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美丽A计划》系列下的《舞动2008》以舞蹈为重点,以演绎、重编等手段制造节目看点来牵动电视机前观众的心,播出后受到观众好评。  相似文献   

2.
《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968年创办的“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该节目在每星期日晚7—8点电视收看“黄金时间”播出,观众达四千万人之多。《60分钟》以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博得观众的高度赞赏。70年代末,《60分钟》挤入全美二十大节目行列;近年来又一跃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一个新闻性节目能够击败所有五花八门的娱乐性节目,占据收视率  相似文献   

3.
王有希 《声屏世界》2004,(11):42-43
江西卫视于今年4月新鲜出炉的《戏外有戏》栏目.在周末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它以重推热播的电视剧.力推当红的影视明星,打造全“星”空间服务电视观众,推“戏”又推“人”、“戏”“人”结合、“内”“外”互动是该栏目的最大特色,也是目前内地上星电视的唯一,节目推出后、影视名人日益关注,观众队伍不断壮大,节目知名度和收视率开始上升,好评之声不断。  相似文献   

4.
安妮 《中国广播》2005,(8):76-76
《早报早读》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2005年1月1日开办的一档读报节目,每日8点35分至9点播出。《早报早读》的口号是:挑有价值的新闻,读关键的字眼,点紧要的环节,评现象背后的意义。选稿以新鲜引人、贴近受众、信息量大、视野开阔为标准,强调可听性和必听性结合。该节目受到社会和业界的关注、好评,被听众称为“《晚报浏览》的姊妹节目”。  相似文献   

5.
2002年1月1日,一档叫《南京零距离》的节目进入受众视野,平民化的视角和小人物的琐事以新闻叙事方式展开,带给中国电视一阵疾风劲雨般的搅动,随之一系列民生新闻节目在各地电视台播出,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收视习惯,更重要的是触动了中国观众的收视心理和主体认同。如今,民  相似文献   

6.
“真人秀”,作为从欧美引入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我国已有七年的成长历程。其中,以《我型我秀》、《梦想中国》、《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领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凭借独特的节目魅力,吸引了众多电视受众,这些“真人秀”节目在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创造出各自的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湖南卫视第四季度全新推出的大型亲子户外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自播出之日起,屡屡创造收视奇迹。本文试图从整合传播视角探析其成功策略,包括产品本身的独特性优势、节目模式及制作的本土化创新、受众心理的满足、多样化渠道的传播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12月3R起,喜爱看《实话实说》的观众,再也不用起个大早了,随着新版《东方时空》的播出,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也将于每周R晚21:15与观众见面,请您记住……”崔永元身体作表针状,在每天早上的《东方时空》中做了长达几个星期的广告之后,2000年年末《实话实说》终于正式从早上7:20移到了晚上的9:15。  相似文献   

8.
刘红伟 《中国广播》2005,(11):77-77
《千里共良宵》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一档都市情感音乐节目,2004年1月1日开播,每周六、周日晚22:00~1:50播出。  相似文献   

9.
吴一俏  汤琴 《新闻实践》2001,(10):46-47
谈话节目方兴未艾。北有《实话实说》、《对话》、《中国热点人物》,南有《锵锵三人行》、《有话好说》,风格不同,受众不同,各据一方天地。 说起一个谈话节目的优劣,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节目选题的好坏。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栏目播出一年多,逐渐赢得受众的原因之一就是“话题视点巧妙,类型各异”。可以看到,《谈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05,(3):44-45
相比往年,观众对今年春晚的认可度增加,很多观众都认为歌舞类节目大胜相声、小品等传统“讨好”节目,成为本届春晚最受关注节目,其中,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干手观音》感动了中国,《千手观音》获得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特别大奖和歌舞类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信息需求与日俱增。与之相适应,现代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开辟新的播出时段。电视早新闻便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同时,它也成为受众在晨间时段除日报、广播早新闻之外的又一种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视早新闻可以溯源至20世纪中叶。以美国为例,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三大电视网先后开设了自己的早间新闻节目,即NBC的《今天》,CBS的《早晨》和ABC的《早安,美国》。这些节目逐渐培养起观众新的收视习惯,并成为各电视网的名牌节目。  相似文献   

12.
1968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制片人唐·休伊创办了电视杂志节目《60分钟》,从那时起,每星期天19点到20点这段电视黄金时间里,CBS都在播出这个杂志节目。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的主要电视台,也纷纷转播这个节目。收视率调查和民意测验表明,《60分钟》节目始终在美国“十优”电视节目中名列前茅。我国山西电视台从1989年7月24日起,开播了杂志节目《电视桥》。这个节目每周二、四、日三个晚上黄金时间播出,每次半小时。在开播后的半年时间里,收到了2万多封观众来信,不少观众表示,每到《电视桥》播出的日子,他们总觉得不收看就像…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全新的大型直播、互动、谈话节目《新闻观潮》开播,每周一至周五21:10至22:00播出。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制作了一期特殊的谈话节目《挑战人生:〈千手观音〉》.这期节目以一种特殊的“手语”方式,把2005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的聋哑人演员们请到录制现场,让观众和聋哑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取得了沟通和理解.贯串始终的“手语”表达,穿插其中的舞蹈表演.让人不得不用眼睛去“看”.  相似文献   

15.
王亚珍 《今传媒》2013,(11):70-72
近年来自海外的模式化节目在中国电视上大行其道,一批模式化节目获得受众关注和追捧,推出模式化节目作为电视机构的内容竞争策略受到全行业重视。模式化节目在中国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中国好声音》。2012年《中国好声音》播出后获得可观的收视,同时获得受众的追捧和主管部门的好评,成为年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本文围绕“模式化节目”,对模式化电视内容生产在中国的历程进行回顾梳理,探讨“节目模式”对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经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振宇 《声屏世界》2005,(12):47-48
“真人秀”节目自2000年央视二套的《地球故事》播出了删节版的《幸存者》开始被引人中国。许多中国电视人看准了这个新兴节目的市场潜力,纷纷“试水”,起先是全盘移植和模仿国外成熟的真人秀节目基本的规则和元素,而后开始探索“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之路。本文对2005年春节期间播出的《欢乐英雄》之凯越HRV汽车训练营节目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式“真人秀”节目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海誓》这篇作品是宁波电台于2002年制作播出的一档广播综艺专题节目,曾经荣获2002年度浙江省广播奖特别奖,随后又连战连捷.先后赢得中广学会专家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政府奖一等奖。中国广播艺资深专家评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总监助理阚平在谈到《海誓》的时候评论说:“这个以保护海洋为主题,探讨人与海关系的节目听起来感觉像广播散剧,  相似文献   

18.
在经过三年的煎熬之后,《百家讲坛》终于痛苦而又释然地放弃了早期的高端定位。转型后的《百家讲坛》要求节目的主讲专家无论如何要将自己的学术讲座演绎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都能听懂的“文化俗讲”。这就意味着讲坛节目的受众定位将转向具有更大基数的受众类型。不过,这种定位转向也对讲坛节目的文本生产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卓妮妮 《传媒》2015,(1):47-48
2007年,湖南卫视推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动奇迹》,节目引进英国BBC电视台《Strictly Come Dancing》的模式,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和发展,《舞动奇迹》是以明星搭伴为主的现场演出,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奇舞飞扬》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舞蹈类电视节目 《奇舞飞扬》表现出了与《舞动奇迹》明显的不同,这档节目中无沦选手的年龄大小,也无沦是个人还是团体,只要是热爱舞蹈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在《奇舞飞扬》中已经没有了舞种的限制,它更加注重对“奇舞”的挖掘,注重舞蹈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草根”舞蹈形式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比较这两档节目的异同,可以看出舞蹈类节目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苏广 《中国广播》2005,(10):69-69
《家有果园》节目是浙江广播城市之声联合农夫山泉有限公司2005年6月24日起推出的一档“上门送奖”娱乐节目。每天晚上19:00~20:00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