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21,(10):41-53
流行病防控不确定性与人类社会行为复杂性高度相关。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存在社群取向与技术取向两条基本理路,由于媒介化概念兼具社会(制度)属性与技术(资源)属性,预示着流行病防控理念与实践变革的重要方向。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媒介化,使流行病防控具备了媒介化特征:媒介作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构成要素、沟通渠道与物质资源,受到卫生防疫制度的调控与制约;同时,流行病防控体制机制的媒介化,也反过来塑造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与卫生防疫制度本身。媒介化概念为流行病防控提供了一条"双向通路":一方面,媒介与信息嵌入到病毒传播扩散以及社会行为调整过程,建构了"病毒—行为"互动耦合网络,影响了流行病传播动力学特征,并为数字化流行病监测提供了新型数据来源及预警渠道;另一方面,流行病防控中的媒介实践作为制度性因素参与到健康概念社会建构、健康知识生产传播过程,为社会行动者提供了话语竞争、意义协商及制度博弈的公共场域,促进了主体关系、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媒介生态系统的变化,中国报业经历了自身纵向的演变与发展。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报业的生存法则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通过观察中国报业史的动态演进过程,构架出影响报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因素:社会大系统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传媒业宏观政策等)、技术因素引发的媒介群落之间的竞争、报业自身的发展(生命周期与生产管理水平)、市场因素(消费者需求变化与广告商等)。同时,通过描述数字报业时期,媒介生态系统环境的变迁,尝试性地提出了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十条法则。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4)
论文对2000-2015年《人民日报》60余万篇报道进行大数据分析,试图了解中央媒体的全国省域报道资源分布情况和相关因素。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资源的地域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北京、上海呈现"双中心"特点获取了大量全国性报道资源。其他省份总体上呈现东、中、西部地区递减趋势。通过相关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宣传资源省域分配还受到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新闻规律等的影响。研究建议,中央媒体应有意识的加强全国各地域相对平衡报道,防止地域媒介偏见和"消失了的地域",各地域在中央媒介资源竞争上要注重"提质增效"和"内嵌式"传播,增强媒介资源竞争的"巧实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媒介史,尝试从技术演进的视角提出理解另类媒体的一般性框架。研究认为,另类即“新”,而另类媒体作为媒介技术进化的直接后果,是一种由技术革新所激发、指向某种去中心化的权力结构、充满易变性且有皈依主流倾向的“断裂的文化”。另类媒体发生的原动力是技术进化效应在短时间内溢出社会固有传统、惯例和规范体系所制造的短暂的文化真空,缺少稳定恒久的社会支持动力;而另类媒体的“宿命”则是伴随着新技术被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机制驯服而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面对5G等新技术冲击,作为"工具"的媒介释义正遭遇解释力危机,厘清未来媒介演进逻辑和机制成为传播学的重要命题.本研究综合技术自主及社会建构双重视角,以凯文·凯利"技术进化三元力量"为分析框架,指出媒介演进的"应然"逻辑是拓展人类自由度,但其"实然"状态受社会建构作用会经历"发明-炒作-遇冷-协商发展-稳定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功 《当代传播》2012,(2):27-29,38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涵盖三条媒介演进线路图。该图谱展现了媒介演进过程的人性化趋势,科学揭示出媒介演进规律及媒介演进与人类选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媒介演进过程中人类理性选择的能动地位作了充分肯定,这是对媒介技术决定论倾向的有力纠正。  相似文献   

7.
崔琼 《新闻传播》2012,(8):38+40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社会将普遍的政治知识、价值、规则和规范等政治文化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广泛传播的过程。在传媒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大众传媒作为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之一,是当今一个极其重要的传播载体和工具。本文将对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众媒介如何发挥好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这三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尼克·库尔德里的新著《媒介·社会·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体实践》对当今数字媒介背景下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解析。该书通过分析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学术理论,深刻解析了"数字化民主"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丰富了"媒介力量"的学术理论。本文从数字媒体和社会理论、网络社会与政治、媒介文化以及媒介道德等方面予以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丹尼尔·C·哈林和意大利学者保罗·曼奇尼在《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们所决意要做的就是是否有可能确认政治与大众媒介结构之间的系统性关联。"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的讨论着重于不同地域性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形构与演进,乃至于社会结构等方面与媒介制度间的系统性互动,比较了西欧和北美地区18个国家的媒介制度,并提出三个"理想型"的分类模式:自由模式、民主统和模式及极端多元模式。本文以此书中的比较性理论架构作为理解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介与政治  相似文献   

10.
保罗·莱文森是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他的"补偿性媒介"理论广为人知。本文具体介绍了莱文森关于媒介进化研究的著名"三理论",并从技术和社会文化两个维度概述了现阶段媒介进化的相关研究,试图阐述数字时代媒介进化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受众选择、技术驱动、市场竞争以及舆论监管是促进报网融合的主要动因。报网融合背景下,媒介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流程将朝适应媒介技术进步与受众消费升级的方向演进,市场主体从单纯追求规模经济效应到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并重,在此基础上,传媒产业价值链重新配置。内容生产、媒介传播和企业网络是媒介融合的范围经济效应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李曦珍  楚雪  胡辰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23-33,108,109
随媒介技术的进化演进而来的传播信道,始终处于人类传播活动的核心地位。从不断演进的传播信道角度可将人类社会先后出现的传播形式大体归纳为道路传播、纸路传播和电路传播,与此相对应的媒介形态就有实物媒介、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同时,在媒介技术进化的过程中既暗含着不断演变的媒介时空辩证关系,又意味着传播和媒介的含义逐渐被狭义化的必然之势。因此,本文将以传播信道演进的历史轨迹为主线,并批判地运用麦克卢汉主义的唯技术史观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的时空辩证关系、梳理三种传播形式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3,(7):9-13
每种新的媒介出现都给社会生活带来变化,并促发人们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反思,在理论上形成"硬技术决定论"和"软技术决定论"两种观点。保罗.莱文森将媒介放在人类生态的大环境中,阐释了媒介在人类生存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基于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媒介对社会影响遵循的是生态技术决定论。技术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依据的是技术与生态的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相较技术层面的优化,网络直播媒介在人性化层面的延伸更加明显,人性化逻辑成为牵引直播媒介进化的主要力量.基于媒介演进人性化趋势的视角,文章考察影响网络直播演进的人性需求,并探讨网络直播如何沿着深度适应人性需求的逻辑延伸.具体地说,网络直播的人性化逻辑是通过满足人实时同步的基础交流诉求,传播日常生活内容的物理诉求及情境化互动、分享的心理诉求,媒介向着消弭、延展、情境化的方向发展,即以去中介化的发展路径将网络直播空间延展至日常生活,构建更有温度的媒介情境,实现人的"感觉总体"回归.然而,网络直播在带来极致人性化体验的同时,也可能让人付出去社会化的代价,使人独立生存能力降低,出现"个体孤岛".  相似文献   

15.
刘颖悟  汪丽 《传媒》2012,(9):72-74
作为全球传媒业发展的重大现实和重要趋势,媒介融合正在并进一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该文分析了媒介融合对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领域的深刻影响,并指出媒介融合加快了社会媒介化的进程,催化了媒介化社会的建构与形成。  相似文献   

16.
冯强 《东南传播》2010,(3):15-17
通过回顾和梳理媒介政治社会化效果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仔细考察了媒介政治社会化效果研究的起源、路径和表述逻辑,对媒介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研究现状等进行了介绍,对后来研究者展开实证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媒介研究的先驱英尼斯的传播研究应视为他经济研究的一个延续,他在经济史的研究中建立起一套以技术为线索、对社会演化历史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路子,英尼斯从来把历史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把社会的演进视作多因素复合而成的制度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媒介的重大作用,认为信息、知识、思想的传播对社会组织关系、制度习惯、文化变迁的影响更甚于经济.他传播研究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可概括为:文化和整体观,演化的观念,集体主义视角,以及对权力、所有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9,(2):4-9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对美国媒介哲学家、传播学学者保罗·莱文森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和评析。研究发现,莱文森从媒介进化的角度理解文明的变迁,并关注特定社会语境下媒介与具体文化形态相结合的方式,进而提出了一种带有技术乐观主义色彩的媒介(史)观。他认为,媒介的进化会催生文化的去中心化和知识生产的民主化。此外,本文也对莱文森关于媒介理论书写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英国"电话窃听门"事件的发生,仿佛一瞬间给全世界的媒体敲响了警钟。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越来越离不开媒介,而越来越多的媒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使得媒介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可以是黑暗中的探照灯;用得不好,它甚至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形象。因此,媒介应该用良性、有序的竞争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以及品牌保鲜,将媒体自律作为行业文化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笔者从"英国电话窃听门"事件发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媒介竞争环境下采访手段的不良发展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合考察了媒介技术发展现况,总结了媒体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技术,向着身体与技术同构性、沉浸式方向发展的趋势.文章从技术的社会塑造理论出发,深度剖析媒介技术呈现出如此发展态势背后的政府和政策动因、市场和用户动因以及专家共同体动因,由此构建了媒介技术的社会选择模型及其价值维度.现阶段媒介技术的运用,是这个时代政治、市场、媒体机构及用户共同选择的结果.媒介技术的社会选择,包含了公私、善恶、公平等价值维度.面向未来的媒介技术,更要突出媒介技术的公共属性和价值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