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农业经济是根据地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成分。因此,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状况如何,不仅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坚持长期抗战有着重大的意义。为确保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地政府依照党中央的指示,颁布了一系列的条例和法规,透视根据地的农业立法,党的“三农”战略清晰可鉴,为以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东江地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南抗日的重要区域,东江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地位突出,经济上采取的战时政策包括建立税站、征收抗日公粮,既为部队提供了正常的经济来源,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改善人民生活,发展东江地区的经济创造了条件,本文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税收管理及征收公粮等财政经济政策作些阐释。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经济思想集全党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包括对根据地和解放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路径的探索,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基本规律的揭示、对新中国经济的前瞻。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济战略和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着方法论上紧密关联。其成果和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经济,为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农为主,兼顾多种经济,调整工厂布局,促进大后方工业发展;发展经济市场,开展多边贸易。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模范根据地。为了使边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深入开展社会改造活动就成为巩固根据地的必要途径。为此,边区政府通过持久而广泛地开展社会教育,其中包括对好吃懒做的"二流子"改造,革除了社会中的恶习,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构建起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加快了边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建设的步伐。总结边区社会教育中改造"二流子"的教育经验,对于当前实施"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115师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至1945年七年多的时间里,他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抵制“左”倾错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创造性地提出了“翻边战术”,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创建了巩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下,根据地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党在对根据地的社会阶层状况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采取了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等相配合的社会整合机制,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增强了党的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基础,也给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太行革命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特定环境下,为巩固根据地、坚持抗战以及实践新民主主义文化奋斗目标而开展的文化运动.它促进了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事业的开展和建设,在根据地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认真总结战时太行革命根据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下,根据地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党在对根据地的社会阶层状况作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采取了经济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文化整合等相配合的社会整合机制,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增强了党的影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提供了重要基础,也给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辑安老岭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联第一路军在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创立的,是最具“长白山”特色的“山地”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军民以此为依托,倾其所有,以最大的努力破袭通辑铁路工程,打击、歼灭、调动和吸引了大批日伪军队,有利的配合了关内作战。在群众工作、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等诸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斗争艺术和策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广西地方实力派对蒋介石集团、共产党这两个不同政治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政治策略,这种策略的实施有其深刻的原因,对抗战局势及其自身的发展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2.
在红军从内战到抗战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时为中共最高负责人的张闻天率先提出和深入研究阐述了持久抗战理论,并带领中共领导集体积极谋划持久战策略的组织和实施。这一系列工作推动了转变的最终完成,实现了红军的巨大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云南抗战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受了血与火的锻炼,起到了先锋作用和桥梁作用,对于云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都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国共两党敌后游击战都在抗战中起到积极作用,但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导致两党敌后抗战的结果迥异。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党阶级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中共南方局与重庆抗战文学关系的考察,长期以来呈现出一种简单的模式,即毛泽东→周恩来→大后方文学。这种格局显然失之片面,并且有违史实。文章借鉴中共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从四个方面加以厘清和辨正:1.抗战时期中共的最高领导人;2.中共中央长江局和王明的右倾错误;3.抗战时期博古在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历史作用;4.抗战时期凯丰在宣传文化战线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对常熟抗战史研究的著作中,注重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斗争的记载,在全面、完整方面存有不足。《常熟抗战史印》首次以较多篇幅记叙了国民党军队在常熟的艰苦抗战,同时也对新四军和人民群众所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作了生动叙写,从而告诉读者,只有真实反映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中各自所作贡献,这样的抗战史才是真实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边区经济发展的策略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因而引进侨资作为引进外援的一部分,在边区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位置并不是很突出,但是作为引进侨资的首期尝试,抗战时期的引进侨资,还是具有了特别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集团、共同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同时,阎锡山也比较顺利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牺盟会工作的局限性,八路军入晋作战急需发动群众的迫切性,以及阎锡山利用民众、守土抗战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共产党为实际领手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一举雷沈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奇耻大辱,而且被西方列强侵占的大片国土多数得以收回,使丧失了百年之久的国家主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首次得到承认;同时,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试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迫切需要,及时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即将工农专政的苏维埃体制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探索建立“行政与立法并列”、“行政与司法合一”的议行并列的议会制度以及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的“三三制”政权组织形式,实现了普选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