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蒋瑞  林新奇 《科研管理》2021,41(10):248-257
威权领导是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领导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对华人组织有重要的意义;员工非伦理行为也广泛存在与社会各类各级组织,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未涉及。本文从社会交换和社会学习视角研究威权领导和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以及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和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406对领导—员工配对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呈正相关关系;(2)领导成员交换在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伦理氛围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非伦理氛围的关系;(4)伦理氛围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对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瑞  林新奇 《科研管理》2020,41(10):248-257
威权领导是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领导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对华人组织有重要的意义;员工非伦理行为也广泛存在与社会各类各级组织,并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未涉及。本文从社会交换和社会学习视角研究威权领导和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以及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作用和伦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406对领导-员工配对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呈正相关关系;(2)领导成员交换在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伦理氛围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非伦理氛围的关系;(4)伦理氛围负向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对威权领导与员工非伦理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晓琴 《科研管理》2019,40(3):188-196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316名员工为被试,运用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和创新越轨行为等量表,对非伦理领导通过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和职场创新越轨行为彼此显著相关;(2)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在非伦理领导与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非伦理领导不但分别以情绪耗竭和内在动机两个独立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还可以通过“非伦理领导→情绪耗竭→内在动机→创新越轨行为”的路径影响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4.
因组织伦理失范引发的企业衰落、倒闭甚至社会信任危机唤起了人们选择和开发伦理型领导的强烈动机。现有研究虽然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的概念、前因和后果,但是仍然缺乏对伦理型领导作用机理的系统分析。以团队领导为对象,从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两个不同的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伦理型领导对团队成员产生影响的过程机制。从社会学习视角看,伦理型领导主要是通过心理安全和伦理氛围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影响团队成员;从社会交换视角看,伦理型领导主要通过工作特征和领导—部属交换对团队成员产生影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晓琴 《软科学》2017,(9):93-96
以资源保存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为基础,将情绪耗竭作为非伦理领导和员工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中介变量,将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作为调节变量,提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伦理领导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并通过其中介作用对职场创新越轨行为产生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调节情绪耗竭与职场创新越轨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B)对企业声誉和社会利益造成严重危害,设法防止UPB的发生显得尤为迫切。基于组织认同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通过对489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包括这一机制中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和特质调节焦点的调节作用,以制定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与UPB呈倒U型关系;组织认同在伦理型领导和UPB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特质调节焦点调节了伦理型领导与UPB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上级非伦理领导对领导—成员交换和下级非伦理领导的影响。借鉴资源消耗理论的相关文献,将领导—成员交换作为上级非伦理领导和下级非伦理领导之间的中介变量,将道德认同作为调节变量,并因此提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下级领导施行职场非伦理领导行为源于其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感知;(2)下级领导道德认同感的高低会调节上级非伦理领导和下级非伦理领导之间的关系,道德认同感低的下级领导更容易转移压力和施行非伦理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9,(4):110-113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员工—组织关系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经济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关系不显著;类亲情关系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经济性关系、社会性关系和类亲情关系的交互效应显著负向影响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表明在中国情境下,员工会根据与组织关系的"亲疏远近"采取不同的伦理决策。  相似文献   

9.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组织非伦理行为原因研究进行梳理,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从个体特征和组织社会属性的单一诱因的争论演变到对两者的综合考虑,并引入社会网络视角,形成一种综合性分析视野,这种综合探寻更能够解释现实中复杂的非伦理现象。从个体层面、组织和社会层面以及社会网络视角对组织非伦理行为原因进行了综合解析。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授权型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以自我决定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心理授权与领导—成员交换在其两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基于8家创新型企业的366个个体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授权型领导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授权和领导—成员交换在两者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且领导—成员交换的单独中介效应高于心理授权。  相似文献   

11.
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外部性及其宏观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绪梅 《未来与发展》2010,33(12):79-82,74
企业伦理是企业经济活动中处理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违背这些规范的行为是非伦理行为。企业非伦理经营行为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负效应的特征,引发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企业非伦理行为具有宏观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市场经济是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机制的有效结合,从经济角度来讲,企业非伦理行为影响三大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市场秩序的建立;从社会角度来看,企业非伦理行为腐蚀了社会风气,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论非道德现象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和规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伯兴 《情报杂志》2003,22(9):40-42
通过对知识管理中各种非伦理现象的分析,揭示了各种道德风险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保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均衡的维度、过滤不道德知识内容等规避道德风险的方法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范丽群  周祖城 《软科学》2006,20(4):117-121
通过实证研究,对企业伦理气氛和不道德行为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企业伦理气氛影响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并且遵循道德规范伦理气氛和遵循法律制度伦理气氛与不道德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利己主义的伦理气氛与不道德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实际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9,(1):126-129
基于效用函数构建了团队内亲组织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 Behavior,UPB)的产生与传染机制模型,探讨了关系强度、项目参与人数、奖惩预期等因素对UPB产生与传染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参与人数降低了员工产生UPB的概率,关系强度增加了员工产生UPB的概率;仅在固定处罚条件下,UPB绩效增加了员工产生UPB的概率;奖惩比例增加了跟随者实施UPB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363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企业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评估取向的绩效考核对非伦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取向的绩效考核对非伦理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控制显著弱化了两种取向的绩效考核与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赵宝春  钟立文 《软科学》2016,(10):131-135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伦理判断对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及伦理情景和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非伦理消费情景下伦理判断显著抑制行为意愿,且作用力因自变量组合不同而异;伦理判断的作用受伦理情景和直接经验调节。与界定模糊情景相比,界定清晰情景下的伦理判断抑制作用更强;但受直接经验影响,伦理判断转而对行为意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