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论不为中国哲学所有派别所共有,不是划分中国哲学基本派虽的依据,不能确切地为人们提供根本的思维方法,因此不具备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品格。“天人合一”论还有它的基本问题,即“天”的实质问题。“天”的实质问题实际上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天人合一”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天命(道)与人事的关系问题;一是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与之相应,中国古典哲学可被分为“人事论”和“人心论”两大部分:先秦两汉哲学以“人事论”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探讨天道(命)与人事的关系问题;宋元明清哲学以“人心论”为主,着重从主观方面探讨理性与情欲的关系问题;魏晋隋唐哲学则显示出“人事论”与“人心论”并重的特点。以人事论和人心论为基本内容的天人关系论,本质上是探讨人的物质活动(“事”)和精神活动(“心”)及其相互关系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以追求理想的自制生活为基本精神,它与以追求理想的外制生活为基本精神的西方哲学应可相互融合,并由此形成一种新生活观,即理想的生活之道是自制与外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赫拉克利特哲学不是二元论──与徐开来同志商榷余德华徐开来同志的《论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二无论性质及其在希腊哲学中的地位》①一文(以下简称徐文),读后有许多启发。但对其中的基本观点,即认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一种二元论”的论点,笔者不敢苟...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科学指南──读马恩论宗教问题札记茆永福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古老而又普遍,至今依然存在,并在社会和人生的各方面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宗教哲学认为最高的真理是上帝的存在;对于自然宗教则认为神灵是自然的主宰;宗教道德的最...  相似文献   

6.
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不仅是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而且是世界观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没有它不能说明“物质”,也不能证实“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观和世界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实践不是世界中的最普遍的东西,却是世界观中最普遍的东西;只有把握科学的实践观,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和辩证的特性,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地认识到交叉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一些老一辈科学大师如钱三强,以“总算找到家门了”来形容自己后半生基本上从事的是“科学学”的实践;华罗庚的“双法”(优选法、统筹法)是经济数学和管理数学的交叉;钱学森,“两弹一星”总体设计部的活动,已经从他的空气动力学领域经过《工程控制论》到达了系统工程学科,至于他对科学学、科技哲学、工业设计(设计艺术学)甚至“山水城市”(城市规划的具体见解)等等领域发表的意见,无不反映其跨学科的研究兴趣;冯康,…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虚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在虚概念问题讨论过程中存在的对虚概念的四种主要误解,从逻辑的和实际的理由分析、评价了这四种误解的有关原因,同时论证了自己的主张:虚概念是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其相应对象的概念;虚概念的“虚”只虚在其反映对象在客观世界中的不存在,而不是虚在其反映对象的不存在,所以虚概念与其外延的有无不直接相关;虚概念与非科学概念不是全同关系,而是真包含关系;概念(包括虚概念)无所谓真假,所以假判断与虚概念不应混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物即人本身与其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思维是人所特有的。离开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能是一个假问题。但是有了人,人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是人的生存问题,即人本身与其特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离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本身就不能活,就根本不会有任何思维,因而也不会发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的创新与重建(一)──张岱年教授“综创论”访谈录刘仲林问:张老师,您在本世纪头十年中诞生,在世纪末十年中仍在孜孜不倦探索。您不仅是中国学术世纪发展的见证人,而且是一位重要的参创者。您的“综合创造论”(以下简称“综创论”)经过60年风雨,正在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目前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各种理解,认为把哲学基本问题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能成立。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表述应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阐释了这种表述既符合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史。又符合逻辑和哲学的功能。这种表述可以使哲学不只是研究人的思维与世界其它事物的本末关系。而是真正去研究整个世界;可以改变哲学史的研究现状,使哲学派别不一定只划分为唯物和唯心两大派;有利于哲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2.
张驰 《大学生》2014,(17):65-65
正无论是东方的庄周梦蝶,还是西方文学中爱丽丝的"梦中之梦",它们都是悖论中"无穷倒退"类的生动例子,引出了哲学上关于真实性的深刻问题。悖论是英语单词"paradox"的中译,是人类思维中固有的矛盾和裂隙。逻辑学家、北京大学陈波教授在国内第一本悖论问题的著作《思维魔方》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150多个经典悖论,让人们了解经典悖论的来龙去脉,探讨解决的办法。有一个古老的问题: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种回答是:当然是先有鸡。根据进化论,刚开始时它不是鸡,而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科学研究模型及其体系具有“形而中”的性质,形而中既非道,也非器,而是象。象乃道的隐性显现,乃器的直接生成之源。依此观之,西方传统科学属于以“心物二分”为前提而产生的原子论为基础的构成论研究传统,可谓“机械式”的“器物学”,长于分析和机械制造;而中国传统科学属于以“心物合一”为前提而产生的“气象学”为基础的生成论的研究传统,长于对生命和整体的把握。二者是彼此独立的两大科学传统。中国传统科学在近代的命运,不是被证伪,而是被打败。世界未来科学的发展,将取决于中西两大科学传统的会通与互补。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存在价值及其地位作出恰当的评价,才能在中国文化现代发展中摆正中国传统科学的位置,才能在世界文化和世界科学的未来发展中,做出中华民族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朱熹(1130—1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之一。他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尽管朱熹也强调形而上的“理”与形而下的“气”不可相离,认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无元气之理”,但实际上,朱熹还是把理看作是宇宙的主体,认为理在气先、天地万物是沿着理──气──物的顺序演变而成的:“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①,“才有此理,便有此气;天下万物万化,何者不出于此理”②。也就是说,“理”不是万物的抽象,而是存在于万物之前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7,(5):2-9
[考点学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首先,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第二,它不仅对自然界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的哲学教学和研究中,许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看作是“存在决定意识”,并在此前提下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不在自然哲学或一般哲学之中,而在历史哲学之中。但在唯物史观中,最基本的命题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只有这一命题,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所以说“存在决定意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一方面是因为它并非马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高校哲学教学深层结构的改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哲学教育当前的“贫困”、“危机”和“差距”状况主要是根源于自身建设的不力,其深层原因是哲学教育的基本结构存在问题。由互相分离的共同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所组成的二元式高校哲学教育基本结构,哲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人才培养的梯次结构,各个哲学教学体系中的课程结构都存在着问题。发达国家的哲学教育能够平稳发展,是因为它们有着多元化的,而且灵活变换的哲学教育基本结构。它们在各种教学体系内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建设文学批评学,必须明确其研究对象、性质和基本范畴、理论体系。文 学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批评活动系统”;文艺学中的“应 用科学”是其学科性质;作为独立学科的文学批评学,应当是以本质论、标准论、方法 论、写作论、发展论为基本范畴,以批评对象与批评观念、批评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为 核心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即关于文学批评的一般原理、原则及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准确表述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是部分对整体的关系;把哲学基本问题表述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背离了恩格斯的本来含义;“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在17—19世纪的一种表现形式;感觉和思维、一般和个别、物质和运动、物质和形式、物质和规律、物质和时空等关系问题都不是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