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画引入中国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油画风景越来越主动地将中国传统美学理念融入其中,重视中国画元素的借鉴和应用。意象风景油画是油画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对相关概念做诠释和考证,在厘清了概念后,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绘画的发展方面进行梳理,找出意象风景油画产生的背景;研究意象风景油画的语言特征,再对当代杰出画家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意象风景油画的审美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22,(1):117-122
中国意象油画吸收着中国古典哲学的美学思想,传承了中国文人画的精神,是在近代东西方文化近距离激烈碰撞之下的产物,具有超强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代表了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生命在生活中的体会构建了个体与绘画作品的精神关系,从而构成了当代中国意象油画的绘画语言内涵。中国当代意象油画在社会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并且最终会获得诸多文化的认同与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中国当代意象油画以其特有的审美内涵和绘画技法发展了油画艺术语言以及绘画的精神取向,是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当今油画迅速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意象油画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以其意境情感及绘画语言来体现意象油画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4.
意象油画是油画艺术一个重要的分支,无论是表现形式或内容来说都有油画艺术所特有的意境美。意象油画的表现意境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相比,更追求一种深邃的三维空间的创构,更具有"不求形似"但求"意到"的韵致,使其区别于其他油画艺术体系所表达的意境。这些特点是在中国绘画的笔墨情趣基础上才不断发展形成的,这就决定了其具有与中国画意象相近而又稍有区别的一种意境美。本文通过对意象油画意境美的探究,进而说明意象油画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更为迅速、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意象油画作为油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表现语言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又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形成了与一般油画艺术既统一又变化的语言体系。梳理出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独特的表现语言及其所体现的美学价值,能够为当代中国油画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如火如荼的当代艺术感召下,陶醉于意象造型和笔墨程式里的中国传统绘画,也在艺术新思潮中重新认识自己。近几年来,席卷全国的“造派”运动,促进了有着悠久历史的吴门画派的当代定位,一种建构于当代绘画图式之上的新画风悄然形成。从建构绘画风格的图式角度,解读“新吴门画派”的语式结构和历史成因,可以从理论上厘清历史和现代、形式与风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油画自传入中国之后,面临着西方理论、制作方法和民族化、当代化的双重压力,中国油画在不断受到冲击又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探索前进。意象油画是中国油画家在探索中收获的有别于西方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文化果实,它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在油画艺术中的彰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艺术追求“形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意象,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性特征体现在几方面;气韵的意象性,线的意象性、形的意象性、色彩的意象性、构图的意象性。  相似文献   

9.
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在江南地域兴起了一场新艺术运动,即中国意象油画革命,先后出现了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等大家,他们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当时时局的局限,中国意象油画未能成为绘画的主流。现在江南地域的意象油画继续发展,说明意象油画与江南地域存在着深远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0.
油画创作中的所谓“中国情结”,是指中国油画家一直坚持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和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溶入油画风景画的尝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提倡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油画家们在对艺术问题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营养。张冬峰是“漓江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张冬峰为代表的一批风景画家的作品,从形式、技法、气韵、感觉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美学趣味,但又不牺牲油画的特质来传承民族风格,从而演化出一种崭新的饱含浓郁中国风格的风景图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自我的文化性格和内在的精神品质。传统水墨语言中蕴含的“味外之旨”为画面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开拓了广阔空间,恰似水韵,漫无边际。在中国古典“立象以尽意”的造物审美观浸染下,水墨语言的审美价值进一步被挖掘,影响遍及中外。如当代著名具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琳·杜马斯,其艺术创作就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语言,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精神性和表现性。文章将从具象和意象的表达入手,结合对马琳·杜马斯作品的分析,论述中国传统水墨语言在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西方传统的绘画艺术,具有材料工艺不同和造型技术新颖等特点,在与中国文化交融和碰撞中得到了发展。许多著名油画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并且有一大批的优秀油画作品出现,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面貌与绘画风格。本文就基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油画创作进行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尼奥·劳赫(Neo Rauch)1960年出生于德国莱比锡,毕业于莱比锡版画及书籍装帧艺术大学,是新莱比锡画派最重要的代表,同时也是近年来在当代艺术市场当红的架上绘画艺术家,其油画作品深受美国和欧洲藏家们的青睐.拟从尼奥·劳赫作品的内容图式、绘画语言与超现实主义传统三个方面来分析劳赫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独特的绘画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读写实油画     
“写实”是一种基本的绘画方式,是一种创作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手法。写实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实油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补充,是时代的需要和时代的产物。写实油画同时拥有广泛的空间和永恒的魅力。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经过几代画家的开拓、进取,写实油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近代油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所有过去和现在不同流派的油画作品,都是画家创作中取之不竭的巨大图式背景。成功的图式可以借鉴,而图式的成功却难以克隆,对成功图式中绘画语言、构图样式及精神内涵的正确解读与把握,创造性地利用成功图式,是绘画者油画创作过程中构建自己个性化图式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开始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逐渐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民族特色和风格。意象理论是在意象与意境,以及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绘画美学体系,并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绘画和审美实践活动之中。我们提倡意象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周氏兄弟以花山岩画为原始素材的油画作品引起广西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寻根热”,使花山岩画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得到再次解读和释义。周氏兄弟用现代的艺术观念去激活古老的文化精神,为中国艺术精神融入当代世界艺术提供了通道。从周氏兄弟的绘画作品切入,探究中国传统艺术与世界文化接轨的路径,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作品“走出去”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油画》第67期刊发了范勃先生《视觉图像的修正》一文,可以说是对美术创作的一次大曝光,从而引起了评论界不少的争论,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文艺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然而,从范勃先生的图文对照中,我们可以对“中国现代作品”的来源一目了然。面对苍白无力、毫无存在价值的所谓“图式摹写”的“中国现代作品”,我认为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现代油画究竟缺少什么?为什么在中国美术创作中会出现这种外来的“图式摹写”现象呢?这些作品为什么都有着明显模仿西方艺术样式的痕迹呢?如长此以往,这将是我们民族的悲…  相似文献   

19.
赵强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09-112
“中国画”作为和“西洋画”的对应,并标志中国绘画文化的概念含义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成了创新的束缚。尤其当水墨画和其他外来艺术品种同等地在中国土地上竞相开放的今天,它应该和油画、中国版画具有相同含义。这样,它的创新将在于对它的特质、长处的发扬光大;那些只是反水墨画传统的勇士们,也将不再为不是中国绘画文化而苦恼,共同的心理意识必然使他们的作品含有作为中国文化的意识;于是,艺术的多元化将首先是品种的多元景象。  相似文献   

20.
“气韵”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创作与品评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标准。如果将其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品评,书法的“气韵美”也就更多地表现为书法艺术家将胸中之“气”,也即,书法艺术家内在的品德修养,生活情调,人格气质,文化品位,学术涵养等,通过用笔、结字、走势、布局等诸方面体现出来,形成一个气贯全局的书法“艺术意象整体”,它如若给人的感觉为元气淋漓,酣畅通达,氤氲神妙的话,我们就说这样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了“气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