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时评是一种"个人化的公共写作",更简单地说,就是"公民写作",以公民身份写作,为公民社会写作.在网络日渐发达的今天,公民则有了更为顺畅的表达路径.但是,有价值的公民发言,有效率的时评写作,尤其是媒体上发表的正式言论,则有必要遵循基本原则,追求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时评更多是从常识出发,那些生活中的常识是人们立论、判断时的凭借和依托。换句话说,时评就是常识的判断。时评说的不过是人们知道但可能未认识到的常识而已。时评写作的核心任务是判断,判断的准确与否,决定了时评写作的准确与否、深刻与否。由于时评作者通常不是新闻记者,时评写作与新闻事实存在一定认知上的距离,以及时评对时效性的特殊要求,加之时评作者本身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的完整程度不同,思维表达能力的差异,在时评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判断偏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时事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在报纸宣传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拟就报纸时事评论的定位及其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时事评论的定义与定位。新华社总编辑何平给"新华时评"做的定位是:"顾名思义定位在‘时’上。‘时’就是时事、时势、时世、时政、时局、时弊,时评就是围绕‘时’字做文章。"按  相似文献   

4.
黄帅 《青年记者》2017,(24):17-18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创刊十余年来,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它的发展几乎见证了当代中国新闻时评文体的兴起与流行.强调以公民身份发言、鼓励独立思考与判断的风格,让时评走出了狭义的新闻工作者的园地,也让更多关心社会时事、心系国计民生的普通人加入了时评写作的队伍.不论是媒体业界还是新闻学院,不论是一线评论写作者还是学院中的研究者,都对时评及其背后呈现出的社会万象、深度思想和广泛的知识视野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5.
时评兼有新闻和评论的特点,必须在保证依据的事件和话题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形成恰当的情感判断,在以事究理、依理评事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理性判断。时评的吸引力、说服力和竞争力取决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较之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更显"平易近人",较之新闻述评更能给受众以思考和启发。以情动人,激发情感共振,要充满激情、展露真情、彰显温情;以理服人,追求见解共鸣,要就事说理、依理说事、依事究理;协调情理,实现"化合反应",要以理驭情、用情说理、情理交融。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受众意识"。真正确立了"受众意识",写作时评时就会努力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一份报纸是"一桌美味的佳肴",新闻时评就是其中的"特色菜",它或以小见大,或旁征博引,或娓娓道来,间或夹杂着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亲切之中寓情于理,犀利之中切中时弊,短小精悍却常常一语中的,让人看得明白、看得警醒、看得引起心灵深处的思考与共鸣。这就是新闻时评的魅力。在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增多的今天,一份报纸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能否提供思想性强的独家时评,成了决定一份报纸影响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作为地市级党报,要提升影响力,就必须确立时评的地位,增加评论的分量,做好新闻时评这道"特色菜"。  相似文献   

7.
新闻时评的复兴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评热"的兴起及背景 在当今信息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新闻评论尤其是作为快速评论的"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以往相当时间的沉寂以后,又焕发生机,风起云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点开网页,时评四面开花,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8.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在融媒体语境下依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融媒体语境下时评写作的新特点和内在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创新时评写作.  相似文献   

9.
在报社理论评论部做编辑是编别人的时评稿子,在别人稿子的基础上再加工,自己写时评,就相当于一个原创的过程。通过对这两道“工序”的体验,我对时评写作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国舆论生态处于一个"时评盛兴"的热言时代,本文主要分析在这样的热言时代下,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相互关系;并创新性地引入"公共话语场"概念,从理论层面探析在第三次时评热潮的头一个10年里,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话语权的实现搭建话语平台,公民又如何通过时评这一言说文体表达其话语;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对如何更有效地让公民通过时评最大限度实现其话语权提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时评写作“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写作“五要”范军时评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今日谈”、光明日报“大家谈”、解放日报“新世说”、新民晚报“今日论语”都是时评栏目。这是一种广大作者和读者均可参与写作的一种大众文体。如何写好时评?这需要写作者掌握“五要”。一要见微知著。这种言...  相似文献   

12.
席佳 《东南传播》2011,(6):160-161
在媒介市场化时代,提供观点信息的时评已成为各大网站竞争角逐的利器,"评论"频道蔚然成风.网络时评以其低门槛、平民化的特性吸引了广泛的创作群体,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专业性成为其"短板",亦使其陷入水准下降、品质不精的困境.本文从网络时评专业性缺失的种种表现出发,探究其根源,并强调专业性对于网络时评长足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时评在国内媒体中"发烧"已久.说实话,我对时评越来越不"感冒",甚至有些讨厌有些时评家喋喋不休地"胡说八道".今年2月6日,发表在<大众日报>一版上的时评<忘家,只为望家>,虽然只有700字,却新意盎然,让人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14.
赵烽 《新闻三昧》2008,(5):32-33
近些年来,新闻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在社会上得到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那么,新闻时评有些什么功能、特点.写作时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11,(3):81
<正>本刊讯:国内第一本当代评论史专著《解码新时评》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陈栋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编辑,黄鹤楼学院兼职教授。本书深入研究中国新闻时评的发展及其与中国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研究核心问题有两个:中国新闻时评发展史的概况如何,在运作上有哪些经验与教训?新闻时评与民主进程、公民写作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内在联系如何?该书以新闻人的敏锐  相似文献   

16.
时评是当今媒体评论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文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媒体版面中,形成了第三次"时评热"现象。新时期的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明确要求保障公民的话语权,积极扩大公民参与,及时反映公民诉求。因此,关于时评特别是都市报时评、公民话语权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关注和探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以《华商报》为研究个案,选取《华商报》关于动车事故的系列评论,浅析都市报时评与公民话语权的关系,探讨都市报时评如何为公民言说搭建话语平台,并针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作为应时而生的党报时评专版,作为新闻事业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努力体现"三贴近",落实"三贴近"。作为承载言论的一个重要空间,时评版比通常言论栏目信息更多、容纳更广、与读者贴近性更强。在时评版上体现和落实"三贴近",操作性强,认可度高,会收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海量资源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信息共享基本实现,新媒体带给社会的影响力,也使新闻时评面临改革创新,而新闻时评也加大了新媒体的影响力,当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新闻时评就需要发挥它的作用了,社会舆论会严重影响事情的发展方向,所以新闻时评掌握了事情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时评是对新闻的评论,是这几年活跃在媒体上的一个评论的特殊文体,它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和容易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势,在社会上获得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虽然对时评的概念争论不少,但全国许多报刊都开设了时评版,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开设了时评专栏,时评的影响范围大大扩展,也给评论作者提供了更多表现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王兰 《今传媒》2007,(3):36-37
时评是对新闻事件与人物的评论,是这几年活跃在媒体上的一个评论的特殊文体,它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和容易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势,在社会上获得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虽然对时评的概念争论不少,但全国许多报刊都开设了时评版,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开设了时评专栏,时评的影响范围大大扩展,也给评论作者提供了更多表现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