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工作规则》日前发布,规则要求,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办事公开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 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办事公开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  相似文献   

2.
视野     
《新闻实践》2012,(7):78-79
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 5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5月14日,新浪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公布了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诀窍:政府机构微博发布信息的“十二要”、“十二戒”以及官员微博信息“十三忌”,让政务微博“接地气”有“规”可循。这部手册详细归纳了政务微博如何服务民生,比如,要敢于面对围观谩骂、要及时处理投诉质疑、要在重大事件中快速发声等“十二要”;戒不与网民互动、戒关闭评论功能、戒说官话打官腔等“十二戒”;以及政府官员在发微博时忌微博无度,在岗时间刷屏、情绪失控、大开骂战等“十三忌”。  相似文献   

3.
政务微信近年来异军突起,开创了网络问政的全新局面,它以亲民为特点深得民心,影响力日益剧增。本文以浙江省政务微信"杭州发布"为例,研究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其掌上政务和信息服务两大基本功能,并为"杭州发布"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雯 《传媒》2019,(5):25-27
2016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互联网+政务”,实现智慧政府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与透明度,全面提升公共治理能力。此后,以“互联网+政务”为依托的政务新媒体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不断涌现,数量不断增加,发布信息的频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21,(8):49-55
政府门户网站的影响力主要源自其提供的信息公开和网上政务服务,通过分析23个省级政府网站的年度报告数据发现,目前政府网站的影响力主要源于信息公开而非政务服务,不过两者均与网站影响力的相关性不强;当前政府网站传播能力偏低,应从发挥政务新闻信息的发布优势、建设智能化的政务服务事项体系、提供人性化的移动端体验三个方面入手,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提升政府网站的影响力,以更好地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高坤 《青年记者》2012,(18):85-86
微博正以140个字的简短手指运动和“秒互动”的传播优势,开启政务互动的新时代.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3月20日,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 应用 1,官方微博打破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创新政治沟通方式,拓宽政治沟通渠道.政府可通过微博的粉丝或私信功能,与网民展开交流,搜集民众对有关政府工作的建议,听取他们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政务微博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因公共事务而开设的微博。它是政府公务人员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特殊平台,它能以更加及时有效的信息发布推进政府工作、提升政府公信力。政务微博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微博的基础上。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而2011年则被称  相似文献   

8.
姜巍  传馨 《报刊之友》2014,(9):15-17
微博时代,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形象输出的另一个出口,政务微博的建设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政府形象有重要影响。前微博时代,政府形象的塑造主要由大众传媒和政府自身完成,微博产生后,政务微博成为了政府形象展示的另一个途径,在公共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平安广州”等三家政务微博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地方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作用,并探讨利用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微博时代,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形象输出的另一个出口,政务微博的建设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政府形象有重要影响。前微博时代,政府形象的塑造主要由大众传媒和政府自身完成,微博产生后,政务微博成为了政府形象展示的另一个途径,在公共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平安广州"等三家政务微博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地方政务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中的作用,并探讨利用政务微博塑造政府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何竞平 《报刊之友》2014,(11):40-42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已成为政府公关传播的重要载体。该文基于公关传播理论,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取新浪微博平台"微博云南"和"上海发布"为例,从公众、形象定位、信息和媒体等四方面,分析这两个典型的政务微博2012年期间针对目标公众的公关传播策略;进而得出可供政务微博借鉴的政府公关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政务微信”作为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庠网站”并列的第三种政务公开途径,已日渐被公众和政府翻门认可。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正式发布“微信十条”,鼓励各级党政机关、氽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  相似文献   

13.
政务微博与“南京发布” 新媒体时代,微博是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府机构进行公共管理的方式之一,政务微博成为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受众进行网络问政的重要工具,通过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及时转发互动,政务微博成为沟通政府与受众的桥梁之一.从部门类别来看,较之部门分布不均、多以公安系统微博为主的发展期,目前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已涉及宣传、交通、司法、公安等各单位,部门类型日趋均衡化.伴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政务微博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推动着政务微博的机构化与机制化进程.①  相似文献   

14.
李林 《传媒》2016,(13):49-51
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浪微博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推出的《2015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政务微博平台的数量已经突破15万个,微博已经成为政务信息发布与传播的一大核心平台.2015年政务微博发布数量高达2.5亿,阅读量近1120亿.当前,政务微博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强化政府与公众互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田瑞敏 《传媒》2015,(14):76-78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互动性、即时性和复杂性直接考验着新时期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以及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它迫使政府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常态治理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及与公众的位置关系等重要问题.落实政务公开,加强公共参与,建立政府与新媒体的良性关系,建立政府的新媒体回应机制,以及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体系,是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及传播特点 政务微博的概念内涵。政务微博就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官员个人所开设的政务微博,其微博平台的主要内容都以发布和传播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涉及公共事务的信息。在我国,政务微博所涉及的部门可涵盖公安、交通、医疗卫生、文教、体育、气象、环保、质检、工商税务、市政、司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政务微信逐步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并成为政府实现政民互动、信息咨询与发布的重要抓手。政务微信在快速涌现的同时,也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定位模糊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借助政务微信强化政民互动、破解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政务微信内涵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政务微信创新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亚倩 《新闻世界》2012,(11):124-126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顺应网络时代的产物,成为政府发声和塑造形象的新途径,为政府及时发布信息、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服务、与群众互动沟通提供了广阔平台,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如何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机制,使政务微博真正成为政府执政的有效工具,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京发布”为例,探究政务微博的影响力所在,以期为政府有效运用和管理政务微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政务微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公民参与的实现进程,也在我国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迈进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通过考察和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在和民众通过政务微博进行互动的现状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公民参与的视角出发,对政府与民众之间在政务微博中的互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对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认真分析政务新媒体普遍面临问题,结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政务新媒体工作经验,探究和分析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机制和策略,为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