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eb4.0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形态创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变革。社交属性日益显露的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生的媒介形态成为公众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工具,舆论场也从微博、微信逐渐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延伸。近年来,由短视频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比比皆是,互动性强、扩散速度快导致舆情工作变得严峻。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应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如何加强引导效能,如何把握舆情事件的传播方向,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加强并完善以短视频为主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应对措施则是提高舆论引导实际效能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2.
陈婉颖 《传媒》2023,(14):94-96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舆情治理成为媒介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利用新闻短视频来纾解网络舆情成为媒体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解析“共情”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在共情层面做好新闻短视频的叙事,从叙述者视角阐释、视觉语法、叙事语境三个维度梳理出强化互动和通感的共情叙事逻辑。最后指出了网络舆情中新闻短视频共情叙事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新闻短视频在舆情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短视频传播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商业媒体和社交媒体搭建的传播平台,网络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海量的短视频信息,还能成为创作者和传播者。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倒逼传统媒体必须开展融合转型,利用抖音、快手及微信平台的短视频功能,实现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短视频化,已经成为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主流模式。但受到采编思维和传播模式的限制,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娱乐性、传播互动性和选题开阔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以山东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创办的视频号“弄潮+”为研究对象,探索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转型短视频传播,重塑短视频时代的主流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周洁 《传媒》2021,(18):56-59
随着网络技术和传播工具的发展,抖音类平台上的短视频强势爆红,但随后也因传播主体的伦理素养堪忧及需求偏异、短视频的特性及平台把关失限、传播场域失序和社会伦理失范投射等原因暴露出虚假低俗信息横行、易上瘾及隐私被侵犯等伦理"破限"问题.要想实现短视频平台的伦理归位,需要政府、平台、用户等多方协作,共同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全民治理网络,政府完善法治监管,平台加强伦理自律,用户提升伦理素养,合力打造文明优质的短视频内容生态.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环境下,短视频不仅仅起到传递海量数据信息的作用,更间接展现了网民对于舆情事件的态度、看法和情绪,对舆情事件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短视频舆情预警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数据量大、预测指标多、准确性低、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传统舆情治理方式难以为继。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以短视频舆情预警为出发点,分析短视频舆情预警重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唐雷 《采.写.编》2023,(11):104-10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生态视角强调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社交网络作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对舆情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以信息生态视角为基础,围绕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展开多方面研究,以期为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策略的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移动短视频主要就是依托手机等载体拍摄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拍摄者可以利用手机软件等编排、剪辑、处理所拍摄的视频,并借助网络或社交媒体等平台传播新闻信息。短视频的传播与移动数据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呈现出了优势,但同时,弊病也随之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文章聚焦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网络视频节目中的古籍阅读推广工作,分析不同平台的古籍传播现状以及传播效果,并对各平台古籍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平台上的古籍阅读推广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较高社会影响力,微信平台古籍阅读推广原创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短视频平台推广内容呈现年轻化、多元化的特点;网络视频节目制作精良,将古籍推广寓于故事化表达。研究认为图书馆应增强跨界合作,以更好地借助新媒体为读者提供古籍服务。  相似文献   

9.
赵玉文 《传媒》2020,(1):52-54
作为短视频平台的典型代表,抖音在备受人们热捧的同时,频现的虚假、低俗信息及易成瘾等问题也反映出短视频内容传播的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及其造成的负面效应,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通过督促短视频平台形成自律意识,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短视频内容传播的法制建设等措施,从“自律、把关、监管”三个维度对短视频内容传播进行规制,从而形成政府、社会、短视频平台多方联动机制,实现短视频传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短视频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主流媒体的视频号起到了引领作用,自媒体亲历式短视频在微观层面进行信息传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法,从传播渠道、内容生产、用户互动等层面对抗疫短视频进行分析,探讨抗疫短视频得以优势传播的原因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速发展的短视频已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但由于传播平台以民营企业为主,信息提供高度社会化、信息推送高度依赖算法推荐等原因,受众接受信息容易片面,存在偏离事实的重大风险。主流媒体的信息内容引导短视频价值传播,已经成为当下短视频发展的核心要义。本文将从传播特点、媒体平台化、平台媒体化及重新审视传播力等方面对短视频进行探讨,尝试找出在短视频时代我国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且这些平台上也涌现出大量的乡村短视频,这些乡村短视频的内容和风格各有特色。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题材类的短视频已逐渐成为当下热门的领域之一。为了进一步拓展乡村短视频的传播范围,提高乡村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力,就必须探讨一些成功乡村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为此,文章充分阐述了乡村短视频传播的主要内容,并以“念乡人周周”这个乡村短视频账号的传播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乡村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并对乡村短视频的传播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社会文化传播途径有了新变化,各类新兴网络社交平台开始成为国人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社群成为了多元文化竞争主战场,为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应借助信息化传媒工具改进文化宣传方法。此类网络新媒体传递信息主要形式是短视频,短视频拥有修改编辑快捷、对摄录工具要求不高、信息传递速度快等特性,利用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能够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加快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速度,提高其对大众精神生活的影响力,通过国内短视频平台特有的创作风格重构传统文化的视听表现形式,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消费者吸引力,以此达成双赢局面。本文深入论证了利用短视频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行性,通过观察社会现实指出了网络短视频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和缺陷,并指出了更好地使用短视频工具传播传统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如今的大数据环境下,社会舆情数据的收集、分析、管理及应用都面临挑战。目前"两微一端一抖"的新媒体环境,尤其是移动端短视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受众前提下,使得舆论环境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动,同时也使得舆情数据获取和分析具有一定难度。本文将从目前网络视频舆情分析所需要作出的变革与创新现状入手,以文理结合的角度探索网络短视频舆情分析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上无主短视频的传播堪称泛滥杂芜.本文所谈无主短视频是指那些时间不明、来源不明、制作人不明,不易被证实或证伪的短视频.由于无主短视频所传播的一般是真伪难辨的议题或谣言,而且其内容一般涉及食品、环境、突发事件等广大民众较为关注的议题,加之受“眼见为实”因素的影响,能够迅速在全社会引起“舆论爆点”,最终给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危害.如何管理和规制无主短视频,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政府管理部门和媒体平台面前的重大信息传播课题.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当前网络无主短视频的传播规制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信、抖音、微博等自媒体的大规模应用,社会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次生舆情成为影响社会舆论传播和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支点。在突发事件中,网络次生舆情呈现出社会恐慌情绪高、公众无端猜测多、传播速度快等特征。所以地方政府要从网络次生舆情的传播规律出发,引导网络次生舆情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促使网络次生舆情与官方主流舆论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短视频已成为越来越主流的传播渠道,科技学术期刊在融媒体建设背景下,也可借助短视频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本文以微信平台的视频号、抖音、哔哩哔哩(B站)、快手、西瓜视频5大短视频平台为例,分析科技学术期刊在不同平台的运营现状,并以实例分析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运营策略。结果表明:不同平台目标用户差异较大,科技学术期刊在进行短视频建设时需要首先考虑与平台的适配度,选择合适的“赛道”;对视频内容按照加强出版类、营销资讯类、期刊公告类及拓展传播类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加强出版类和拓展传播类是科技学术期刊中占比较大的内容主题,且拓展传播类内容传播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王洋 《传媒》2023,(1):55-57
短视频在重构乡村文化、强化身份认同、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了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机制,但因主客体界限模糊消解话语权威、碎片化传播消解话语逻辑、同质化严重消解话语认同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文化的传播发展。为确保乡村文化传播中短视频逻辑进路的正确方向,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以质量为保障推进短视频优质输出和长效供给,以平台整合为依托拓宽传播渠道,通过主体、内容、平台的突破为乡村文化传播提供核心驱动。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生命周期,研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和系统性。[方法/过程]对有关网络舆情动力机制的研究文献按照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系统要素和技术模型展开对比分析,构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动力机制的完整框架。[结果/结论]已有研究围绕参与主体、事件信息、载体平台和外部环境等维度开展系统要素分析,并按照多维度因素影响模型和单维度因素影响模型模拟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总结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动力机制建模流程。研究建议未来研究要朝着小世界、大数据以及云传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短视频逐步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短视频新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制作成本低、内容精炼和社交属性强等方面。当前很多新闻媒体已经开始着手短视频新闻,但存在新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和用户黏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受众黏性、内容领域、平台监管、社交需求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短视频新闻传播的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提升当前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新闻行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