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许乃文 《教师》2019,(16):1-1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融入日常生活元素,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并呈现生活画面,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为生活体验。将生活"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故事人物、生活角色,方能促进学生用心阅读、体会与感悟。例如,教学《伯牙  相似文献   

2.
正一、高中语文作业生活化概述1.语文作业生活化的概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以学生生活为语文作业的切入口,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力求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把高中语文作业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求让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改变以往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作业,让学生提高语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迫于高考的压力而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粗暴地割断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得语文学习功能异化的弊病愈加严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愈益凸现.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摒弃陈旧落后的语文教学观,树立生活语文教学观,在教学中注重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走进缤纷的生活.这就需要让教学回归生活,使语文充满活力;构建多元平台,让生活走进语文;采用多种形式,让生活与语文双向互动,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突破生活和语文教学之间的隔阂,让语文融入大众,接近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悟和运用语文,在语文中理解和感受生活。要让语文教学和学生心灵之间相互联系,改变原本传统的、古板的教育方式,这样学生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中是存在语文的,增加对语文的喜爱,促进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高职校语文作业应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值,能够为学习增值的语文作业须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尊重学生的"学力"和特长,贴近学生的生活,让语文学习有温度;二是凸显实践性,将语文作业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让语文学习有长度;三是体现融入性,将语文作业与学生的专业和生活相融合,让语文学习有宽度。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固守于课堂,学习生活单一、枯燥。本文探究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建议让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改变语文学习远离生活的状况,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源,改善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让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一直是教育专家探讨的热点话题,各个学校的语文老师也都在探讨语文教学新模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以生活为背景进行教学,让语文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更加感兴趣,使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语文这门课理解地更加透彻。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振燕 《课外阅读》2011,(10):331-331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样式就有多丰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敢于变革旧的教学模式,把“说讲语文”变为“生活语文”。所谓“生活语文”,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于漪语);在参与和关心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即“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在实践中关键是探索“生活与语文相结合”的途径,寻找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能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今天,当人们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之时,大语文教育观越来越为教育者所重视.大语文教育即是让语文教育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人的精神世界开放,把学生带入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流淌着时代生活的源头活水.因此,生活是一个潜在的不容忽视的大语文教育课堂.本文就此观点作些浅显的探讨.一、语文是和生活、和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1.
林坤 《考试周刊》2014,(96):36-37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增加信息接收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让生活与语文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本文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语文和语文中的生活,阐述了如何让生活与语文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语文的经验与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具体而言,要联系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对接生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再现生活,让情境体验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即语文和社会的沟通和生活的联系及跨学科渗透,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让语文走向社会,挖掘广阔的语文资源。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扎扎实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朗诵"、"表演"、"调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离开语文,将黯然失色;语文离开了生活将枯燥无味。因此,沟通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可以让语文因生活而精彩,让生活因语文而丰富。一、引进生活的活水,让语文充满情感阅读教学中,对情感丰富的内容,可以激活生活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共振和感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的实践性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两大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要做到营造生活氛围,再现生活情景,引入生活体验。二是让语文点缀生活,要在生活中采撷语文花絮,领略语文丰富的内涵,让语文灵动的风采在生活中轻舞飞扬。  相似文献   

17.
语文生活客观存在于每个人的一生中。营造学生高品质的语文生活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经营好自己的语文生活。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四有好教师"、成为学生"四个引路人"的高度,提升自己的学科生活,苦心经营自己的语文生活。教师要专业热爱,让语文生活更有情怀、更受欢迎;要专业学习,让语文生活更有尊严、更受尊重;要专业实践,让语文生活更具前瞻、更加卓越。  相似文献   

18.
龚新峰 《快乐阅读》2011,(20):119-120
语文教学需要融进生活,识字、阅读、写作等,和生活都紧密相连。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语文,让教学回归生活,并挖掘生活的源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生活访谈、观察、表演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王云霞 《文教资料》2011,(11):79-80
如果说语言是色彩艳丽气味芬芳的花朵,那么生活就是它赖以生长的沃土。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根植于现实生活,以课堂为起点,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标和努力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教育,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说明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作为教师,要关注生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去认识、体验和感悟。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源泉,为学生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