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元良 《围棋天地》2006,(10):73-73
我无意推崇数字的权威,但我尊重数字的真实。 一、职业棋手的生活 在《围棋天地》2006年中统计出的有等级分职业棋手403人,其中未列入名册有等级分棋手125人;在2005年《围棋天地》第23期中的统计得知围甲联赛有12支队伍,共有65名国内选手(另有4名外籍选手),其中队员兼教练的有6人,另有教练8人。也就是说,围甲联赛共有国内73名职业棋手参加,占有等级分职业棋手的18.11%。  相似文献   

2.
一位天才物理学家曾说过“让贝多芬失去听力就意味着死亡”。而对于喜好围棋的人来说,不能下棋也就等于死亡。世界最强的女流棋手芮乃伟九段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依然选择做职业棋手。  相似文献   

3.
棋思     
黄生才 《围棋天地》2004,(19):57-57
我并不打算把女儿腾腾培养成职业棋手,但想让围棋成为她的业余爱好。  相似文献   

4.
围在网中央     
大场话题 棋道 大场,一个“大”字就表明了这个话题应该大气、大度、大局为重。但是在围棋的大局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本期我们选择的话题与以往不尽相似,这是一位职业棋手的心声,文字朴实,却可以带给我们另一种心灵的震撼。 找到家的感觉 我是一名职业棋手,1988年时39岁的我,在退役六  相似文献   

5.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23):95-95
围棋的社会定位 看完《韩国围棋的忧思》一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韩国作为围棋强国,能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让人震撼。振兴中国围棋,应该是政府、社会、棋手共同的责任,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社会定位:围棋应该是一项群众性的智力运动,而不仅仅是职业棋手谋生的手段。实现这一定位,就需要围棋运动主管部门发挥作用,在更多的普通城市甚至是乡镇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要发挥二、三线棋手的作用,大力培养围棋教师,使他们成为基层地区围棋普及的主力军;制作围棋入门类电视教学片,  相似文献   

6.
春晓围棋学校和围棋研究院成立于今年9月,学校和研究院由马晓春九段创立并主持,同时聘请了曹大元九段、吴玉林六段、朱松力六段、李君凯五段、徐莹五段等职业棋手担任定期指导和执教工作。学校以开展围棋的梯级培训、强化训练及围棋研究为主,已正式开设了职业班、定段班、业余高段班等,并定期组织以职业低段棋手与业余高段棋手为参赛对象的集训营。  相似文献   

7.
韩国大部分职业棋手都是自费到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围棋普及活动的。有时候,职业棋手虽然得到了外国的邀请函,但由于对方不能够全额负担费用,往往都难以成行。对于生存状况并不好的韩国棋院来说,这项费用支出的确勉为其难。虽然有一部分职业棋手到国外普及围棋,但大多数往往是得到一些围棋爱好者的支持才得以实现。韩国围棋目前已经被世界广泛地接受和了解,现在到了国家给予支持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8.
问:体育,顾名思义,是身体的运动和锻炼.围棋是用脑子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为什么是体育项目?答:这个问题,原先我也有点纳闷.围棋是中华民族发明的传统文化瑰宝,历来与琴、书、画一起被称为四大雅事.围棋作为体育项目,是新中国五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的.问:这样做合适吗?答:这件事有个发展过程.在旧中国,围棋只剩下奄奄一息,寥寥无几的职业棋手流落社会,生计困难.解放后,由于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李  相似文献   

9.
谢锐 《围棋天地》2005,(5):50-51
对于棋手们来说,棋盘中的天地很大,但棋盘外的天地却变得很小。尽管他们小小年纪时就已经在围棋领域有所作为,但生活的空间却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拓展,棋手们对于同龄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憧憬和羡慕,这其中,最让他们神往的,莫过于大学生活了。年轻棋手没有不想上大学的,但因胜负世界竞争激烈,能完成大学梦的棋手因此少之又少。对于鲜有机会上大学读书求知的棋手来说,大学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如今围棋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大学里培养出了一大批铁杆棋迷,他们今天正是各个领域的栋梁精英,围棋事业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光大。愿围棋更多地走进大学之中,我们的围棋,我们的大学,两者的相融,又该是怎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韩国职业围棋的第一风云人物当然是崔哲瀚,这一点只要是棋迷都会认同。但是说实话我并不了解崔哲瀚。按韩国棋院发行的《围棋年鉴》,我泛泛地知道崔哲瀚1985年3月12日出生于汉城,在韩国两大职业棋手产房之一的权甲龙道场修棋,1997年以最年少入段纪录(12岁)跻身职业棋手行  相似文献   

11.
王锐 《围棋天地》2014,(10):72-75
1995年,中国试行职业棋手等级分制度,1997年开始正式实行。2005年,韩国亦开始推行职业棋手排行榜制度。两大围棋强国相继参照其他体育项目,引入等级分,这是围棋职业体系前进的一大步,意味着职业围棋进入了以表现分数评估棋手当前状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铁杆棋迷,学棋十余载,可 在小城难觅对手,纹枰寂寞之余,不禁对 围棋的兴趣锐减。网络围棋的出现,使我对围棋又焕发了无限的热情,在这里可以纹秤会友,尽展才华。我选择了由职业围棋“七小龙”创办的清风网络围棋世界,因为我觉得它的各种功能设置很好,而且人气旺。还能与韩国、日本等国的棋手交流棋艺,高水平的棋手也多。在清风奕棋半年多的日子里,我从4D打到9D。增长了棋力,交了很多朋友,也留下很多难忘的对局。当然,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与众位韩国9D的场场激战。尤其是有一、二百名两国棋迷观战的情况下,你更觉…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全国围棋个人赛,今年在风景秀丽的杭州举行。参赛棋手共190人,按照棋手的等级分排名,分为男子甲组、男子乙组和女子组三个组。男子组均为职业棋手,女子组除了职业棋手外,业余棋手也可以报名参赛,如果取得了前三名,还可以定为职业初段,对女子业余棋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相似文献   

14.
贾倩 《围棋天地》2011,(23):10-11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刚接触围棋的时候.那时的天津,别说是自己培养职业棋手,哪怕是职业棋手的影子也不曾见过.因此在我的心中.自然将他们奉若天神。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和韩国,凡是通过定段赛拥有专业段位的棋手统称为职业棋手。去年底,国家体育总局下文,中国专业围棋手一律改称职业棋手。但这个做法似乎有点一刀切。据一位地方高级教练的理解,中国还是有明显的职业棋手和专业棋手之分。两者具体区别在哪里?不妨让我们来看看捧金饭碗、铁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14,(20):21-21
《围棋天地》雅致与温馨并蓄,既有专业的严谨性又有对业余的包容性,既可以是职业棋手精确的专业分析又可以是业余爱好者唠唠家常或说说心里话。这不,我要借助这个平台谈谈我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借助围棋展开教育工作的事,您感兴趣吗?  相似文献   

17.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5,(14):95-95
小女孩的诺言 昨天到上海出差,回苏州时,怕车上无聊买了一本《围棋天地》来消磨时间,却意外发现有宝岛围棋的报道。翻到文章的最后一页“台湾职业棋手名单总汇”时,我的眼睛竟然湿了——党希韵初段,1989年4月16日出生,7岁半学棋,1998年师从郑中屏……我就是郑中屏。98年她父母亲带小女孩来找我拜师,我当时因为工作太忙本想推辞,但此时小女孩张开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说:“郑老师如果您教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围棋近两年发展之快,可以说超乎专家和媒体预想之外。快在什么地方?怎么能够证明中国围棋发展之快?说一说围棋新秀们的成长,那才最有说服力。中国的围棋是从1956年国家举办比赛开始起步的,在此之前的围棋,是纯民间式的自生自灭式的发展。尽管在我国历史上围棋发展也有过昌盛时期,但比起现今作为一项事业、作为人民大众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那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围棋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围棋在社会中起的作用——围棋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围棋的职业水平。对于后者来说,围棋新秀的成长才是衡量长期发展的一个要素。 我国获得职业围棋段位的棋手并进行注册的,接近三百人。在这三百人中,1980年以后  相似文献   

19.
尽管业余棋手的失着较多,但作为职业棋手也应该研究他们的棋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因为业余棋手的整体水平提高,有利于围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07,(8):64-65
4月2日至5日,KB国民银行杯2007韩国围棋联赛预选赛在韩国棋院2层预选对局室举行,拉开了联赛的大幕。除了指定的28名联赛种子棋手外,所有的韩国职业棋手都可以参加预选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