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传统武术国际化发展辨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方法,在回顾传统武术世界传播史的基础上,根据分析传统武术的特点,提出传统武术多元价值一体性是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优势;文化差异、翻译困难、传统武术人才匮乏是今天制约传统武术向世界传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梳理传统武术的传播轨迹,使我们正视传统武术传播的历史与现状,构建传统武术的合理传播模式。由于传统武术的传播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受到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得以发扬光大,通过民间和政府两种传播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然而由于传统武术在当代受到西方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强势冲击,其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面对未来,构建合理的传播模式,方能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将中国传统武术的网络传播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特点,总结出互联网给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带来的影响。整体而言,互联网扩大了传统武术的传播范围,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更多地依靠全民参与实现;"互联网+传统武术"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使得传统武术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互联网应用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保护与创造,促进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媒体的泛在传播开创了传统武术传播的新生态,但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体制的不健全及“污名化”事件的不断发酵,导致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的持续负面化,甚至引发了传统武术的形象危机。该研究以媒介形象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框架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对传统武术自媒体的负面传播内容进行审视,解读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负面化的成因,并提出了消解与治理路径。研究认为:自媒体平台主要运用消极批评、娱乐讽刺与负面责问三类主题框架建构了传统武术的负面形象;传受一体机制、媒介素养不足和认知来源局限是导致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负面化的关键因素;需要在优化传统武术自媒体的传播内容、提升传统武术自媒体传播的媒介素养等方面转变自媒体受众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并通过“以文化人”“借力打力”“强化育人”的方式,治理传统武术自媒体形象的负面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影视武术、竞技武术以及武术国际传播等方面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影视武术、竞技武术以及国外武术等都是传播传统武术的一些重要途径,但是在这种欣欣向荣的传播浪潮之中却也存在着制约传统武术长远发展的因素。文章旨在通过揭示这些制约因素,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促使传统武术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界定传统武术的概念,总结传统武术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传统武术的发展概况,探讨中国传统武术在当代的主要社会价值,从而从传统武术的市场化、武术教育、传统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20,(12):1071-1075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武术抖音短视频传播的总体情况、优势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路径,为传统武术在新媒体时代下进行短视频传播提供参考。结论:传统武术抖音短视频传播呈现朝气蓬勃、大有可为的态势,并在传播主体、内容特质、渠道分发和传播动机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但也存在官方传播主体缺失、视频质量低下及内容单一和"大师献丑门"等负面事件治理不当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官方主体积极入驻,引领传统武术文化价值观、充分发挥利益驱动作用,发展传统武术抖音短视频传播产业、加快完善管理体系,打造平台、社会、政府协同管理机制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逐渐重新回到大众视野。这其中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提供了更加快速、有效的加工和复制技术功能。我国传统武术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弘扬。本文就新媒体对传统武术传播的影响研究展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深入剖析了在社会现代化的选择下,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进一步提出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传统武术全面的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现代化面临路径选择的问题。路径的选择关系到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研究认为,传统武术现代化需要贯彻文化、技击与健康的发展主题,以科学化和标准化为保障,走大众化、教育化、产业化、国际化路径;严防科学化引发"祛魅化",标准化造成对传统武术的异化;在大众化路径中,强调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和民族特色,注重推广"大武术",满足大众需求;在教育化路径中,要求具有强制性,注重传播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良好武德;在产业化路径中,注重传播高雅文化,以社会效益为第一;在国际化路径中,发挥传统武术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厚重的文化承载力,积极为中国构建良好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现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新时期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应当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共同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后盾,以武术为载体,既让中国武术快步走向世界,又使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化学为理论支撑,从历史维度和社会哲学的视角,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与文化学基础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学基础,这不仅能让世人见证它辉煌的过去,利于发掘其蕴含在肢体运动背后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体育、建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武术研究"到"武术文化研究"的跃升,实际上是研究的视野跃升为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研究武术,旨在对武术本身达到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观照。因此,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进行界定,必须具有文化视野。从文化视野对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文化作出界定,并不是单纯为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是简单地对当前理论界各类理论观点进行一种综合和折中处理,而是旨在通过定义本身揭示武当武术、武术文化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以及它与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统武术文化、武当地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武术文化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武医在现代高等教育领域中传承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盲目学西下武医的现代传承模式、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与武医真正的学科教育规律不符。传统文化教育空间在萎缩,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和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等因素是影响传统武医现代传承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少林禅、武、医的关系与联系进行综合性研究,探讨了少林禅武医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历代高僧的艰辛参禅习武行医经历和现代学者的研究现状,旨在完善少林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弘扬中国传统国粹,让少林禅武医文化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礼”与“虚静”进行研究,揭示了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联系,旨在启发太极拳练习者健全精神,完善人格,促进其技术的发展、技能的发挥,并以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本文针对满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其体现出的文化特性进行研究,探讨满族传统体育的现代转型发展趋势,从物质特征的弱化与精神特征的强化、传统特征与时代特征的互补和并存、多元特征和世界性特征的汇合等几方面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进行分析,对于推动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验太极拳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文章考察了家庭熏陶和学校太极拳教学两条途径的效果和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家庭熏陶,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喜欢,也更加愿意学习太极拳;2)太极拳教学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3)太极拳能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态度产生积极作用,但太极拳教学和家庭熏陶两个影响途径存在交互作用,太极拳基础教学对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没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是大山里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武陵山地区。作为古代巴人的后裔,该民族极为重视身体的锻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具有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对土家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内涵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土家族历史和文化,也有利于分析出其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价值,并利用其现代价值推动土家族经济发展。本文从鄂西南土家族的现状、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别及内涵、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价值等角度分析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探讨其现代价值对土家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重构出发,探讨通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中华传统文化对如今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价值文化、组织文化和多样性文化重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