能准确而完整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在语言表达上自然会存在种种差异。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固有的特点,有其固有的表达规律。因此,翻译就是通过不同语言的特点、规律的对比,找出相应的表达手段。翻译的手段即技巧有许多,最基本就是直译和意译。本文就直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