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涂又光教授的新近力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26.6万字,责任编辑陈雅峰),是一本颇具特色、很有深度的中国高教史论著。作为一部史论,本书的特点,不仅资料翔实,引述了不少经典原著,每论必有理有据,凡重要论据决不用第二手材料,反映出作者极其严谨的治学作风;而且结构新颖,不同于某些摆流水账的叙史方法,而是把到清朝末年数千年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划分为5段,在每段又只着重介绍一二个代表人物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读后使人感到十分明晰、深刻而很受教益;特别是本书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对中国高等教育史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其中不少具有现实针对性,有的实际已超出了高等教育史研究的范围,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对这些观点,不论你是否同意,都不能不引起思考。涂又光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国哲学史家,从他翻译出版他的老师冯友兰先生著《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1995年8月已3次印刷;原著为英文本),许多读者可能对他已有所了解。以中国哲学史家来写中国高等教育史论,这可能  相似文献   

2.
哲学家涂又光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高等教育史论》中和给我们授课时提出,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是15岁以后的、贯穿生命全过程的终身教育.解读涂先生这一终身教育思想时,我们发现它的精髓是围绕继天而教→志于学→不谈毕业,死而后已生发开来的,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部真正的书 ,就像一个真正的人 ,既有体魄 ,更有灵魂。朱九思教授文集《竞争与转化》的灵魂 ,集中表述为《大学生命的真谛》。大学是有生命的 ,生命是有真谛的。 (什么是“谛”?“谛”就是“意义”。)生命的真谛就是灵魂。著者说 :“大学生命的真谛是学术自由 ,追求真理”(此书 89页 ) ,又说 :“学术自由 ,追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 93页 )。关于学术自由 ,著者回想到“80年前 ,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 ,就宣布‘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90页 )。我亦举一例 :梅月涵 (贻琦 )先生 1 945年在日记中写道 :“对于校局 ,则以为应追随蔡孑民 (…  相似文献   

4.
《谭史斋论稿》和《谭史斋论稿续编》精选了葛志毅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考辨以及学术思想、史学文化的论析评说,意在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时下西方文化神圣的阴影。葛教授说他在备课、讲课和读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就想到要自己通过研究寻找答案,有问题,有研究,自然就有了文章。邵俊峰指出,通读葛教授的两部论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思想而写作的人,并且由专精进入了通博的境界。王善军认为葛教授的论著史论与史料紧密结合,准确地把握了原典的精神实质。王书明认为,思想是好书的灵魂,葛教授的论著是有哲学思想并能激发读者思想的史学著作。  相似文献   

5.
傅张萌 《海外英语》2012,(13):167-168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的一部力作,入门中国哲学必读之书,在此书英文版问世三十多年后由冯氏弟子涂又光翻译成中文。该文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简史》汉译者的主体性因素在汉译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山东轻工业学院主考)原为专科阶段,开考的史论课主要有《艺术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等课。该专业现在调整为专科与本科两个阶段,史论课的设置也做了相应调整:专科阶段设考《设计概论》课(4学分),本科阶段则考《现代设计史》(4学分)。对于新开设的两门史论课,自考学生如何自学和应考?  相似文献   

7.
《大众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一个性向度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视角:文化一个性向度,它构成了一种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程度的新维度,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应该以个性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标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普遍个性的价值实现为内在追求,这形成了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8.
郭金彬的新著《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最近由知识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的一部力作,她与《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相互表里”,二书“实堪称是绝好的一对姐妹篇”。这二部书都有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题签,著名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作序。出版后,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 《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共39.5万字,全书分三个部分。其上编为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科学思想,下编为传统科学思想个例研究,还有一个附录: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料概述。作者不仅论述了中国传统学科产生和发展的思想依据、思想方法,以及科学成果中所蕴涵的思  相似文献   

9.
一部中国妇孺皆知的《水浒传》,我第一次读它便深深地融进了我的血液,我决心一生一世都要读它。其实一个人要寻找一本能陪伴一生的书,犹如寻找一个能爱一生的人,是一件很不容易却又极其幸福的事。有很多名著,我承认它们伟大,但我不喜欢,或者只喜欢一时一部分,绝不可能去读一生。一部值得读一生的书,不单单是这部书可以给你知识给你教育,更重要的是,在你漫长的一生中,它能陪伴你,它适合你的性格,像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它将融入你的血液和灵魂。《水浒》像一位母亲,它用民族文化的醇厚乳汁哺育了无数中国人。记得我第一次读…  相似文献   

10.
深入浅出 由博返约——潘懋元教授谈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元教授 ,1 92 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曾任厦门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在中国创建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 ,成为中国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培养了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硕士生和博士生。潘懋元教授主要著作有《高等教育学讲座》 ( 1 983 )、《高等教育学》 ( 1 984)、《潘懋元高等教育文集》 ( 1 991 )、《新编高等教育学》 ( 1 996)、《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 ( 1 996)、《潘懋元论高等教育》 ( 2 0 0 0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等 1 0多部。  相似文献   

11.
与王辉斌先生结识交往几近二十年矣。王辉斌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勤于思索,勤于著述,且向以人生“立言”而自砺,学术个性突出。每有大著,必惠赠于我一部,所以案头已集有其《先唐诗人考论》、《唐人生卒年录》、《王维新考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代诗人探赜》、《唐宋词史论稿》、《四大奇书研究》整整十部。每部新著,多有创获,本着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的原则,或宏微互关、或详加考辨、或“破”或“立”,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2.
被今天的中国人称之为“小说”的这类著述,如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历史上有一个萌芽、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同时,历史上的中国人对它也有一个辨识和确认的过程。异名同实、异实同名的情况,所在多有。一部《山海经》,唐朝人、五代人和宋朝人认为它是地理书(《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清朝学者则把它归入小说类(《四库全书总目》),而今人却认为它是一部具有多方面学术价值的先秦典籍。相反,唐朝人苏鹗撰《演  相似文献   

13.
铃木虎雄在现代日本汉学研究方面有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文学研究第一人。其研究范围,从《诗经》、《楚辞》、《文选》、《文心雕龙》、杜诗、白居易诗,一直到词曲。骄文、八股文和戏剧小说,几乎对中国文学史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都有专著或论文论及。他的《中国诗史论》出版于1925年,比我国的第一部文学批评史专著——陈中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还要早两年,并对后者产生直接影响。《赋史大要》开启赋史研究。在中国古典文论方面,《文心雕龙》、《文境秘府论》校勘卓有建树。铃木虎雄的多方面学术成果,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常想,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应当有一些显性的文化标志,这些标志应当是中国人的文化个性之所在。熟读《红楼梦》,开言能谈《红楼梦》,就应当是这样一个中国人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5.
《巴黎茶花女遗事》与《迦茵小传》是林译言情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过去认为中国人喜欢这两部作品是因为它张扬个性自由、婚姻自主。但事实上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国人看重的是这两部外国小说中的道德主题,西方的个性自由观念并未被真正接受。正因如此,《巴黎茶花女遗事》中蕴含的“反封建”因素没有在后来的中国现代言情小说中真正成长,而最终发展成为鸳鸯蝴蝶派等大众消闲读物。  相似文献   

16.
王辉斌,1 949年生,湖北天门人,字靖华,号竟陵居士,全国知名的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学术界公认的“小学校里的大教授”。现为襄樊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术带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并兼任中国孟浩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杜甫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李白研究会顾问、湖北省陆羽研究会顾问、湖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王辉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文献学的研究与教学。迄今为止,已出版了《先唐诗人考论》、《唐代诗人探赜》、《唐宋词史论稿》、《四大奇书研究》、《孟浩然研究》、《王维新考论》、《李白史迹考索》、《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唐人生卒年录》、《全唐文作者小传校考》、《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代诗人咏湖北》、《唐代文学探论》1 4部著作,主编、参编、参撰的著作有《孟浩然大辞典》(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副主编)、《大学语文》(副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李白大辞典》、《历代襄阳名作家论稿》、《中国古代文学》(修订再版本)7部。其中,《唐代诗人探赜》是一部被收入《中国文学年鉴》(2006)而代表着“国家学术水平”的专著(截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当代的美学大师,李泽厚致力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阐释以期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他提出了“中国智慧是审美型的”的著名论题,分析和研究了中国智慧的特征并与西方文化作了简单比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智慧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应当有一些显性的文化标志,这些标志应当是中国人的文化个性之所在。熟读《红楼梦》,开言能谈《红楼梦》,就应当是这样一个中国人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02,(Z3)
这是世纪之交的时刻由数家媒体联合评选出的“20世纪中国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也许这个评选结果并不能真正表明一个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成就,但对于中学生朋友来说,知道这些书并争取抽时间去阅读它们,一定是很有好处的。1《呐喊》鲁迅著鲁迅无疑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也最著名的作家与思想家。虽然他的成就远远不止小说,但他第一次被广大中国人所了解的仍然是那篇影响深远的《狂人日记》。从习医到从文,鲁迅完成了从对人的肉体的治疗到灵魂的解剖这一深刻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周积明,浙江镇海人,著名文化思想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史》、《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主编《中国社会史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