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现实困境,诸如优质课程资源匮乏、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教师交流机制与鼓励政策不健全、学生生源持续消退等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稳定的城乡教育教研共同体,盘活优质资源,完善并落实城乡教师交流鼓励政策,以进一步提升他们教育教学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传统行业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形态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开展精准扶贫,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文章从分析薄弱学校的需求入手,分析"互联网+"的教育功能,厘清"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与"薄弱学校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典型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促进薄弱学校发展的路径,为政府制定推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专递课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乡村薄弱学校提供优质课程,呼应和践行着教育精准扶贫理念.研究发现,专递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品质、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帮扶对象认识固化、施助主体负担加重、网络运行保障能力不足及师生互动与教学反馈受限的困境.专递课堂的进一步优化可以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加强参与主体间的协作、推进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及强化理论与实践联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学”是乡村学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其中,乡村教师是否具备“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胜任力理论,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模型,并形成四大胜任特征群,包括“互联网+教学”技术/知识掌握与应用、“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互联网+教学”态度与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西部三省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乡村教师“互联网+教学”胜任力仍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互联网+教学”内驱力不足,自主探索少;开发教学资源与组织教学能力较弱;“互联网+教学”组织与评价实施力度不够;“互联网+教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范围有限等。由此,从完善政策和管理机制、开展针对性培训、强化资源投入与共享、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教师在参与培训机会、选择培训内容以及接受培训方式方面都存在不足。农村中职教师精准培训模式在理念上,体现公平第一,为最需要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在培训过程上,变“课程中心”为“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受训者的获得感;在实施机制上,实现优质培训资源的最大程度扩散。基于H省“送培到校,精准培训”的案例研究发现,突出对象精准、内容精准和方式精准是实践精准培训理念,改进教师培训效率,全方位提升职教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对“精准送培”项目提出了激发教师内在发展动机、推动优质培训内容建设以及实现培训机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进一步思考,以期更好地推进职教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6.
钱得明 《成才之路》2021,(11):122-123
“互联网+教育”应用于小规模学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教师建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其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分析小规模学校运用“互联网+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小规模学校运用“互联网+教育”效率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教育”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新时期扶贫脱贫工作新理念,且明确指出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新阶段的主要路径和措施。教育扶贫的目标为两大方面:一是对扶贫对象进行经济资助,二是为贫困对象在学习上提供支持。实现这两大目标,教育扶贫必将向教育精准扶贫转变,而教育信息化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方向和逻辑,即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扶贫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源配置精准、过程监控精准、成效评估精准、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精准。因此,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索,重点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关键是发挥教育数据与各级扶贫系统数据的整合效用,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网,以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大数据的支撑价值。江西省上饶市政府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解决方案实践,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一套低成本、低门槛、便利连通、资源共享、迭代升级简单快捷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8.
黄煜欣 《广西教育》2023,(14):86-88+93
本文论述中职学校适应性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途径,分析适应性在线课程的开发内容,提出具体做法:重塑教育供给模式,构建互联互通、应用齐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适应性在线课程共建共享机制;重组教学流程,构建“三适三测”适应性在线课程建设模式;重建培训流程,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费投入上,实行差异性的经费分配机制;在师资配置上,采取优惠政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等多种措施;在扶贫监管上,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和行动计划管理模式.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应加强立法,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施差异性的经费分配制度,建立贫困学校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对象精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确保师资保障精准;完善教育扶贫项目的监管制度,实行分层评估,确保扶贫成效精准.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是贫困地区农村乡镇教育工作站,在“互联网+”背景下,工作站树立“网络强师惠生”理念,以提升美育观念现代化、推动教学模式信息化、提升课堂活力为重点开展农村小微规模学校美术教学探索。一是网络强师,提升了美术教师现代化观念;二是形成视频导学,课堂教师指导美术创作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微规模学校课堂活力,在教师专业化结构性短板问题上取得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李梦  吴娟 《中国电化教育》2020,(2):50-57,82
精准教育扶贫工作至今已取得多种成效,深入课堂研究提升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办法,不仅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途径,也是精准教育扶贫的根本需要之一。该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西南地区G省F市的项目合作为背景,以提升广大教师深耕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为发展目标,构建了"高校专家智力资源为牵引力-当地教育行政管理为助推力-基层学校教师实践为执行力"的"深耕课堂·三方协同"精准教育扶贫模式。该模式历经三年的实践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精准教育扶贫方式,是实现教育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2)三方协同的深耕课堂教学的工作实践,使当地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项目校学生的学科能力显著提升,当地教学开展从依赖智慧输入转变为可自我持续发展;(3)该研究为不同组织机构(高校、地方行政部门与实践学校)协同努力实现精准教育扶贫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要思路之一,而信息化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正是开展“互联网+教育”的前提.将数学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课堂中,可以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增加数学课堂活性,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简单介绍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论述了“互联网+教育”下信息化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可行性,并对信息化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途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改革及双创教育都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阐述“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并根据当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需求,结合地方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强化信息意识、加强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完善信息化培训机制、建立激励制度四个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轮岗教师专业引领指凭借轮岗教师的专业领导力,引领帮扶学校教育理念、课程教学以及教育科研的变革,以促进帮扶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帮扶学校内生性发展力量,实现薄弱学校精准脱贫。这与旨在从根源上帮助贫困对象脱贫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精准扶贫理念相契合。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轮岗教师专业引领却遭遇了轮岗教师观念失衡与专业引领胜任力不足,帮扶学校支持性环境与内生性力量缺失,管理部门信息交流平台缺失与制度性保障不到位的困境。化解轮岗教师专业引领困境,需要关注轮岗教师能力精进和角色认同,重建帮扶学校自我变革的主体角色,完善政策导引与制度设计,精准推进轮岗扶贫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互联网+”时代初中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展开研究。文章通过阐释“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分析初中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互联网+”时代提升初中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即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师信息培训内容、实践提升信息知识能力、更新课堂理念开展信息智慧教学。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面向新时代,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面临各种新旧机遇与挑战。其主要矛盾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乡村学校设施一次性投入与持续性迭代;乡村教师数量基本补充到位与结构性缺失;乡村教师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乡村教师基本技能达标与数字素养不足。乡村教师亟需通过一系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三个阶段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进而,依托新时代强师计划,健全乡村教师培养体系;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乡村教师教研;抓住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契机,提升乡村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18.
后撤点并校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仍然迷雾重重,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适时地为其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它要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澄清乡村小规模学校概念,实现对扶持对象的精准识别。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施策,妥善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保留、撤并、新增与恢复。通过综合施治,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吸引力,使农村贫困人口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得到激发、表达、尊重和满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步伐的临近,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下,本文研究了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在秦巴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应用,提出了电子商务、O2O、"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乡村旅游"、"移动互联网+双微"等"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扶贫模式,并以秦巴贫困山区"互联网+精准扶贫+生态养殖"为例,说明了该模式在秦巴贫困山区精准扶贫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不仅可以帮助秦巴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而且可以帮助其他相似区域通过这种模式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材.教法》2018,(10):111-11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研员承担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考试组织、教师培训、教育决策服务、课程政策研究、校本课程领导等多种任务,但受专业制度缺失、行为习性固化、理论研究不足、教育资源多元等因素制约,其角色更新面临诸多亟待突破的困境。面对新时代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变化,教研员应实现角色与职能的新陈代谢,加强对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促进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促使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化中小学学科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扎根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引领中小学课堂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