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的学具是提供给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动手加工、组装或操作的基本材料和器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与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矛盾,而学具为学生提供便于抽象概括的感知材料,让学生在操作的学  相似文献   

2.
庄章溪 《考试周刊》2013,(22):84-84
<正>经常看到一些低年级的同学拿着一个学具盒,在这个学具盒里装着各式各样的学具,有小木棒、彩色图片、塑料板等,别看这些小东西不起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合理地运用这些学具,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1.合理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是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规律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认识,形成知识表象,在操作中  相似文献   

3.
<正>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  相似文献   

4.
角的认识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具操作,使学生理解角的概念,会画角,会度量角的大小。二、学具准备: 两根厚纸条(把一端钌在一起,如图1),三角板、量角器。三.操作过程及教学建议: (一)建立角的概念。 1.感知“角”。 (1)教师出示纸扇、三角板、五角星等实物,让学生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角。 (2)学生拿出学具,指出学具上的角。  相似文献   

5.
<正>学具是一种形象、直观,贴近学生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的工具。教学中如果灵活使用学具,能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时增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巧用学具——诱发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根据教育心理学,儿童动手操作学具符合"感知——表  相似文献   

6.
学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材料,充分发挥新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也有助于在感知中形成概念,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方法规律,形成各种学习能力。因此,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1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1使用学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在课堂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学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可以进行具体操作的材料。以往在教学中,学生的感知往往是以教师演示教具为主。这虽然在教学中起一定作用,但学生只是观察教师如何操作的,很少有亲自动手的机会。学具有别于教具之处,就在于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摆弄、操作,在自己的活动中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既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一节教学体会──在操作感知、抽象概括中进行概念教学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焦兰君一、在概念教学中重视操作感知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操作感知活动。结合教具、学具、图画和学生日...  相似文献   

9.
梁艳霞 《甘肃教育》2014,(17):123-123
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巧用学具探求数学知识,寻找数学规律,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学具的运用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选择学具的原则1.要有生活性。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用具其实就是最好的学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  相似文献   

10.
吴静 《中小学电教》2011,(12):67-68
顾名思义,学具就是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操作性材料。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操作和观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为学生提供操作与观察的直观感知材料,成为教师教学设计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加强学具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1.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概念。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促进概念形成。 2.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规律。数学法则、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时不能仅仅注意法则公  相似文献   

12.
学具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学习的困难,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巧"用学具。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合理地选择易操作的学具;有的放矢,构建学具操作模式,有始有终,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做"数学,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3.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学具操作往往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要用好学具,借力学具,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促使学生通过直观化的操作,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更加自然、和谐地习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如何运用学具上好数学课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1.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课堂上操作学具就符合这一规律,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想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把被动变为主动,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把8个苹果(图片)分成两份.  相似文献   

15.
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儿童喜动不喜静 ,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 ,把某些数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动手操作中的各种学具就足以引起学生兴趣 ,他们就会以最大的热情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中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2 通过实践操作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感知 ,进而得到深刻的理解  在操作中 ,学具具有直观性 ,加上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这能使他们在操作中感知到知识的要点 ,理解知识的内涵。如我在教“角的度量”这一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时 ,我指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老师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利于学生形象地感知数学,同时也能起到教育的作用。1动手操作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内在动力。教学要成功就  相似文献   

17.
学生运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逐步转化的过程.学具的操作反映在心理上起初是获得感知和表象,而后认识过程摆脱了同学具的直接联系,成为心理的操作,即靠内部语言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学具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学生离开了学具进行抽象概括时,思维活动常常受阻,不能顺利地概括出数学的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和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8.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  相似文献   

19.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加强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学具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学具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教具演示活动与学具操作活动,都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小学生好奇、好动,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静"的东西往往不被他们注意,"动"的事物能很快吸引住他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可以化静为动,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过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那么,怎样使用学具进行操作性活动呢?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使用学具的方法。一、数学中概念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使用学具动手操作,能使概念清晰、灵活。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