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3周海拔1550 m亚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备战训练建议。方法: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10名优秀青年男子越野滑雪运动员[年龄(18.7±1.5)岁,身高(78.5±5.8)cm,体质量(66.6±4.7)kg]在亚高原(海拔1550 m)进行3周训练,并在亚高原训练前后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身体成分进行系列测试。使用重复方差分析对运动员数据进行自身比较。结果:运动员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显著提升(P<0.05),最大摄氧量和红细胞浓度显著降低(P<0.05)。经过3周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测试血乳酸浓度和最大摄氧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总质量、上肢肌肉质量和下肢脂肪质量显著提升(P<0.05)。结论:由平原初上亚高原时,运动员乳酸阈能力和最大摄氧能力显著降低。3周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乳酸阈能力和上肢肌肉水平显著提升,最大摄氧能力下降幅度明显。建议:在进行亚高原训练时,我国优秀青年越野滑雪运动员应当注重对心肺摄氧能力的训练,并且注意提升周平均高强度训练(high intensity training,HIT)训练总时间,以维持和提升最大摄氧能力。  相似文献   

3.
丙酮酸钙对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丙酮酸钙对摔跤运动员体成分和静息代谢率的影响。选取摔跤男运动员22人,随机分成2组即丙酮酸钙组和安慰荆组,分别给予6g/d的丙酮酸钙和安慰荆,共服用8周。观察摔跤运动员体重、体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以夏腹部脂肪比率、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含量、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束丙酮酸钙纽体重、体脂肪含量、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以厦腹部脂肪比率5项指标均较实验前呈显著下降(P〈0.05);安慰剂组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体脂肪、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率、腹部脂肪比率、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各项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意义;组间进行比较,丙酮酸钙组实验前后体重差值、体脂肪含量差值、身体脂肪比率差值以及腹部脂肪比率差值4项指标与安慰刺组相比差异存在显著(P〈0.05);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含量、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含量以及静息代谢率在实验前后和两组间均无明显变化。可见,丙酮酸钙能有效降低摔跤运动员体重和体脂含量而不影响去脂体重,迭到减重而不减瘦体重的目的;丙酮酸钙对于静息代谢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以湖北省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16名男子青年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近2年本地平原训练和海埂(1888m)、多巴(2366m)2次赛前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血红蛋白(Hb)、肌酸激酶(CK)、血尿素、身体成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了解湖北省男子青年篮球运动员本地平原和高原训练过程中各指标的变化。研究方法:2年间均每周一清晨测定Hb、CK、血尿素、身体成分等指标,评定运动员训练身体状态。结果与结论:2次高原训练虽海拔高度不同但结论基本一致。(1)高原训练时期,Hb明显升高;训练中,当训练负荷加大时Hb下降;Hb浓度下高原后与上高原前对比显著升高。(2)运动员高原训练强度不及平原,CK值对比平原有所下降。(3)整体晨起平均血尿素在刚上高原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浓度与负荷量变化一致,适应高原后血尿素变化保持平稳,可以反映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情况。(4)运动员的体重在高原有下降趋势,但去脂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在高原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1993年8月13日-9月8日,中日首次在青海省多巴训练基地(海拔2366m)进行了为期26天的高原训练合作研究.本研究对中日各10名(其中男女各5人)竞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以及在高原训练期间的体重、体脂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中日竞走运动员身体形态具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即中方队员较为细高腿长、上下均匀,略呈桶状形体型;日方队员较为矮粗腿短、上宽下窄(肩宽骨盆窄),略呈倒园锥形体型特点。2.在高原训练期间,双方队员的体重、体脂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日本队员体重下降、体脂也下降,从围度指标上也表现了下降趋势,体重的下降,主要是体脂的减少,从而使瘦体重增加,相应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中方队员(世居高原人)体重增加,体脂也增加,反映了适应高原训练及身体消耗方面稳定性的特点。在高原上进行训练,训练强度对体重的影响较大,应注意适当调整运动员量和加强营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李宁 《四川体育科学》2012,(1):30-31,60
目的:研究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身体成分与身体机能特点,为水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研究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BODPOD空气置换法,对自我国5支省代表队的55名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进行体成分与身体机能测试,并按照运动等级的不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名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为24.02±4.86;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的体重、握力与台阶指数都明显较大,差异具显著性(p〈0.05),其它机能指标不具显著差异;我国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高。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些反映女子水球运动体质要求特点的测试数据;发现女子水球运动员有较高的体脂含量,应控制身体脂肪含量;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体重更大,有更强的心肺功能与上肢力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8.
以优秀女子赛艇W8+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优秀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体成分和AT4功率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特点。结果:瘦体重和骨骼肌质量在赛前训练和赛后停训阶段呈显著下降,恢复训练5周后较赛前训练后期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赛前训练初期水平;体脂%在赛前训练和停训及恢复训练阶段均呈连续显著升高趋势;AT4功率在赛前和恢复训练6周后变化不显著,仅与体脂%呈中度负相关(P〈0.01)。结论:AT4功率和体成分各指标在赛前训练和停训阶段易出现不良变化,且较难改善,较高的体脂%可能是限制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对199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4名运动员(共30名)的身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运动员体脂%为10.23%,去脂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去脂体重/身高等值均随比赛名次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去脂体重与比赛名次高度相关(r=0.951,P<0.05);运动员的体脂%和去脂体重均随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的体脂%较高,与小级别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同项群如拳击、柔道、摔跤等项目优秀运动员相比,其体脂%最低(10.23%),去脂体重/体重比值最高(89.6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国家男子柔道队59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3.0多频分段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测试仪(韩国Biospace公司)进行身体成分的测定,采用30s Wingate测定无氧代谢能力。结果: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点为低体脂率,高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和肌肉重量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体重级别特征;与拳击、跆拳道、摔跤等项目运动员相比,体脂百分比较低,瘦体重,体重、肌肉重量,体重比值较高。同时,健将运动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均优于一级运动员;体重、瘦体重、肌肉重量和蛋白总量都与PP、AP和Pd呈高度正相关,同时肌肉重量与PP和AP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结论: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同时运动员的最大做功和运动能力与肌肉的体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份和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西安体院跆拳道集训队32名运动员身体成分和体型进行测量与评价,旨在了解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和体型的特征与现状,以便为科学选材及训练提供客观依据。结果表明,随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体脂含量呈下降趋势;男子运动员体脂含量较低,体型以外胚叶性—中胚叶型者居多;女子运动员体脂含量较高,体型基本都属内胚叶型。这说明跆拳道运动员体脂含量应较低;男子运动员在身体成分和体型上优于女子运动员,而女子运动员整体训练水平较低,训练量不足,且这样的体型将影响运动水平的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皮褶测定、指标计算、测定脂肪组织在体内的分布指数等方法,对240名初潮前后女子专项运动员和非专项运动员脂肪分布状况以及运动、性成熟对身体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20岁女青少年运动员初潮后身高、体脂%和脂肪重量明显大于非运动员组,而体重、主脂体重则明显低于非运动员组;运动员组的脂肪分布主要在外周和下肢,而非运动员组中枢和外周、上肢和下肢的脂肪分布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跑步、动感单车锻炼对脂类代谢异常人群血脂、体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将346名脂代谢异常人群分为男女动感单车和跑步4组。按照运动干预方案设计进行运动,每周运动3次,共持续16周。分别于锻炼前和锻炼结束时测试受试者血脂和全身不同部位体成分,所得数据组内比较采用Paired Samples t Tes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检验。结果 (1)16周锻炼后,女子动感单车组TG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01);女子跑步组HDL-C显著升高(P<0.001),LDL-C、CHOL下降(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HDL-C显著升高(P<0.001),男子跑步组TG、CHOL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01)。运动干预16周后,女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血液TG、HDL-C、LDL-C、CHOL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血液TG、HDL-C、CHOL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16周锻炼后,女子动感单车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下降(P<0.01),肌肉含量增高(P<0.05);大腿、下身部位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均下降(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1);上身、躯干和大腿部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下降(P<0.05)。16周锻炼后,女子跑步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01),肌肉含量增高(P<0.05);大腿部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下降(P<0.05),肌肉含量、瘦体质量增高(P<0.05);上身、下身、躯干部位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均下降(P<0.01)。男子跑步组全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01);上身、躯干、上肢和大腿部位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均下降(P<0.05)。运动干预16周后,女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全身、上身、大腿、下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腿部肌肉含量、瘦体质量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子动感单车组受试者全身、大腿部、躯干、上肢以及下身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变化率与跑步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6周动感单车和跑步锻炼均可改善血脂异常人群血脂,动感单车和跑步锻炼均可降低血脂异常人群体脂百分比、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动感单车锻炼主要对大腿和下身脂肪的降低明显,跑步锻炼对全身各部位体脂含量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某省16名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高强度间歇组(HIIT组),每组各8例。连续8周对照组采用一般日常训练,HIIT组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比较训练前后两组血红蛋白和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IIT组8名队员训练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不显著(P>0.05);体重和脂肪百分比含量下降,对照组显著(p<0.05),HIIT组极显著(p<0.01);而瘦体重和去脂体重,HIIT组有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8周HIIT训练能明显提高赛艇男子公开级运动员血红蛋白水平,并显著降低体脂,增加瘦体重和去脂体重。  相似文献   

15.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及判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4-2005年国家举重集训队(北京)的67名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跟队观察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力求对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概念、判别依据和判定程序等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女子2%~6%,男子3%~7%;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女子12%~18%,男子5%~14%;判断一名举重运动员的体重是否理想,还应注意观察其训练与身体机能状况;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判别依据包括理想的体重变化范围、理想的体脂百分比、良好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的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重训练期膳食能量对运动员血液生化、体成份及肌肉力量等指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监控运动训练。方法:以8名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分3个阶段,即正常训练期、慢减体重期和快降体重期,主要测试膳食热能摄取、血液生化和最大握力等指标。结果:运动员在快降期热能摄取显著低于慢减体重期,且体脂百分比也有显著下降(P〈0.05);与慢减期相比,运动员在快降期皮质醇和血尿素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血红蛋白、血清睾酮以及最大握力无明显差异;每千克体重能量摄取与血尿素有显著负相关性(r=-0.77),而与清CK和最大握力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限制能量摄取仍是减重的主要手段之一,减少能量的摄取易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强,且对该类项目的训练监控需考虑热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备战2009年第11届全运会期间,监测5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进入控降体重期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监控。结果表明:在训练前期,体重和去脂体重缓慢下降,体脂下降明显,且与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训练后期,体重下降明显(P〈0.05);第8周与第1周比较,Hb、RBC、HCT、T逐步下降,BU、C逐渐增加,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与方法:以备战第10届全国运动会的辽宁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原(海拔2 000 m)训练对睾酮(T)、血红蛋白(Hb)、血尿素等生化指标的影响,对一次高原训练周期中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及身体成分的变化进行规律性研究.结果:1)血红蛋白浓度呈递增趋势,下山后与上山前对比显著升高(P<0.01);2)整体晨起平均血尿素在刚上高原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浓度与负荷量变化一致,适应高原后血尿素变化保持平稳;3)血清睾酮变化受运动负荷影响较大,受高原环境本身的影响不大;4)在高原,运动员体重呈下降趋势,去脂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在高原变化不明显.结论:1)高原训练对于骨髓造血有一定的刺激作用;2)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血浆T浓度降低,而血尿素浓度升高,继而导致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使运动员体重特别是去脂体重呈下降趋势,故训练期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由此引起的运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成分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对27名参加太极拳运动的50-65岁的中老年女子在练习前、练习6个月后体成分、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的体成分能得到有效改善,表现于体成分指标中体重、身体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率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变化;安静状态下心率、血压呈显著性下降,说明太极拳能够提高中老年女性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推迟心脏衰退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