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怎样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能力,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美术课程的审美培养过程中,创新实践是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在美术课堂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念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而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走进核心素养时代,专家纷纷提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下一场的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的变革也悄然而至,从课程改革以前的双基落实,再到三维目标的落实,直到现在,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一根指挥棒。小学美术课程其价值主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创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发展下,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初中美术课程是初中教学的主要部分,在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它发挥了很大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把美术展现出它的价值,发挥出它的特殊属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美术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学美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经常被忽略,不少人将其作为学习的辅助科目,其地位处于教学边缘。在要求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时代,小学美术课程应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教师需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能力,将乡土资源融入美术课堂,使得学生深入感受当地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7.
汪志萍 《考试周刊》2009,(52):222-222
新《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价值作了确认: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动性,参与到美术的学习与运用、文化的传承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结合学校美术教研工作中成功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肖颖 《教育导刊》2004,(3):73-74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启示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自觉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美术教学理念,确认综合学习、促进发展是基础教育美术教学的价值追求,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大力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综合活动,以培育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获得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美术课的要求是:①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具有幽默感;②教师的范画水平比较高;③教师的知识面要宽;④多开展愉快的作品评议活动;⑤提倡美术的作品创作,让学生介绍作品;⑥教师和学生能合作创作美术作品。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氛围、教师素养等各方面对美术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美术课堂中的质量。一、让学生在音乐和游戏的宽松教学氛围中,享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玲 《考试周刊》2014,(52):178-178
<正>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美术学习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教学时的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一、教师身体力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学法是美术教育专业主体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施行推动了课堂职能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也直接决定了美术教学法课程目标发展的新趋势,教学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这一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现实教学中面临重重困难,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在课程教学中探索更加切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推动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索式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小学美术老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小学美术发展现状的分析解读,提出了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致力于有效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中美术课堂因人文精神而生彩,人文精神会因高中美术课堂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美术教育凝聚着人文内涵所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一种人文课程。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心去感悟。那么,如何培养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呢?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人的性格、能力、人生观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堂好课,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美术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案的一种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改变。在教学中,我感到优化美术课堂结构更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愉快、健康发展的天空。  相似文献   

17.
正美术课堂一直都受到学生的喜爱。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了美术教育在教学中拥有的独特教学作用。它不但能够通过绘制等手段来展示世间的"美",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剪纸、欣赏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来,不断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欣赏和美术绘画中发挥自己的创  相似文献   

18.
刘妍 《中小学电教》2010,(8):103-104
<正>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能促进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国外的一些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扩大和加深学生对美术的体验、对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9.
美术是一门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综合性课程,而美术课所具有的创造性也成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美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的任务是在美术课堂中能够使每一幅作品都充分地表现出其所具有的独立的价值,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既能够欣赏到使人身心愉悦的美术作品,又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小学美术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受教育阶段进行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方向,将美术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艺术课堂。在小学美术中,学生创意手工制作已经深入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这种以学生动手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美术教育课程,受到了广泛的青睐。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对美术本质的理解实践于手工制作过程,将美术活动联系于其他学科和教学实践,让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美术品质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