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城市整体格局和环境质量受到影响。文章以南京仙林新市区为案例区,利用2003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解译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从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六年间南京仙林新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三个指标分别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土地利用程度以及土地类型转化方向。结果表明:六年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其中,耕地受人为影响变化较大,55.6%的面积消失;水塘以数量丧失为基本特征;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绿地、自然林地、道路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未利用地的增长速率最快。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来看,耕地的转出率较高,主要转变为自然林地、建筑用地和道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2,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人口收缩背景下,部分地区村庄用地规模持续增长。为研究这一现象,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基于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多时相高清卫星影像识别村庄用地类型,阐释村庄用地的演变特征,并从土地供需角度探究村庄用地持续扩张的机制。将村庄用地划分为村庄商服住宅用地、村庄工业用地和其他村庄用地3类。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3年,常熟市村庄工业用地净增量占比53.92%,是乡村空间扩展的主要原因,商服住宅用地净增量占17.88%,且以住宅用地的增长为主;2)常熟市村庄住宅用地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补偿过量,村庄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张则主要源于乡村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企业生产利益追逐及地方政府对财税和经济增长的追求。乡村价值回归提升趋势下,人口收缩的乡村发展转型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势在必行。乡村生活空间合理集中化、生产空间进一步集约化、保留和改善生态空间,从而实现乡村“三生一体”。  相似文献   

4.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资源,可在提升城市宜居性、增强居民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GIS技术,采用最小距离法及考虑地形的行进成本法,分析2007—2017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乌鲁木齐公园绿地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征;2)2007—2017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和时间可达性均提升较大,截至2017年,93.14%的居民点能够在5 min内到达距其最近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级递减的“圈层”式分布特征,而时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T”字型分布特征;3)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形状指数及距居民点空间距离对公园绿地可达性决定力显著,路网密度和公园绿地距居民点距离是关键因素;4)绿地布局变化是东西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提升的主要原因,道路网络改善对南北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有积极作用,且两者分别对5 min内和5~30 min可达区域的面积增加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了将江南地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景观文化、人文文化等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探究了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地域文化,将高职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融为一体、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三原主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对居住区必须做到规划、建筑、景观同步进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居住不单体现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7.
针对北京建国后尤其是最近20多年中住宅快速发展的状况,本文将住宅的环境影响考察从直接、本地的环境影响扩展到建筑材料的生产阶段,从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北京住宅快速发展给整个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大小、类型和来源等。通过分析表明,环境影响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住宅建筑面积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住宅不同建筑结构所占比例不同造成的。通过对六种建筑材料的分析,得到钢材的环境影响远远大于其它几种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8.
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城市的广场、街道、公园绿地、住区、旧城中传统街区和诸多的纪念性标志建筑等城市景观,建设园林化城市风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绿色的城市形象,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风景园林理论,以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洞桥镇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对集镇区金银山公园绿地提升和改造设计进行研究。在实地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地公园主要、次要绿地节点景观提升和改造建议,构建了山地公园典型植物群落景观。通过绿地景观改造,努力将金银山公园建设成为居民理想的游憩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1970s和2005年霍林河流域中下游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FRAGSTATS软件,以破碎度、分离度、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的脆弱度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从1970s至2005年期间,各景观类型相互转化较复杂,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之间相互转化较频繁。本文应用景观方法揭示不同景观类型间的迁移转化特征,并进一步识别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内在因素,对区域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认清土地生态适宜性及其等级成为城市合理规划的前提.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定生态源地,以生态需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两种用地扩张类型作为目标层,选定地形、水域、植被覆盖、土地利用、交通5个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终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得出韶关市始兴县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1)禁止建设区面积为128.97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5%,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生态价值高,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沈所镇、深渡水乡、罗坝镇等区域;(2)限制建设区面积为1681.921km2,占总面积的71.8%,主要分布于始兴县的西北部、东部、南部等区域,具体用地类型为林地、耕地、湿地、水体等;(3)优化建设区面积为236.768km2,占总面积的10.1%,用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地势相对平坦,主要分布在建成区的周围,靠近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属于城镇建设的缓冲区域;(4)重点建设区总面积为293.61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2.5%,地势较低,地形起伏较小,较为平坦,主要分布在始兴县的马市、太平、顿岗、城南、沈所五个镇.研究还对各区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未来始兴县土地规划布局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季芳洲居住小区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确定小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并对小区的布局、各类型绿地、树种规划与植物配植、小区环境小品等进行了规划和分析,以求摸索一个适于哈尔滨地区的人与自然共融的居住区方案。设计中在满足社区居民生活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把小区佳景引入城市景观体系,把居民日常的交往和出行融合在绿色的环境中,使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也能找回一块属于自己的绿色土地,寻找回一份回归自然的感觉,力求创造一种自然优美、舒适安全的城市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从建设用地结构、投资与效益状况和潜力3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进行分析,同时与贵阳市、贵州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主要类型由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占主导转变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与水利设施用地两种类型。(2)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新增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人均建设用地先增加后降低;单位GDP建设用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3)固定资产投入和第二、三产业GDP增长速度均高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但投入与产出呈现差异,是产出的3.13倍;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4)兴义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基本上处于贵州省平均水平,低于省会城市贵阳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就现阶段住宅小区建设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首先从影响住宅小区规划建设质量的几个要素出发,结合现阶段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节能型住宅的观点,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质量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而后就影响住宅小区质量好坏的几个要素(住宅小区的规划定位、居住区整体的规划模式、住宅建筑周边环境)提出了提高住宅小区质量的方法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农耕文化村落、渔业文化村落、商贸文化村落为主要类型的海岛舟山传统村落,在村落形态、民居建筑类型以及地域文化上有着各自的特征。其中地理地势、人口来源、传统文化以及宗族文化等方面是影响海岛舟山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1.城市管治在玉溪市整体布局和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玉溪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充分考虑到城市的长期发展效益.其具体思路是将居住区向北发展,把工业区建在市南研和镇一带.将居住区和工业区划分开来,科学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合理界定城市空间生长边界,有利于为城市未来发展保留充足余地,也有助于保护东风水库及龙马山一带生态敏感区,为创建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工业结构优化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测度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状态可作为评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绩效的依据.本文运用信息熵对长春市33个工业行业的高度化进行测评.结果显示, 长春市目前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两大支柱, 以通信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和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食品制造业为主要支撑的工业行业体系.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对长春市工业结构的合理化进行估算, 发现长春市的工业结构整体上趋于合理, 但是行业之间不均等现象仍然很严重.最后从提升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3个方面探讨长春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快速进程,数量众多的商业居住区已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可持续发展理论,以生态性、社会性、文化性为内在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发现并总结当下东北地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五方面问题,包括:景观设计的立足点偏颇、景观设计的过分短视、景观设计的整体性缺失、景观设计风格的随意性、景观设计对目标人群结构的"厚此薄彼"等,并分析其成因。立足于认识缺陷的同时,发掘东北地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更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生关系。《物权法》中的第六章,主要阐述了物业管理活动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确定原则,建筑区划内道路、绿地及其他相关场所、设施的共有权确定原则并涵盖了物业管理立法、物业管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地位、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业主的权利义务、物业管理公司的选聘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口区滨河路景观改造方案的分析,指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道路景观序列、沿街建筑的处理、绿化种植的设想、地面铺装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夜景灯光设计及配套工程设计等多个方面,从而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