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纳米技术应用广泛,在高强金属材料应用方面尤为突出。本文针对现有主要几种纳米增强金属材料制备工艺方法进行概述并比较,讨论其优缺点。最后还探讨了纳米相增强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并对纳米结构材料应用领域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磁、光功能材料是信息科技和能源领域的基础材料,界面精细结构表征和调控是其研究的关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北京市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北京科技大学王荣明教授及其合作者围绕"材料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理论,选择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具有磁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磁光效应及催化性能的过渡金属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在原子或纳米尺度上的合金化和异质结构化以及纳米尺度层次化、梯度化和结构阵列化等材料的设计策略和制备方法,对该类材料的表界面结构和性能进行调控,在磁、光功能材料设计体系、表界面结构和组成可控制备、结构与性能相关性机理及应用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对纳米材料的合成、微结构和特性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7)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是人工纤维素的一种制备方式,由于纳米纤维素的分子量较小,在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与其它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合成,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重点分析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应用,为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空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空化能够产生极高的瞬时压强与温度,从而能够带来众多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超声空化效应"的概念,然后对其在金属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过程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浅析表面纳米化对金属疲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力 《中国科技信息》2006,17(9):302-303
金属材料的失效形式主要是腐蚀、磨损和断裂,而腐蚀、磨损与疲劳断裂均始自材料表面,所以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工程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金属部件中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于疲劳引起的,而且,一旦产生疲劳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了表面纳米化改善金属疲劳性能的机理,显示了表面纳米化作为一种新的表面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纳米金属材料的强度、刚度、塑性等力学性能最新研究进展的总结,针对当前实验观测、理论计算和计算机模拟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纳米金属材料的变形机理,提出了力学性能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推断。对于纳米金属材料独特的力学性能,可能是因为不同变形机理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晶粒尺寸及结构的不同,其变形过程可能是由位错运动主导的晶界滑移、无位错的晶界滑移及晶体转动等机制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正>项目介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中心,在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的支持下,创新工艺思维,开发出大流量静电纺丝规模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制备动力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及生产设备,形成了新型的材料体系和工艺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电性能和高安全性的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材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79-179
兰州化学物理所张招柱和刘维民研究组,利用简便、经济、实用的复合有机涂层材料制备方法于铝、铜、钢等金属材料表面,构筑出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功能涂层材料.解决了超疏水涂层材料在工程应用中构筑方法复杂、工程实用困难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纳米孪晶纯铜的强度和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度和导电性是金属材料两个至关重要的性能,但往往顾此失彼,不可兼得。本研究提出利用纳米尺寸孪晶实现金属强化,以期获得高强度和高导电性。实验采用脉冲电解沉积技术制备出具有高密度纳米尺寸孪晶的纯铜薄膜,其拉伸强度达1068MPa,是普通纯铜的10倍以上,并且室温电导率与无氧高导铜相当(97%IACS)。系统研究了孪晶片层厚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531001,51422101,51671018,51271212,51371003)等资助下,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团队研发出纳米析出强化的超高强马氏体时效钢。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strong steel via minimal lattice misfit and high-density nanoprecipitation"(通过最低点阵错配度和高密度纳米析出相获得超高强钢)为题于2017年4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上。马氏体时效钢具有超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深海技术、先进核能和清洁能源以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强、超轻金属材料,它是将密集分散型纳米碳化硅微粒加入镁金属,该材料可用于制造轻型飞机、太空飞船、汽车等。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新金属材料强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叫做高压扭转技术进行压缩。目前,这种新型金属材料14%是碳化硅纳米微粒,86%是镁锌合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纳米CeO2/Zn、纳米CeO2/A1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出纳米CeO2/Zn、纳米CeO2/Ai复合材料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兆刚 《大众科技》2001,(11):33-34
今年活脱脱就是个"纳米年".大小媒体争相报道纳米科技,上市公司沾"纳"即涨,大小厂家纷纷推出纳米产品,什么纳米洗衣机、纳米冰箱、纳米领带,五花八门.一夜间,纳米这个词红遍大江南北,整天围着人们转来转去,老百姓都懵了,不知这纳米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和大米、小米有关系否?既然不知道,就去问专家吧.8月25日,记者走访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中科院院士、化学家,年已75岁高龄的胡亚东老先生,细听胡老说纳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微乳液的组成、结构及制备方法,综述了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影响因素,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讨论,对微乳液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纳米颗粒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单组分纳米颗粒的增强性能不强,使用受限,因而多组分核壳纳米颗粒作为SERS基底更常用于制备具有高密度"热点"的SERS基底来实现增强性能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的广泛研究为纳米结构薄膜材料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类似生物材料的有序纳米结构,技术也已经较为成熟.本文采用聚乙二醇(PEG)作为有机添加剂,通过控制PEG的量,可以制备出更小尺寸和形状的二氧化钛薄膜纳米颗粒膜.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管理》2009,(4):F0004-F0004
<正>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始建于1982年,主要从事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的轻质高强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新型金属材料及表面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晶体材料制备技术以及  相似文献   

18.
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模板法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合成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有序纳米凹坑阵列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表面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对所制备的金属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有序纳米点阵列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纳米点的直径约为 1 0 0nm,高度约为 45nm,以六边形有序排列,密度约为 2× 1 0 1 3个/m2 .  相似文献   

19.
纳米TiO_2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 ,纳米TiO2 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 .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 的过程中 ,为了控制纳米TiO2 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 .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 .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纳米TiO2 的晶粒度随着长大 .而且当水解pH~1 ,热处理温度达到 2 70℃时就已经有 43 %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 出现 .通过计算发现 ,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 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 的晶粒度大得多 .将制备的纳米TiO2 应用于染料电池 ,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 ,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摸索最佳制备方案,检测该微球的各项性状,并与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进行比较.方法以吸附药物的碳包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壳聚糖为基质,卡铂为负载药物,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相似,不同的是以无吸附药物能力的纯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检测和比较两种纳米药物微球的形态、粒径、磁响应性、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结果两种药物微球的球形圆整,平均粒径210nm±26nm,粒径分布150nm-300nm,磁响应性强.碳包铁纳米微球的载药量(11.15±1.03)%,纯铁纳米微球载药量(9.21±1.10)%.碳包铁纳米微球1d、2d、3d、4d的体外释药量分别为60%、74%、84%、92%;纯铁纳米微球1d、2d的释药量分别为81%、91%.结论通过活性碳吸附和物理包裹双重机制载药的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不但载药量高,而且释药速度平稳.多重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优化纳米微球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