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杨小燕 《学语文》2012,(1):77-78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内容特征的课程体系。”如果说学科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完成系统知识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程,那么,活动课程则是以组织活动、实践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课程。语文活动课就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建平中学统整德育与教学活动,重构学校课程,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课程主体,以模块课程为载体,以学分制评价为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课程文化特征,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系统。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是指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育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这是对初中活动课程的科学定位。可见,在初级中学中开设活动课  相似文献   

5.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通过学生亲自"做",以达到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和参与实践操作,发展实际工作能力,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悟,促进新知识、新思想、新感情产生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有分科活动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两大类。非学科性、综合性不是活动课程的基本属性。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活动课程是指在中学历史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陈廷志 《贵州教育》2008,(14):28-29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宗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开设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活动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活动课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活动课是怎么回事。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活动课的概念:“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目的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将课程分为两大类: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活动类课程,是指在学科类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其内容包括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卫生活动。为了总结三年来北京市小学开设活动类课程的情况,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对活动课程的管理,我们围绕…  相似文献   

10.
学校图书馆活动课程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图书馆的馆员、文献、馆舍、设施等作为校内课程资源并结合各种校外资源的利用,以在校学生(尤其中学生)为对象,组织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形式纷呈的学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活动。学校图书馆活动课程融课程与图书馆为一体,具有非常鲜明的现代课程特性和图书馆特色。本文试图从课程特性、活动课特性、图书馆课程特性这三个层面对学校图书馆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行界定,以使人们能更清楚地把握本课程的特性,使本课程的实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当前的教改需要,新课程计划规定,课程由学科课和活动课程两个部分组成。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指导而开展的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从群体效应的角度透视活动课程●江苏华罗庚中学(213200)李南中●活动课程泛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活动课,有别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它是指学科课程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课外教育活动,它以能力培养、人格教育为主要目的,给学生创设...  相似文献   

13.
王镇生 《考试周刊》2013,(83):171-172
活动课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二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在我国,受宏观条件的限制,洋思中学主要在活动课程的第二个方面进行尝试.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具体结构的基础.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的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应有大的变动.也就是说,不是围绕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逻辑体系展开,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活动上.活动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科课程同样应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进行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实验,主要研究通过三类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前一阶段我们重点在学科课程领域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在活动课程领域,我们重点探索了主题综合活动课。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途径。一、主题综合活动的界定所谓主题综合活动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学习和运用各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  相似文献   

15.
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校正在实施省级课题《以学生为本位,在活动中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为中心.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性编订的学科课程有许多不同,其中课程目标两就存在区别.活动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为目标。我校数学活动课程研究的具体目标是:(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数学学科知识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并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以生活问题为导向,要求学生按照自身愿望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开放性的实践中转识成智、创造生成。基于新时代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有灵魂、有标准、有结构应当成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地理活动课开展情况调查 1.活动课程开展的目的调查新课程计划规定,课程将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个部分组成。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种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我们在对西安市以及周边不同等级、不同情况的中学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其结果统计如下(见表1)。  相似文献   

20.
“学思维,学创造”是专为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活动课程。“学思维,学创造”活动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手段,以创造力发展为核心。该课题有其设计理念、活动内容、训练原则和实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