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结构与社会话语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以大众传播为核心,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共同构成了社会传播结构的不同层次.从其本质看,传播结构是以社会意义构建为核心的话语生产系统.传播结构对社会整合、社会价值的重构,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传播结构的基本内涵,从传播结构的社会话语生产特征出发,围绕媒介框架、结构二重性及新闻场域等理论,探讨了传播结构的意义生产模式,分析了传播结构与社会话语生产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6):49-53
高风险社会中,社会救助成为对整个社会及公民个体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的社会话题。而信息传播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神经系统。从对"贵州毕节流浪儿死亡"事件"谁来发现流浪儿"信息传播链条的考察可以发现,要把握信息传播问题,重点是要考察社会救助的参与主体。从社会救助体系的参与主体求助者、施助者、关注者三类社会角色进行考量,可以发现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存在的传播主体缺失、社会动员不足、信息过量等诸多问题。这为解决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问题、建立公益传播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葛星 《新闻大学》2012,(3):7-20
本文旨在考察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视野下的传播概念和媒介概念,以及作为社会功能系统的大众传媒系统。与将该理论归为新功能主义理论或者社会分化理论的观点不同,本文的立场是将社会系统理论视作一种差异理论,并考察以差异为出发点的系统与传播概念,以及"功能构造主义"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大众传媒系统。尽管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界影响深远,但是在传媒研究领域引起的关注却时日尚浅,因此,本文还对欧美以及日本传媒研究学界对于社会系统理论的接受和最新开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鲍尔—洛基奇的传播基础结构理论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的"传播基础结构论"是近年来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在"媒介系统依赖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理论的渊源、内容和理论基础的区别,指出传播基础结构论是在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分析个人、媒体、社群乃至社会各层面之间互动关系的传播学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聂宝玉 《出版广角》2016,(10):82-83
美国新闻媒体受到商业社会文化的强烈冲击。其中既有消费主义影响,也有新闻传播与商业传播的理念冲突。信息时代的公民新闻及大众文化传播泛娱乐化等美国商业社会文化,均与其新闻专业主义发生矛盾冲突。新闻媒体在适应商业社会文化过程时,其新闻信息传播也会出现某种偏差。  相似文献   

6.
贾海峰 《新闻窗》2013,(4):37-38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变革的轮廓要由社会环境决定,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其著作《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提到:“现存的传播系统决定着环境的范围……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互发生影响;因而这种影响是由传播形成的,所以传播的历史是所有传播的基础。”对社会而言,社会化过程使个人逐渐适合于各种文化环境,使社会的各种文化因素逐渐化为个人心理结构的内在部分,因而社会化关系到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不可否认,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所有因素中,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学者弗兰克·丹斯在《人类传播功能》中列出"传播"概念达126种之多,如今这一数字仍在增加。丹斯发现组成"传播"概念区分因素包括"抽象性"、"意图性"和"合乎规范的判断"三个基本层面。这与屠忠俊教授和彼得斯的"大传播"观点有相通之处。两种视角对笔者致力的乡村传播结构研究有直接启发。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研究,又增加了传播的管理观和权力观,称之为传播"五观",下面简要分述之。维度之一:传播的传递观传播传递观的研究体现了经验主义学派倾向,以拉斯韦尔的线性传播模式为熟知,该模式是传递观的较好体  相似文献   

8.
周宇 《东南传播》2011,(8):97-98
发展是二战以来的核心命题,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本文以“创新扩散论”的理论视角,检视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命题。本文认为,传播是导致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事物和创新观念在一定社会系统中的扩散,则是导致社会系统发生“变化”的基础;而在传播与社会发展之间,创新的扩散成为重要的中介因素。以创新的扩散作为观察视角,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7,(8):53-59
传播作为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活动之一,必然"结构化"于社会环境中,对传播活动的研究可以抽象出社会传播结构。在以拉萨市曲水县R村的田野调查中,占有不同社会资本的村民构成了不同层级的传播单位,利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种理想传播形式促成了社会资本分配与流动,从中体现出乡村社会的传播结构。这拓展了传播学的"想象力",为理解西藏乡村传播现象与社会转型提供了视野。  相似文献   

10.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来源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学派作为美国传播研究的源泉,是美国传播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试从芝加哥学派的基本传播思想出发,梳理了其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思想渊源、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当时工业移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芝加哥学派与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它对传播学的贡献,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孙健 《新闻记者》2012,(3):84-88
2011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新媒体与当代中国社会",与会者就"新媒体与中国新闻传媒业重构"、"互联网与大众政治"、"新媒体与未来社会"、"21世纪健康传播与公共健康"等问题展开研讨,并从不同角度对当下的新媒体传播进行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1,(12)
数字时代的本质之一,是人、信息、媒介与社会的脱域融合。在此基础上,万物互联与虚拟社会的演进,使"传播"转向"交往"——一种具有数字实践性的交流-行动。数字交往论是以交流-行动的同一性与实践的泛在性,对两种重要的交往哲学"精神交往"与"交往行动理论"做出回应。数字交往论的视角,是要将新传播视为一个即时实践的、虚实混合的交流系统,这将有助于重新发现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娱乐节目发展的动因1、电视社会职能的解放美国传播学的创导人之一拉斯威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最早总结了传播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14.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研究了传播与风险扩大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媒体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传播路径之一。本文试借鉴这一理论框架,从"放大"的视角来观察微博在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方面的特点。并以"陈永洲事件"作为案例,宏观上观察事件在微博中的放大途径,微观上观察微博文本中的"责难信号"以及信息流等问题,试图发现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受众又是如何与之互动的。  相似文献   

15.
张云 《国际新闻界》2013,(6):123-136
美国殖民地报业兴起的过程也是美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过程。报业是形成一个公共领域的纽带,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推动了"公民社会"团体的成长。同时,报业的发展孕育了美国"公民社会"思想,形成了北美大陆想象的"公民共同体",并在实践中推动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向现实的"公民社会"过渡,并最终形成了美国"国家——公民社会"的社会结构。本文从殖民地报业的视角,用"公民社会"理论的两分法来分析美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传播中,刚诞生不久的近代报刊成为传播的重要阵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传播的高潮叠加涌现;中国近代报刊造就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领域,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中国近代报刊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客观上为近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扩充了新型传播主体;中国近代报刊的副刊对通俗文艺作品的传播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17.
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的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1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庆光认为: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运行。2复旦大学教授童兵认为:"新闻传播"指人际间、群体内以及社区内直接的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3"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学的核心术语,但对这一概念的定义与解释,前人研究多从新闻传播事业、活动、现象、工作及新闻传播学等感性经验或  相似文献   

18.
美国传播学者拉斯维尔指出,传播的首要功能包括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在他看来,大众传播发挥着社会"瞭望哨"的功能.在新闻传播领域,上述功能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理论依据,是新闻媒体充当公众利益"看门狗"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7,(6):11-17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大众社会转变为网络社会,社会结构的变迁将引起社会关系的重构、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而作为"社会皮肤"的舆论生成发展路径,也将顺应这一趋势发生转型和重构。本文在分析大众社会和网络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关系和传播模式的基础上,预测了社会舆论传播范式由大众社会"沉默的螺旋"到网络社会"意见的长尾"的衍变趋势与路径,为网络社会舆论生成演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王燕 《青年记者》2013,(17):20-21
在媒体功能的问题上,学者们存在不同的观点。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大众传媒有三个功能:第一,环境监测,第二,协调社会各部分的关联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三,使社会文化世代相传。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对传播功能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传播具有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