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温增高,气候变化反复无常,地震、雪灾、水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严重威胁全球人民的生活。因此,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已成为全球公民的共同责任。2009年举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把我们推进了"低碳时代",低碳经济在全球掀起,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我校图书馆也积极投身低碳革命,从图书馆的环  相似文献   

2.
惠怀成 《考试周刊》2013,(5):160-161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生活方式,广见于媒体报端。本文站在初中生的视角,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由浅入深、由不知到熟知,逐步探究"低碳的内涵",从而引导学生从说"低碳事"到做"低碳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2012年湖北卷关注了"科技的利与弊",2013年北京卷关注了"手机的利与弊";2010年课标卷"猫吃老鼠"关注了"责任",2012年课标卷"修船工的故事"再次关注"责任",同时,2012年北京卷"巡道工老计"关注了"对责任的坚守",另外,2012年山东卷"孙中山对革命的论述"也关注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2012年浙江卷讨论了"是做路边鼓掌的人还是做英雄",巧合的是,2013年辽宁卷讨论了"做沙子还是做珍珠";2010年江西卷呼唤"找回童年",时隔两年,2013年浙江卷呼唤"拯救童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学校"阴盛阳衰"的普通现象,不少教育界知名人士开始提倡"因性施教",从而"拯救男孩"。教育实践中因性施教的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以具体案例提出了教学困惑:教师应该如何"拯救男孩"。  相似文献   

5.
朱惠明 《考试周刊》2014,(19):117-117
现代人提倡"低碳"生活与"绿色"生活,追求低消耗高效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体育教学中也要"低碳",去掉"粉饰",抛去"时尚",解除"紧箍咒",回归朴实、真实、务实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演绎精彩童年。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关注"人"的问题,力求在"人身上发现人"。他在人和神之间建立亲密相通的关系,肯定"神人",否定"人神",认为只有具有基督般美德的"神人"才能拯救世界。他的神人拯救理论,虽然是为道德信仰寻求神学上的论证,却彰显了道德在历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在这样的理念下,阐述如何构建"低碳课堂",实现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产生于明代专制社会信仰危机、道德缺失、人欲泛滥、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他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为拯救社会的良方,形成了其廉政思想的基础,并通过自己"为官治吏"的身体力行实践了廉政建设。王阳明廉政思想的出发点是"亲民",即为官必须按圣贤之道"修己以安百姓";廉政思想的核心是"修心",即"致良知",通过做"去蔽"工夫,去掉私欲,唤起良知,变换气质;廉政思想的原则是"知行合一",以行动来彰显良知,将"知"与"行"统合到良知的世界,实现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9.
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如果仅仅给学生"减负"还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的教学做到"减负增效",才能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拯救出来,才能回归教育的本质含义。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中考英语词汇量的逐年增多,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本文将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思考,联系英语教学的实际做一番阐述。希望能以"减负增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进而为英语教学"轻负高质"之实现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精讲精练是教学改革中必须继承的内容,但是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怎样才能把学生从题海中拯救出来呢?"一题多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变"源于"思",多思方能多变.学生做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要使练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多思多想,一题多变,如:换个条件想,换个角度想,互换条件和结论想,这就是所谓的"一题多变",它能将零乱的习题  相似文献   

11.
全球平均气温越来越高,我们要如何拯救"高烧"的地球,现代科学技术又能为拯救地球做些什么呢?去北极造冰?给冰川盖上毯子?这些拯救地球的方法似乎有点异想天开,但却是一些科学家正在努力"攻关"的科学课题,他们希望这些非常规的办法能够降低全球变暖带来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蓓蕾 《学子》2014,(1):2-2
【正】"不知道……不知道",这是鑫最常说的话。不管我找鑫什么事,我还没开口,鑫都会先扔给我一句"不知道",然后一直做逃跑状。每次望着他躲闪的目光,沉郁无助的脸,我的心里总是回响着一句话":孩子,我该拿什么拯救你?"鑫的怪异,来自于家庭,他在三年级时母亲因为欠债远避他国,父亲在义乌做生意,把他扔给爷爷奶奶抚养,家里时不...  相似文献   

13.
拯救或逍遥     
现代文学史上的"留学作家"都明显接受了所留学国家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留美作家,其文化精神偏于"逍遥",留日作家文化精神偏于"拯救"。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说到底就是父母教育,或曰教育父母。孩子无辜,父母有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三字经》要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教,父之过",还有"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学校教育被应试牢牢盘踞、社会教育沦落为课外补习或特长训练的今天,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拯救孩子的就只有家庭教育或者说教育自己了。事情明摆着——前两者都不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15.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旅游,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广州通过成功"创文"和举办"亚运会",积累了构建"低碳广州"的良好基础和宝贵经验.低碳不仅是一种姿态,倡导低碳城市发展理念,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低碳价值观有助于广州提升城市品位,凭借优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低碳旅游城市建设,必定会使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国际旅游城市率先起步,拔得头筹.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视域中的“节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视域中的节约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低碳节约不仅仅做"减法"更是在做"加法";低碳节约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是社会公德、企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的主要内容,应在全社会予以提倡。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不仅"游于方外",而且也"游于方内"。他"游于方外",展示了其高远而自由的人生理想;而他"游于方内",则蕴藏着其深切的现实关怀;他就是试图通过"方外之游"的自由精神,去孳乳、映照现实人生中的"方内之游",以此来拯救、提拽跌落在现实泥淖中的苦难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节能减排的同时,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自觉进行富有生命力的"低碳教学",促使学生树立"低碳"生活观念:倡导绿色学习方式,培乔良好习惯;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激发环保创意;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渗透低碳理念;关注低碳化的常态教学细节,努力让低碳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使他们真正走进"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9.
根与养料     
保护我们大树的根基,筛选源源不断的养料,拯救我们的文化之"根",也是补救自己的精神内伤。  相似文献   

20.
要刊速览     
《教育》2008,(1)
拯救教师的"绝活"2007年第11期《教师博览》刊载的《拯救教师的"绝活"》一文谈到:作为文科的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的"绝活"。教师的"绝活"主要有:写功、书功、演功、诵功、唱功等。而"写功"中的古文写作、对对子、古诗词创作已几乎成为"绝活",五十几岁以下的教师已没有几位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