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基础,作为高师素描教学,在保留传统素描教学的精华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整体意识、艺术个性、创造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认识表现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 ,在油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如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因材施教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活泼多样 ;使学生既学习中外油画的技法 ,又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3.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在油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艺术个性的培养,如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活泼多样;使学生既学习中外油画的技法,又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然而音乐艺术又具有依赖于表现或表演来反映音乐存在的属性。据笔者观察,每个学生都有音乐表现的欲望和潜能,都存在着审美意识不同,表现形态各异的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是一种融表现者自身的艺术感受、表现技巧及创造潜能为一体的精神气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在审美教育实践中,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挖掘他们的表现潜能,悉心培养他们的艺术个性,是坚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及审美能力,及早发现音乐人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这里,笔者结合自已在少年宫多年担任音乐辅导的实践,谈谈自已粗浅的意见。 一、音乐审美感知是培养艺术个性的基础 音乐审美是对音乐作品的美的感知和探索。审美主体通过歌唱、演奏、欣赏音乐作品,深刻挖掘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乐美、和声美,然后产生强  相似文献   

5.
学生创作意识与创作能力的缺乏造成高校美术专业毕业创作无法实现专业培养的预期目标,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6.
素描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和展现过程,要让学生形成并展现其独具个性的感受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油画教学中 ,创作课是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课程比重小 ,基础课与创作课缺乏内在的衔接 ,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未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本文主张把探索性习作纳入到创作课教学中 ,将风格作为具体切入点 ,分阶段、有侧重、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实践 ,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得到培养。这对造就现代美术人才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水彩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培养与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艺术表现个性,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教师在水彩画教学中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坚持规范教学与个性发挥统一、专业基础和技能与个性表现统一、学生个性与表现方式统一、理论修养与个性培养统一的原则。只有通过对水彩语言的研究与探索、对大师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发现、对个性优势和潜力的寻找等主要途径与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水彩画教学的个性教学与引导。  相似文献   

9.
孙海燕 《广西教育》2014,(13):116-117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从根本上说,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的感知能力,并在此能力基础上丰富、发展学生对音乐艺术的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之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融入音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郑小莉 《文教资料》2006,(11):138-139
21世纪人才的培养教育观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注重个性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需要用心追求独特的风格。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优秀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风格。教学风格是优秀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各不相同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艺术个性和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愿望和特长,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今天,教育已开始在实践中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却忽视了发展教师的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商和人格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农村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其人格特征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成绩优秀学生与成绩较差学生在人格的敢为性、自律性、有恒性、独立性、忧虑性、紧张性上差异非常显著,他们的成绩是智力与非智力交互作用的结果。建议通过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德育心理学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显然性格不同,个体特征也不同,因此对关于学生的性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状况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安庆师范学院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为例,探讨学生性格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性格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向型的学生学习动机要强于内向型的学生,但性格与学习动机的类型没有明显的关系。(2)性格与参与程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外向性格的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远大于内向型学生。(3)调查结果显示在英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大项中口语和阅读受性格的影响:外向型学生的口语比内向型的学生要好,但阅读却比内向型学生要差:听力和写作的总体水平受性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阿德勒是奥地利的著名人格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论述的人格教育目的观颇具特色,其基本内涵是: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模式,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彰显个体的生活意义,使之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研究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无论是对人格教育的理论,还是对人格教育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的主要群体,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也是目前与网络交集最多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已经开始展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如何将这个群体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高校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仅要抓好专业知识教育,更要加强他们的人格教育,整体提升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刘军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3):102-105
正确的归因方式可以调整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并对其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因而,对民族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研究及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学校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德育本身固有的规律。职校的德育应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潜心研究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职校学生实际,分别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个性培养的关系,指出了德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和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现状切入分析,并就品德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几点措施展开论述,提出通过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组建稳定的教师队伍,优化课堂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多样化,培养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8.
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而非超凡脱俗的"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知、勇"的君子之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理想人格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符合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更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道德情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正视个体差异,德育、"心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已成为大学教育关注的热点.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以积极人格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究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课程教学策略,以期给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发展的大学生。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辅导员的作用极为重要。从辅导员担当心理咨询者角色的现实意义、可行性和角色塑造的途径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