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非华人报》是中国著名报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作为地方传媒企业,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创办的一份海外华丈报。该报宗旨为“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华人华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南交流。”在实际运作中,坚持公信力与影响力并重,“传递价值,服务为主”作为理念,内容导向为“华人新闻,华商资讯,华侨家园”。“文化特色”和“爱国感情”是该报的主旋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依托,体现出强烈的爱国色彩。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南非华人报》一跃成为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纸,为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起到了的很大作用,也为中南两国关系友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刊记者有幸邀请到南非华人报社社长胥建礼先生,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异国他乡的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文报刊至今已有187年历史,它伴随着各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它所面向的读者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及华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欧洲华文报刊史就是欧洲华人的移民史、发展史。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传播信息,服务侨界,舆论引导,桥梁沟通,促进联谊,增添知识,文化传承等。据1992年的权威统计,在中国驻欧洲各国使馆内注册的华文报刊近30份,如法国的《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华报》,德国的《欧华侨报》,《德国侨报》、《华人通讯》、《华商通讯》,意大利的《同乡报》、《华侨通讯》、《侨报》,西班牙的《新华报》、罗马尼亚的《欧洲华报》、《欧华晨报》、《旅罗华人》、奥地利的《欧华侨报》、俄罗斯的《中国报》等。 旅欧华侨华人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是华人媒体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此话不假。当我来到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小岛国新加坡时,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在新加坡出版发行的10家报纸中,华文报就有4家之多。它们是:《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星期五周报》。这些华文报章,对于在读者中传播、培养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以及成为人民与政府间沟通信息的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华文报,办得活泼、有生气。它们每天向广大读者提供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文媒体历史悠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也是增强华侨华人身份意识的重要文化工具。马来西亚华文媒体众多,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高,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互鉴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星洲日报》是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在将近百年的办报史中,它生产优质内容,传承中华文化,担当不同文化对话的使者,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展现了华文媒体在维系华人身份认同与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角色。  相似文献   

5.
从新闻文化学的视角来看,任何新闻媒介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传播,而新闻媒介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其自身亦表征为一种传播文化。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是日发行量将近19万份、连同网络读者在内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一张华文报纸,不仅是当前新加坡最大、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华文媒体,更是众多海外华文传媒中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媒体。《联合早报》承载了众多转变成为海外少数民族的海外华人的族群诉求和文化寄托,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的现实生活和共同心理精神上,面临着代代相续的传承与异域他乡的变异,作为海外华文传媒的翘楚,  相似文献   

6.
《智利之窗》是智利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之一,有广泛的受众和良好的美誉度.《智利之窗》办刊理念中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通过开辟中华文化专版、多层面地展示中华文化,彰显华文报纸的文化担当,为当地华人构筑了文化自信的平台,更好地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9,(2):6-6
据中国新闻出版网:日前《今晚报》与韩国《新华报》、南非《华侨新闻报》、西班牙《欧华报》、意大利《欧洲华人报》、匈牙利《新导报》等5家海外华文媒体签订意向书——从2009年开始合作创办《今晚报》海外版。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新闻传播领域里 ,华文传媒是大中华文化圈的重要媒介 ,同时是华人与所在国不可或缺的沟通桥梁 ,美国是海外华文传媒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本文针对华人聚集最多的加利福尼亚洲 ,透过访问及调查研究 ,分析华文报纸发展原因、现状和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9.
《澳华时报》是小开免费周报,共48版,也是当地唯一的一张简体字华文报,由中国大陆在澳人士主办,归属澳华传媒集团管理。除办报外,他们还有广播台,固定办报只有6人。截止到2012年6月底,报纸总期数73期。虽然该报办的时间不长,影响力却很大,在当地众多港台报业中,吹去一股强进的大陆风。2012年,《澳华时报》还承办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布里斯班赛区的赛事活动,由此扩大了在当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龙报》是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中俄双语媒体之一,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其"中华文化版"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搭建中俄两国文化桥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选取了《龙报》"中华文化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主要文本,从内容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分析了《龙报》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特色,认为其向俄罗斯华人华侨及汉语学习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贸易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还通过主题活动传扬中华文化,充分体现出海外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少不了华文媒体的国际化。然而,我国的多数媒体尚缺少走出去的经验和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华文媒体如何进行国际化发展,以加强华文传播力量,拓宽华文传播渠道,就显示出紧迫性和现实针对性。TOM集团和凤凰卫视,作为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的华文传媒集团,其定位、资本运作、资源整合、新技术和新业态运用等方面有可借鉴之处,也有其局限处,为分析华文媒体如何国际化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12.
曹旺儒 《传媒》2018,(9):61-63
自1854年《金山日新录》在美国旧金山创刊发行以来,作为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力量,海外华文媒体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海外华文媒体一向是华人华侨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以美国为例,近八成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而25%左右的华裔偏好华语电视节目胜过英语节目.近年来,随着我国构建新型对外传播格局不断深入,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扮演了"先锋军"的角色.从整体上看,华文媒体遍布世界五大洲,只要有华人社区的地方,就能看到华文报刊、华语电视和广播.但就个体而言,由于人力、资金、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许多华文媒体的影响力有限,一些华文报刊发行量仅有百余份,出了几期便草草停刊.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向华人华侨传播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责,并在宣导"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透过有效手段改善其生存状况、提升其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作为海外华文媒体的代表,《欧洲时报》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本研究将总结其运营经验,为其他华文媒体提供《欧洲时报》在发展中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3.
《千岛日报》是目前印尼发行量较多、销行地区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华文报纸之一。其华文教育版以"华文园地"和"童心"为代表,不仅形成了自身的版面特色,而且在调整中不断革新。《千岛日报》不仅是印尼华人华侨了解祖国最新消息的直接途径,发挥沟通印尼华侨华裔与中国家园亲朋的桥梁作用,而且承载着传播汉语及中华文化的重任。华文教育版对印尼华人规范使用汉语汉字发挥着最直接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当地华人华侨提高汉语水平,更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及其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艾红红 《现代传播》2005,(6):107-108
为促进各国华人新闻学者的学术交流,推动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的更好发展,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3日~27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联合举办。100多位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学者出席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会议赞助人之一的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在致辞时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出现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华文大报。事实上,在西方英文传媒与西方文明强力…  相似文献   

15.
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文化冲击不可避免,文化适应势在必行,而大众传媒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一分子,东干族70余年创办报刊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文化适应的历史。无论是东干族的第一份报纸《东方火星报》,还是其第一份杂志《回族》,都在东干族的文化适应中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而当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海外华文传媒尤其是以东干族报刊为代表的海外回族传媒也面临着升级变革。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让世界看到汉语言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广中,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作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华文教育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各国,实现了从华侨华文教育到华人华文教育再到世界华文教育的蜕变.由耿红卫所著的《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一书,主要以海外华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对于丰富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理论,优化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以新发掘的《香港华字日报》创刊初期之大量原件,确认作者早年通过该报前身报等论据推翻前人"定论"的诸多考察与推论基本无误。新原件不仅为我们进一步厘清该报的早期面貌,包括该报改为日报的准确日期,也为我们反映和记录了华文报业先驱在1872-1874年华文新报发展的重要年头,为求摆脱"西士馆主"舆论操纵的苦恼和努力。与此同时,新原件同时还呈现了当时寓居于新报的《京报》,一度"回光返照"的现象,从而留给报史研究者解读新报与《京报》"共存"在近代报业发展史上所蕴含的深刻意义等课题。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3,(13):17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第23届书博会开幕当天,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这是新华文轩完成"全球影响力的华文出版集团"的又一重要大型出版工程。"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由四川四家出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3,(8):6-6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第四届“今晚·海外华文传媒峰会”7月13日在今晚传媒大厦举行。会上,《今晚报》分别与出席峰会的7家海外媒体签订协议,合作出版《今晚报》海外版,其中外文版6个,中文版1个。7家签约海外媒体分别为:印尼《国际日报》、德国《华商报》、罗马尼亚《旅罗华人报》、匈牙利《新导报》、《新西兰联合报》、希腊《中希时报》、韩国新华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20.
戚鸣 《报刊之友》2013,(9):9-11
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聚集了两岸三地十几家华文报纸和杂志,周五在中国城及华人聚集地区免费发行,除《昆士兰日报》是16版、大开报外,都是小开报,有厚有薄。其中澳洲新闻有自采,大陆、香港、台湾新闻以转载、报摘为主。笔者对华文报纸的整体印象:华人政治,移民视角,重服务,很实用,有一报在手、不会英语生活无忧的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