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6,(8):22-27
STEAM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跨学科整合教育模式,对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与积极意义。当前,我国中小学STEAM教育发展面临缺乏宏观系统规划、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资源与环境建设滞后等现实问题。文章认为,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方向的调整改革,能够加强中小学STEAM教育专业的师资人才培养;以工程、技术学科课程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是STEAM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依托校园创客空间建设,能够促进STEAM教育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2.
STEAM与创客教育在实践中分别存在着偏"软"、偏"硬"的问题,而两者融合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基于此,文章梳理了国内外STEAM与创客教育整合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包含课程、教学与评价的STEAM与创客教育整合的三层架构。具体来说,文章构建了STEAM与创客整合课程的三维矩阵模型,设计了分别与"知识主题式创客课程"和"工具主题式STEAM课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建立了"知识-能力-素养"三维一体贯通的评价体系,以期更好地推进STEAM与创客教育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STEAM教学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创客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科技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STEAM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九大核心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的构建重组提供了新的思路,为STEAM教育到创科教育提供了有利环境。STEAM教育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学习者通过项目学习完成学业,获得了创新能力的培养。STEAM课程是美国政府主导的"项目引路PLTW计划"倡导的课程,重点塑造了政府支持的以项目学习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创客教育提高了项目学习能力,关注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客教育将学习者视为创造者,将学习场地拓展到创客空间,将学习重点转移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从多个视角、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剖析创客教育和课程的特点,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是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的共同追求,但两者具体目标的不同会引发不同的教育教学取向,且对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也不同;创客课程是创客教育开展教学实践的抓手,但创客课程最与众不同之处是其独特的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此外,对目前创客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观点进行评析,认为:首先,缺乏健全的教学设计模式使得创客教育发展浮于表面,只有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才会带来创客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次,不仅要提高创客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需要发展创客教育的教师团队;最后,作为创客教育必备的创客空间,与其追求设备的完善不如发展出与课程紧密关联的具有适应性和个性特点的创客空间。  相似文献   

6.
“双创”背景下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深入了解中小学创客课程的实施情况,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目的及三重属性勾勒了创客课程的“应然之意”,其次通过对中、东、西部5省(市)中小学创客课程实施的调查来刻画其“实然之态”,再次通过“实然”与“应然”的对比分析为创客教师有效开展创客课程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发现,创客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创新人才,其中创新实践性、技术融入性、经验课程性是其三重属性。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创客课程普遍存在重“技”轻“创”、课程边缘化、教学技术化、评价单一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行政机构对创客教师专业发展观照不足、学校对创客课程价值定位趋于功利、教师对创客课程本质价值认识有待提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中小学创客教师应以教育的本质为基点,注重培养自由、完整、个性的人;融合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注重创客课程的开放性与创新性;明晰技术之于教育的价值,将技术由“遮蔽”变为“解蔽”手段。  相似文献   

7.
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技术之一,对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也在逐步以各种形式开展3D打印课程,用于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文章基于戴尔的"经验之塔"、杜威的做中学、DIY思想以及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出中小学3D打印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块及3D打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以期为3D打印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提供参考,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创客教育作为创新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形式,在宁夏中小学得到广泛关注和开展。本研究从创客规划、创客空间、创客师资、创客课程、创客成果、创客评价及创客困难、需求与愿景7个维度入手,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宁夏N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开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N市中小学创客教育存在缺少区域创客教育顶层设计,创客空间建设资源、设备良莠不齐,缺乏师资和评价体系,创客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做好创客教育顶层设计,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实体空间建设、打造线上创客平台、培育学校创客文化等;多措并举,加强中小学创客师资培育;健全创客课程体系,开发区域创客教材,开展“互联网+”教学;研制创客评价体系,创新创客教育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创客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在创客空间开设创客课程的形式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为主要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创客教育为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落实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以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和做中学理论为指导,构建了面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创客课程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实践应用,有效促进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沈延 《数字教育》2020,(1):76-79
本文基于江阴市要塞中学课题研究成果,对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解读,结合STEAM教育特点阐述了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着重分析了创客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希望对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开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维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成为我国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重要教育问题。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阐述了设计思维与STEAM教育的内涵,分析了设计思维对STEAM教育的指导作用;其次,在STEA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融入设计思维,构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STEAM教学模式,融入设计思维的STEAM教学模式包含学习环境、课程目标、课程活动和课程评价;最后,依据该模式开发并实施了课程案例,分析了融入设计思维的STEAM课程对小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STEAM教育在国内正风起云涌,各类STEAM课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是国内各学校保证STEAM教育有效实施的教师相对缺乏,师资力量供不应求。为推进STEAM教育的持续与系统化建设,需要建设专业教师队伍,这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素养。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出STEAM教育视角下的教师素养,包括迁移与整合知识技能、组织与协调科研、弘扬与贯彻立德树人、过程化的教育评价等素养,进而提出规范指导规划、组织岗前培训、开展校企合作等路径,以提高教师能力素养,为STEAM师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我国STEAM教育改革不仅是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和教育发展应对自身危机的可行之径。然而,改革中却存在诸多阻力。从“教育改革”的视角出发探赜改革蕴含的阻力因素,并提出阻力消解对策对促进我国STEAM教育顺利开展、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STEAM教育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我国STEAM教育改革在实践中遭遇了价值阻力、制度阻力、实际阻力和自身阻力。为消解阻力,应坚持STEAM教育价值先行的基本理路,推进不同主体的自我变革;加强制度供给,理顺STEAM教育与现行制度之间的关系;加大STEAM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推进STEAM课程改革;促进STEAM教育的本体回归,破解“跨学科悖论”。  相似文献   

14.
教学硕士(MT)项目是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硕士项目,旨在培养杰出的中小学教师及教育行业的卓越领导者。MT项目构建运行非常具有特色,结合了教学硕士学位与中小学教师认证,社群协作的学习模式,满足未来教学需要的特色课程,穿插模块式的教学实习,原创性小规模的课题研究。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的MT项目与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很多相似之处,探讨MT项目运行情况,可以为我国完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获得一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STEAM教育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是新时代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新途径。文章聚焦于STEAM教育的核心特征,深挖STEAM教育融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融合视角、项目视点、人文视域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最后,文章在“机器会思考吗”一课中进行了基于STEAM教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应用。将STEAM教育融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有助于改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偏航问题,助力培养智能时代的人才,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Combining the excitement from the maker movement and the novel creation of deployable makerspaces, 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Atelier for Kinaesthetic Education (MAKE) 3D. MAKE 3D is a mobile makerspace platform that can be deployed anywhere there is electricity to create a curricular spectacle of digital fabrication in particula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r what is mo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3D printing. Our project combines this notion of curricular spectacle and a mobile makerspace platform, to develop strategies in how to meet the novice user almost anywhere and to entice them into a series of hands‐on activities that would give them a range of knowledge and aptitude for additive techniques in digital fabrication. We review the component parts of our Material to Form curriculum and explore thematic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maker movement and art education including STEAM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design thinking and kinaesthetic learning; and place‐based education and the mobile platform. Informal practices in art education and the mobile makerspace advances forms of place and kinaesthetic learning. Similar curricular setups are therefore encouraged to reinforce and expand prior knowledge, broaden participation and provide an adaptable learning space for STEAM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7.
当前,STEAM教育已被不少国家视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STEAM教育发源于美国,经历了STS-STEM-STEAM几个发展阶段.美国STEAM教育的特点是:聚焦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强调通过工程设计流程来制定解决方案;倡导通过协作学习开展开放式探索;鼓励答案的多样化且认可失败是学习的必要部分.为了促进STEAM教育的有效实施,美国不仅将STEAM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出台STEAM教育政策和法案,而且还持续加大对STEAM教育的经费投入,构建了一体化的STEAM教育体系,对开展STEAM教育的学校进行认证.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编程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山东省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实施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采集分析发现,现阶段编程教育在课程体系、课时安排、资源支持、社会重视程度和学生个体差异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笔者从政策引领、区域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