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柏拉图以信念、真和辩护为三要素对知识作出了定义,此传统知识定义不能涵括各种类型的技术知识,且"柏拉图定义"的"葛梯尔问题"也存在技术知识之中。考察技术知识分类的历史演进,其演进过程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且效用性为技术知识的主要特征。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以有效、信念和辩护为要素的三元技术知识定义,使各类型的技术知识都统一在这定义之下,其中"技术知识是有效的"为该定义的核心部分,技术知识在人的实践下成功制成技术人工物为其有效性作出辩护。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技术知识作进一步探讨,有助于解析技术本身并呼应技术知识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论是一种被寄予厚望的哲学方式。作为新思潮,它有必要到历史中汲取思想资源。我们认为社会建构论的思想不仅有知识社会学和历史主义等经常被提到的近缘,还可追溯到康德和黑格尔以及皮尔士的哲学。这种追本溯源不但有助于我们从社会建构论的历史去理解它的逻辑,而且也为它提供了辩护。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社会研究视角的转变,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科学与政府之间相互参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也表明了科技与政策关系的传统图式是成问题的。不可否认,建构论的观点与方法不仅拓展了科技政策研究的空间,而且从根本上转换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在这种转变的视角中,我们认为科技与政策更表现为一种内生关系,科技政策的制定不具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在具体情景中被建构的,同时它也成为科学与技术知识生成和辩护中的构成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技术进步的含义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认识体系”;技术不仅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去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本质上也是人类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在社会科学中也存在着技术问题。从广义的角度出发,科技进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效能表现为科技进步的作用;它的效果表征着科技水平,而科技水平则是一个静态的标志。人们通常把技术进步的范围理解为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决定作用成了西方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马克思从财富哲学角度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现象学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积极建枸,不仅有助于我们从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剥离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的发展的历史意义,从而还原科学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略论霍克海默尔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集中地表现为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矛盾。霍克海默尔在他的科学技术观中深入地探讨了这一问题,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这就告诉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当然,霍克海默尔的观点也存在不当之处,这也是需要阐明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既可以是系统的知识,特别是通过观测和实验得到的关于物质世界、自然规律和社会的系统知识,又可以是一种精神,还可以是获得知识的、培养精神过程.可见,科学本身既有静态性,又具动态性.科学概念的探究有着亘古的历史,使得科学分界问题标准层出不穷,本文从多维视角去全面理解界定科学、认识反思科学,并了解科学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劲波  黄胜 《科学学研究》2009,27(7):1058-1065
 “国际新创企业”现象对传统企业国际化理论所认为的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的观点提出质疑。新创企业的国际化具有激进性特征,包括四种基本形式:地域激进性、方式激进性、职能激进性和业务激进性。在整合新兴的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基础上,融合知识管理的观点,对新创企业国际化的激进性特征作出解释。最后,对企业家的个体知识、企业的组织知识和组织间网络中的知识与新创企业国际化特征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一些理论命题供以后实证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倾向的把握,一种是把握科学的知识属性,一种是把握科学的价值属性。本文指出:科学更重要的是人类手中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只有理解这一点超过了对科学的知识性的理解本身,才能迎来科学的大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梁慧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133-134
文化,很多的学者对其定义,准确的定义很难。但是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去理解,它又是确确实实存在于人们生活之中。建筑,人们用很高明的理论来解释它,来学习它,来发展它。我们有时候是那么理性,例如现代主义的激进。人们甚至可以把它的精神价值凌驾与使用之上,从古至今,建筑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那么,单纯的用我们现在的文化状态去理解现存的不同时期的建筑,显然是不够的。从文化学的角度去理解和学习建筑是一条必经之路,而那些现在看似非常规范的建筑形式就比较容易去理解了。《宅形与文化》一书就是20世纪60年代的著作,作者阿摩斯.拉普卜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建筑学教授和理论家,该书给人的很大启发是它从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了世界各地住宅形态的特征与成因。本文尝试研究了拉普卜特的观点,并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北京四合院的思考来判断其观点的价值。从而得到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吴惟义 《中国科技论坛》2005,(3):105-107,23
本文通过比较,提出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在有关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这首先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的见解,同时,本文把哈贝马斯的观点视为一种对于先发的现代化社会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从中认识到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社会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发展观的推进是一种必然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2.
语境论作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在逐步被人们所理解的同时,也渗透到科学史的研究中,对传统科学史观进行了诸多反思。文章不仅从历史语境时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批判主义三种传统科学史观提出反思,而且从社会语境的角度对传统科学史观进行了理性消解。文章主张语境的、价值中立而多元的科学史观,为语境论科学史观的建立作理论上的辩护。  相似文献   

13.
论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尔斯顿生态整体论包括两个方面1.将自然界(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2.将文化、生活在文化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地加以认识。罗尔斯顿的理论继承了“大地伦理”的精华,并为之阐释和辩护;与激进的“深层生态论”相比,罗尔斯顿的态度更具客观性。从生态整体的角度出发对生物中心论和动物权利/解放论的批评也更显成功。深入研究罗尔斯顿的理论对我们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阅读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提出问题是有价值的.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有助于理解本身.辛格认为,积极的理解包括用问题来对课文进行反应,并在随后的阅读中去寻求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当前,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扩展到"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并以此提出了"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观点.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拥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因此,对未来的护理工作者进行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协论坛》2004,19(8):14-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思想意识的更新,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水平,而是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健康的含义,即健康=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这种观点与《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与创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 ,即从无知走向少知、走向多知和用知识预测未来的过程。说到底是人类不断知识创新的过程。第一次回答。人 ,是从那里来的 ,很久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后来我们的先祖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回答就是创新 ,这就是亚当夏娃之说。从没有提问 ,到能够提问 ;从不能回答 ,到有了答案 ,这是人类知识的大创新 ,文化的大进步。尽管这次回答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但这毕竟是人类第一次回答了这样重要的问题。人的出现是神明的意志 ,人的命运自然是神明的安排了。从陈胜、吴广求解放开始 ,到中国历代皇帝的登…  相似文献   

18.
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外部化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需要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库的一个基础条件是要将员工的隐性知识外部化,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囚徒困境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建立了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并讨论了风险规避决策参与者的四种纳什均衡解。进一步的,从员工个人角度探讨了纳什均衡下的隐性知识供给,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讨论了帕累托最优的隐性知识供给,并分析比较了这两种状态下的个人贡献量关系。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给出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流程重组的多维性:中国企业变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程重组”作为一种激进地改变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方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从实施的效果以及人们对哈默思想的理解看,与哈默等的设想有较大的距离。流程重组这一出自美国的概念在与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时有较多的不尽人意之处,根据我们对江苏省近十家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组实践的考察,企业的变革与重组在中国企业中具有并不局限于“流程”的丰富内涵,将流程重组概念发展为包含制度、信息、知识等内容的多维重组过程将更能反映中国企业变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一种新型的、有别于传统意识形态的统治力量和工具,它使人丧失了主体性,造成人类社会的物化和异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性进行巧妙辩护。哈贝马斯的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即它使人类认识到科学技术也有负面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他夸大了科学技术中价值因素的作用,错误地认为科学技术是剩余价值唯一的源泉,片面地阐述科学技术的本质。这启示我们,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要加强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要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