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的发展历程,结合相关立法的发展论述我国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和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现状。针对新立法环境下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即明确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分类、明确智慧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模式、明确“告知-同意”规则框架和具体实施内容、完善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技术和制度保障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保护法》就个人信息处理者在获取相关同意、制定专门规则上作出具体规定,未成年读者保护也需要契合上述要求。需推动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同意规则实现层次化,在同意内容上区分敏感个人信息、普通个人信息和监护人个人信息,在同意权限上以八周岁、十四周岁为年龄节点确立不同规则。构建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同意规则体系,充分考虑告知、释明、修正等方面。应借鉴美国和欧洲的实践经验,推进行业相关实践,颁布专项保护政策,加强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专门教育,明确相应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3.
数字档案馆建设涉及复杂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文章通过网络调研90家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和60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提供的服务,发现在《个人信息保护法》视角下,当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存在“告知—同意”规则落实不充分、利用个人信息自动化决策不规范和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不严格的问题,并从业务环节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数字档案馆个人信息收集、规范数字档案馆个人信息管理、规范数字档案馆资源开发利用和强化数字档案馆管理制度保障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的监护人同意规则进行理论阐释,梳理该规则存在的主要困境,并就更好地完善与实施该规则提出建议。通过研究我国法律规范文本和个人信息处理者制定的未成年人用户隐私政策,发现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的监护人同意规则存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监护人同意的年龄标准与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划分标准相冲突、对未成年人年龄和监护人同意的鉴别流于形式、监护人滥用同意规则侵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等问题。提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监护人同意规则的未来出路:细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监护人同意年龄标准、开发公共的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身份识别系统、构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遗忘权。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厘清借阅信息与隐私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普通个人信息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借阅信息不应等价于隐私信息,而应归属于相对敏感个人信息范畴。基于此,立足整体法秩序视角提出图书馆读者借阅信息保护策略,即在民法领域适用一般人格权的严格保护策略,遵循基本处理规则;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领域适用敏感个人信息的强化保护规则,基于比例原则,采用选择进入机制;在刑法领域以合理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主要方向,既应完善对有害使用行为的立法规制,又需明确符合法定要件的合理使用行为的出罪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完善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并为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提供切实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充分解读该法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结合现阶段综合档案馆利用者个人信息的收集、保护现状的分析,探索综合档案馆在个人信息处理规范、“告知-同意”原则、个人敏感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强化综合档案馆对利用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与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7.
要确保社会稳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移动应用(App)的个人信息保护至关重要。本文以2021年1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缓解用户对个人信息被收集、使用与保护的不确定性的突破口,展开隐私保护方法设计研究。总结归纳《个人信息保护法》中App服务商需要告知用户的隐私相关信息,理解用户对这些隐私相关信息的偏好,据此提出并设计App下载阶段面向用户的隐私告知方法,并通过基于插图的实验方法展开三项研究,系统探究用户在App下载阶段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以及隐私告知对用户隐私不确定性和App下载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中国App应用中,用户普遍存在隐私不确定性,且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具有情境依赖性,即在信息敏感度更高的移动应用环境下,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更高。本文提出的隐私告知能够有效缓解用户感知的隐私不确定性,并且显著缓解隐私不确定性对App下载意愿的负向影响。图6。表8。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息归档和档案开放是否侵犯隐私需要进行场景化考量。文章以背景完整性理论为基础,构建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隐私衡量模型,分析发现档案开放和个人信息归档并未侵犯隐私,档案工作应该享有个人数据处理豁免权,但是也要辅之以相应的安全保障,建议完善法律政策协调性、平衡技术双刃效应、树立为党管档的职业伦理素养。  相似文献   

9.
基于美国"公平信息实践原则"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选取了向个人赋权的进路,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落实知情同意规则,实现个人对自我信息的自主控制。这种保护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信息隐私观念坚信个人有能力对信息作出理性判断和自主选择,并承担此举所产生的后果。在新技术条件下,上述观念面临有限理性和权力失衡的严峻挑战。文章提出,应深入检视自由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以社会本位重构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基础,在数据控制者和个人信息主体之间建立信义关系,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利用,真正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欧阳爱辉  胡嘉禾 《档案》2023,(6):4-8+13
纸质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信息权。纸质档案数字化对个人信息权保护造成了巨大冲击,包括档案信息传播风险增加、信息可处理性改变和信息保护面临数据安全问题。从个人信息权保护出发,明确了必要原则和目的原则为纸质档案数字化范围划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并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具体范围确定为隐私信息、敏感非隐私信息和普通信息三类。  相似文献   

11.
当下,有声出版平台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日益频繁,给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带来多重挑战。在数据获取阶段,用户隐私服务协议更新滞后;在沟通社交阶段,活动信息获取规定表述模糊;在技术合作阶段,第三方工具包使用存在疏漏;在精准智荐阶段,个性化服务的设置有待完善。本文基于规范、技术、主体的协同治理视角,提出依据法律规范完善隐私协议、优化监测技术降低合作风险、依靠多元主体强化协同监管等建议,以期促进有声出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2,(1):104-112
儿童权益保护制度设计始终面临着平衡"赋权与保护"的挑战。作为儿童个人信息法律治理体系的核心,传统"监护人同意"模式存在固有的告知虚化、非理性决策、技术障碍、合规成本高昂等困境,在互联网语境下进一步加剧了包括"赋权与保护"在内的多方利益冲突。实践中需要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保护为原则,进一步完善监护人同意模式,同时明确儿童赋权性规定和运营商责任。最后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实施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愈演愈烈,各国在通过传统隐私权的扩张解释等方式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纷纷转向建立新的制度对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我国法律也走过了从隐私、隐私权到个人信息的制度发展,法律呈现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隐私权保护为辅的趋势。《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但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缺乏规定、损失如何计算等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三个特殊规则事关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落实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处理合规义务以及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文章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剖析三个特殊规则的条文内容、制度内涵、法理依据以及实施要求,并分析三个特殊规则面临的实施困境。提出明确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前提条件,调整未成年人敏感个人信息范畴,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用户年龄验证管理平台,允许已满8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行使有限的个人信息自决权,明确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设立标准和适龄化要求,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内首个保护个人信息的国家标准编制完成,出台在即,引发社会关注。作为我国首个保护个人信息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将个人信息分为个人一般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并提出了默许同意和明示同意的概念、阐明了对两种个人信息的使用要求。这是一个进步,对于个人信息保护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息保护对档案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批量处理和信息传递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个人信息的不当收集、恶意使用、篡改等等。为此,各国纷纷努力健全体制消除隐患。在我国,虽然《宪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银行、邮电、会计、律师等法都有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内容,但是过于分散和抽象,更重要的是个人信息并不等同于隐私。个人信息涵盖的内容及范围大于隐私。隐私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秘密不受他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类文献研究均指出我国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的保护与管理缺少专门立法,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与管理的规定分散在多个法律法规条文中,但对相关法律法规文献的现状缺少全面的调查和信息管理研究视角的分析。本文调查了我国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管理的103部法律法规文献,从个人信息全流程管理及其关键节点等多角度对这些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现状及未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息社会注重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处理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新闻自由则要求尽可能多地获取、传播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一切信息,二者存在一定张力。法律通过个人信息的分级保护及对敏感信息的限制实现调和,有效平衡了个人信息保护与新闻自由之间的关系。我国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内涵,合理划分个人信息中的"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分层保护个人信息,确立新闻自由的界限。对于新闻媒体、其他自然人已经获得信息主体同意或授权,出于重大公共利益需要等情形,可以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一定处理,确保新闻自由的实现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读者具有特殊的身份信息风险、痕迹信息风险、账户信息风险和服务信息风险,需要对其个人信息加以专门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信息处理的规则层面。目前未成年读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多元主体不协调、相关实践缺乏等瓶颈,需要在相关政策中构建区分保护、协作保护的规则,并加强行业引导、开展系统教育、探索规范流程,以确立政策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社交网站将个人信息设置逐步透明化,衍生出不少隐私问题.本文拟探究个人数据在社交网站中的应用,及基于此出现的隐私侵权状况及保护策略.隐私权自始即强调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权利主体的控制决定力,当它遭遇到社交网站这一信息媒介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趋势的时候,呈现出新的样态,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同时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试图从制度设计层面、技术层面、法律规范层面寻求保护社交网站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