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需要贯通拔尖创新人才早、中、后期的培养。很多国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已有丰富经验。通过梳理和比较美国、英国、法国等十个国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教育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并分析这些国家拔尖创新人才中后期教育的国际经验,有利于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其中包括:加强政策引导,提供经费保障;统筹兼顾人才培养和教育公平;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多元选拔指标;构建纵向和横向贯通的培养体系;关注价值观教育,强调德才兼备;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支撑教育实践;实现专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统一。综合而言,我国要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完整体系,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对我国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进行探索性建构。该框架以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为逻辑起点,以国际上关于资优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理念为借鉴,以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三维说”作为一级指标的建构依据。通过三轮德尔菲法对三个级别指标进行意见征询,综合吸纳12位专家意见,建构起以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精神素养为一级指标,并包括12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的中国教师“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框架,各素养指标之间呈现出互依共生性、权重均衡性与发展协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就“课程教学——嵌入式实践——主题拓展”三个方面提出针对师范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素养的培养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付艳萍 《中学教育》2019,16(5):103-112
随着拔尖人才对于国家发展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美国作为英才教育强国,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别为英才教育师资培养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在英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直接性培养、替代性培养以及碎片化培养三种实践路径。据此启示,我国可以探索制定英才教育师资培养的支持政策,逐渐建立职前与职后一体化的英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尤其需要重视英才教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和非政府主导两种,均以选拔方式、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等要素作为支撑。作为一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面临选拔方式有待完善、课程教学导向仍存偏差、师资力量适切性不足、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因此,要从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方式、优化支撑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等多方面深化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进程呼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响应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实施精英计划,从目标、课程、师资、模式等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特色构建;努力实践探索,从变革课堂、“VR+”课堂、自主课堂、行走课堂等方面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堂实践;聘任本校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行业精英、校内外“小老师”进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师资建设;评价跟进,建立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促进机制;交流合作,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衔接贯通。  相似文献   

7.
<正>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科研何为?为了回答好国家和上海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1月21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讨会暨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是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由市教科院组织成立,专门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和管理服务的科研平台。中心设有八项主要职能:一是承担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理论研究,探索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二是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把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前沿动态;三是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支持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政策制定;四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数据平台,形成相应数据追踪研究和数据库;五是通过实践指导,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育人实践;六是组织教师研修,提升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师专业素养;七是提供管理服务,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资源整合;八是深化合作交流,建设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研究共同体,扩大对外交流和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拥有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从层次上看,分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从形式上看,分为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师资主要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培训师与学徒导师或实习培训教员,服务于意大利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三类师资在入职要求、教学职责、在职培训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拥有各自的特点。借鉴意大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经验,我国应创新师资培养形式,完善并丰富师资培养内容。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培养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基础。研究与探索培养机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经验,北京市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进行了组织调控机制、"协作体"运行机制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机制的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需要在政策保障机制、专业机构引导与支持机制、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等方面继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不能限于少数资源优势学校的自发行为,它需要进行整体系统的政策框架设计、运行机制保障和法律规范,需要有特殊培育计划和相应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立足基础学科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依托高校丰富科研资源形成了多方主体协作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一部署,推动科教融合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加强政策、经费、师资等多方面的保障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题为“资优”(超常)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上海市教育学会第五次“教育论坛”于1998年9月19日在市西中学举行。这次论坛围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的主题报告《开发资优潜能、培养创新人才》对我国二十年来的资优(超常)教育作了回顾,并对未来上海市培养创新人才的措施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既是教育发展的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选择。高中阶段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须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校环境和文化,开发和实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打造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做好与国内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衔接。  相似文献   

13.
京沪两地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广州相关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基于京沪的改革经验,结合广州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政府、学校、社会联动的创新教育长效机制;建立专门机构,协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和研究工作;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师资管理制度,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台湾资优教育始于1962年,到现在已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了解台湾地区资优教育的发展概况,探讨台湾资优学生鉴别的相关规定和程序,分析其多元化的实施模式,讨论资优教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们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坚持卓越教育理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综合型、研究型的学科和师资优势,将因材施教与强化培养相结合,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相似文献   

16.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的教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对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分析发现,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对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教师存在准入的优绩化认知、培养模式的技术化感知和对教师个体权益的忽视。专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重构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胜任力提供了认识论视角。基于专业资本理论,提升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胜任力需要跨越“能力鸿沟”、摆脱“技术胜任”与面向“个性重拾”。为此,需明晰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资本产权,构建专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机制;夯实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的供给基础,构筑教师内涵增长的保障体系;助力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决策,构造教师反思成长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性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主要靠高等学校来培养。因此,如何认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树立起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需要的教育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科学继承专科教育所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弄清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差异,研究和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途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国家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探讨创新人才和专业拔尖人才相关概念基础上提出,根据学术研究型、创新探索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类,设定相应英语能力提升目标,并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在培养策略上,注重顶层设计,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建立并完善以课程、师资、管理为主的配套机制,以“创新”的机制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英语能力。  相似文献   

19.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科学的培养模式,建立能够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长效机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实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资优学生成年后会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主力,并且资优学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有其特殊性,常常存在某些个人缺陷,因此对其基本价值观的构建与培养尤为重要.文章在对基本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意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经验提出了构建和培养资优学生基本价值观理论.并针对当前乌克兰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考虑资优学生在构建与培养基本价值观过程中的特点,提出现代教育应当从传统教育观念的单纯重视认知和实践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情感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