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假人挑战"不是在新媒体驱动下,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病毒式传播的个例,也不是简单归类于一种娱乐至上的狂欢似大众参与,它的传播,是新的媒介形式下与社会行为、信息载体、商业利益、受众群体、舆论领袖等互相密切联系的最终结果,就像推翻的多米诺骨牌,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又不仅仅止于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2.
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跨文化传播现象发达 什么是文化?美国学者霍尔对文化的定义强调文化的群体共有性,同时,他又阐明文化是通过其所属群体成员的传播活动继承、巩固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文化的元素都是伴随着社会变迁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更变其形态和应然方式.21世纪,生态经济取代工业经济成为人类倡导并努力实现的新的经济形态,这种新经济将使人类进入生态文明.在文化传播领域,从事文化活动的个体、群体、系统所涉及的环境条件,可以被看作是另一种"生态",它对文化的传播、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因而,传媒的生态状况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1,(5)
《通俗艺术》是理解青年霍尔传播思想形成史的重要文本。二战后英国社会剧变引发"大众社会"与"媒介社会"之争,作为文化马克思主义者的霍尔积极介入并尝试在正统教育中培养受众的媒介批评能力。霍尔秉持左派利维斯主义立场反对将"通俗"与"艺术"简单二分,主张在通俗文化中鉴别艺术,并且批判"去个性化"的大众文化。"银幕暴力"研究呈现了媒介批评方法的操作特质,特别是在对主流实证传播研究的反思与借用中,霍尔开启了一种立足受众批评性使用大众媒介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5.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甜 《新闻实践》2007,(11):35-36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6.
奥运的举行,使中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传播热潮,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拟从跨文化传播的源头入手.阐释霍尔"文化即传播"的理念,从学术理论和奥运实践两层面阐释文化传播的内容意义.然后,联系本人所从事的海峡台文化传播工作,谈谈文化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7.
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如电影、电视、广播、印刷品.而自从计算机的普及,网上媒体也成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8.
朱芸 《东南传播》2021,(8):106-109
"截屏社交"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一种文化风潮,它借助成熟的媒介技术进行生产制作,表现出即时存储和创作"元素材"的功能性特征.与此同时,截图的"二次传播"也打破了公私之间的界限,将个体的后台行为暴露在前台,赋予隐私内容一种新的"可见性",蕴藏着信息失控和权力变动的风险."复制真实"幻想的破灭、个人权益的隐性侵犯以及朋友间的"怀疑式信任"是截屏当下所面临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当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开幕时,这句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也随着北京奥运的举办传播到全世界各个地方,然而,正如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所说,文化即传播,传播也即文化,"同一个世界"举办的奥运会,在文化分野下的社会中传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呈现。  相似文献   

10.
刷抖音近年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常态.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村民通过抖音实践生成了一个以世居村落为"蓝本",既根植村落又脱域于村落的"云"上地方.这一"地方"与物理空间中的地方生成相似,由人们在网络云空间中通过对空间赋予经验意义而生成,同时又与非网络空间中的地方有着较大差别.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增进对少数民族群体新媒体实践的理解,也有助于丰富"地方"在新语境下的理论内涵,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两位传播专家在其1992年出版的专著<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界定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即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这些事件是"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化表演".在文化呈现多元化,在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的栏目或节目被不同的受众群体所选择、所分割,大众传播趋向小众、分众传播的情况下,媒介事件却始终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从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在这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范畴里,媒介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理解,成为特性鲜明的传播学术语.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高、低文脉型文化的反思人类学者爱德华特·霍尔(HallE.T.)在对各种形态社会的传播行为进行的研究中,对文化的类型提出了一个“高文脉型文化”与“低文脉型文化”的认识(1976年)。他所谓的“文脉型”(context)字面意思主要指的是上下文或是文与文的前后关系;然而当它被霍尔用于对文化的认识之后,它的内涵便成为:在某一社会里的传播行为中,存在着一种强劲的制抑脉动。制抑脉动作用的结果使传播变得更精密、更有效率。“高文脉型文化”指的是在其传播过程中,制抑脉动相对较强的文化。在霍尔看来东方文化就是其典型代…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1,(8):69-76
尽管跨文化传播的鼻祖霍尔从未提及"陌生人"这一概念,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实存的"如何与陌生人有效相处"这一核心命题依然旁证了"陌生人"在某种程度上为跨文化传播思想之渊薮。古迪昆斯特将此概念与跨文化传播的并置开启了众多学者围绕陌生人的文化适应问题而进行的理论探索。这些以传统移民国家为背景并大多基于陌生人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在交往场景的移动化、网络化和个体身份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新常态,陌生人经验已经普遍化的后现代语境下时刻面临失去解释力的风险。对谁是陌生人及如何与之相处的再审视和再思考表明,培养跨文化人格,成为超级跨文化交流者似乎是跨文化传播研究视阈下每一个可能的"陌生人"解决旧困局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4.
出版人:优秀文化的使者——论图书编辑与文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选择是编辑活动的最基本的内涵 "编辑"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文化行为,即以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收集、选择、组织、整理、加工为内容的活动;其二是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人或一种职业,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定义,即"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种精神产品及其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者".我认为,不管指的是文化行为,还是实施文化行为的人,也不管这种行为是非职业的还是职业的,"编辑"一词在语境层面上有一个共通的基本内涵,那就是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的一种基本理论. "把关人"(gate keeper)又泽为"守门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囚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后来传播学界对"把关人"理论作了更加丰富的演绎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看"是一种社会性的表意与交流的方式,也被赋予了社会结构的特征。只有以一个完整的社会世界的实践为背景,观看才能呈现出意义。而"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将可视的形象,经由影像媒介等可视的形象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看"的社会性,必然影响到视觉文化传播形式的变迁与传播效果的差异。本文就将着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看"的社会性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老年群体信息传播技术(ICT)使用的学术话语展开框架分析,阐释了框架的建构及其背后的预设。分析发现,既有研究的话语框架倾向于将老年群体的"断连"(disconnect)行为问题化,强调数字融入的积极影响和断开连接的负面影响,并将问题归因为老年群体对技术的恐惧和新媒体素养的匮乏,呼吁通过文化反哺等社会干预策略让老年群体"跑步"进入数字化。本文提出将"断连"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考察,探寻其中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丰富老年群体的信息传播技术使用的面向。此外,置身于无处不在的"连接文化"之中,应当营造一个对老年群体更为友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语言环境,在公共生活中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安浩 《视听》2022,(2):148-150
在经历与主流文化的短暂蜜月后,"饭圈文化"的价值失衡问题因为一系列由明星失德事件所引发的"互撕"行为而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群际威胁下的"饭圈"组织在价值观同化与过度组织化的过程中失去其作为趣缘群体的特质,而成为群体利益的"修罗场",这亦是其自身形象崩塌和为社会主流价值所诟病的内在原因.净化网络大环境、推动实现"饭圈"的...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孕育了新媒体时代粉丝文化的成长,粉丝文化因其覆盖范围广泛、群体实践形态各异、对形塑青年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渗透和引导成为题中之义.粉丝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主流意识形态以"嵌入"代替"收编",发挥偶像的中介作用,针对不同粉丝群体的行为特点,采取不同嵌入路径,即"加冕-挪用"路径和"钳制-妥协"路径,并分别以王俊凯探访最高检和"227大团结事件"为例进行结构和过程说明.  相似文献   

20.
李京明 《传媒》2014,(9):26-27
正在网络信息泛滥、新媒体"把关人"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报刊在主流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格外紧迫。其中,报刊"把关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领域的先驱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这一理论后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又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