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户教育已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通过介绍“一小时讲座”系列活动的授课内容、授课对象给我们医学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八月份,在桂林召开的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上,北京大学图书馆刘素清老师的报告<数字图书馆时代的用户调研及其解读>,让我获得了多方面的新知: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北京大学图书馆旧版门户的现状与问题,考察新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变迁及其对图书馆门户设计的影响与要求的基础上,围绕理论研究及案例调研、美工设计方案选型、项目规划与组织实施、内容建设、技术实现等方面,介绍北京大学图书馆新版门户的设计理念与实现过程,以期为学术图书馆门户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参考并引领Drupal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如何开展用户关系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必然面临的问题。北京大学图书馆将用户作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自2018年以来,基于用户信任统筹推进用户关系管理,秉持真抓实干、重在参与、实在受益、贵在信任、凝心聚力的战略方针,构建相互信赖、深度协作、长期友好的用户关系,取得明显成效。文章对基于信任理论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用户关系管理的实践探索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201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于建馆120周年之际研究制定了面向2035年愿景的《北京大学图书馆2019—2022年行动纲领》。在《行动纲领》引领下,北京大学图书馆牢固树立“用户导向、服务至上”基本理念,坚持“固本应变、服务转型、综合改革、立杆引领”等重要方针,持续完善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驱动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转型发展,开创了发展根基更坚实、新型服务更有效、综合改革更深入、引领作用更突出的崭新局面,基本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创新型、智能化、标杆位大学图书馆。本文从固本培元、服务创新、人本改革、标杆引领四个方面对《行动纲领》实施以来的工作实绩和用户效用进行总结和述评,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和参考。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6.
<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部编纂的《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与1998年北京大学建校百年华诞之际出版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历代金石拓本菁华》相衔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最近5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用户培训服务以及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最为基础的育人工作。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被广泛实施,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视野和态势。图书馆是高校育人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具备发挥德育功能的应然性和必然性。近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充分挖掘在文献资源、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上的潜在优势,秉持“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将读者服务与学生德育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和通识教育有机融合,在北京大学德育工作中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旧版门户存在的问题以及新门户的建设概况,着重从美工设计方面描述北京大学图书馆新版门户的亮点,然后详细介绍了部分功能的实现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在其建校最初的三十多年里,公共艺术教育广受重视,成绩斐然。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考察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北大早期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历史,而且还可以为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尤其是促进图书馆相关功能的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2010年读者需求调查为例,通过问卷的部分统计结果探讨了高校不同读者群体间对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方面需求的一些细微差别,以及了解这些差别对图书馆相关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GIS技术在北大古籍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指出该系统结合了GIS检索技术后,用户可以通过GIS检索拓片,并可清楚地知道其分布情况,从而突破了传统的文字检索模式,也使历史文化资源的时空特性得以充分揭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04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图书馆。藏书楼的负责人叫提调,图书馆的负责人叫图书馆经理官。从1898年创立,到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大学堂共经历了4任藏书楼提调和4任图书馆经理官,合计7人,分别是李昭炜、骆成骧、梅光羲、徐廷麟、王诵熙、刘绵训、任钟澍,他们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任大山 《图书馆》2007,(5):43-45
何日章先生为河南商城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先后在河南省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任职,编制了《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主页日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主页服务器日志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日志分析在图书馆中进行用户分析、主页设计和获得用户反馈等方面的实际价值,并介绍了一次主页日志的分析过程,同时指出了利用日志分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在全球"开放数据"理念日渐流行的背景下,为满足校内科研团队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内单位创建并推出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方法/过程] 调研北京大学学者对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的需求,提出平台的综合定位,并从合作机制、系统选型、元数据方案、唯一标识符方案、本地化功能开发、应用效果方面介绍平台建设内容和应用效果。[结果/结论]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的构建,将促进研究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出版,带动数据的广泛重用和规范引用,促进跨学科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读者参与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参与的学科服务模式,结合北大图书馆近期的相关实践,提出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无论是教师读者还是学生读者都有着可被挖掘的巨大潜力。建议高校图书馆突破现有的学科服务模式,主动与读者进行多层次的创新合作,通过整合读者群体中的各种资源提高学科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袁同礼与北京大学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袁同礼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关系的分析,探讨袁同礼先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该文认为袁同礼先生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渊源深厚,曾四度结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袁同礼先生不仅是中国图书馆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转型中的重要人物。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一起,经历了现代化道路上的内忧外患,为北京大学馆顺利度过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阶段而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过程中,袁先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后来的严文郁等馆长不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王重民研究深入,王重民致邓衍林的五通书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经过识读、排序和文本梳理,发现前四通主要内容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聘请邓衍林任职事,后一通为王重民代耿鉴庭求《辞源》一书事。文章以"聘约""开课""讲学""安居""求书"五个主题对这5封书信进行了考释。这五通书信揭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早期对海外归国人才的延揽与聘用、课程设置、社会讲学、人物交游等相关史实,有助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机构史、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