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情是基础、依据;教师,情是主体、关键;学生,情是宗旨、目的。“三情”共振,佳境才能迭出,而连结情感线教师需先有激情。披文入情,应注重挖掘教材的情感资源,选准学生的动情点和共振兴奋点。而教学中精心设疑,触及情感,激发“愤”、“悱”情境,优化共振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顾舟 《山东教育》2010,(5):36-36
一、以“师情”牵引“生情” 首先,教师讲课时,其感情不能与文本中的情感有很大距离,起码要接近,只有当书中情、教师情产生“两情共振”,才能与学生情产生“三情共鸣”,这样才能创造课堂最佳气氛。其次,教师讲课时,要精神焕发、兴致勃勃、情绪高昂、热情满腔。上记叙文一类的课,像动人的艺术家;上说明文一类的课,像严谨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具有自身特有的本质,教师首先应依据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情思,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情共鸣”。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后,教师要适时创设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情勃发中发展言语能力。情,语文课堂之“魂”,依附语言文字承载;言,语文教学之“托”,凭借情思而鲜活。教学应使两者互为一体、和谐共振,以彰显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4.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洪洲 《山东教育》2002,(29):44-45
卡特金曾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求教师讲明道理,更需要教师以饱满之情全方位多角度激发起学生学习之情,即进行情感教学。因此,教师、学生以何种姿态、心理和情感进入教学角色,对情感教学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达成尤为重要。一、学生:亮化心情,平展心田迎春光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固守“学生”角色,不越雷池一步,以灰暗的心情、消极的态度,等待教师大驾光临;从“讲政治”的高度谛听教师的“谆谆教导”,…  相似文献   

6.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09,(45):54-55
世间的万物只要运动就会有节奏,一堂教学活动的课也有节奏可循。提倡教师在要有“精”、“气”、“神”,就是要求教师具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传神的神态。而墨香飘逸的每一篇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篇篇的文章,更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在教学中,只有这三情的交融与和谐统一,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振。才能使教学精彩灵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情感生成的相关原理,注重情感节奏的生成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一、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师表的品质,才能以自己的炽热情感去撞击、激发、诱导学生的情感;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对教学的要求,把“书情”与“学情”统一于“教情”之中,才能确立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育和教学的规律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的理论,才能在素质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陆惠新 《广西教育》2005,(7B):68-68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融合过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以“情”动人,才能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  相似文献   

9.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故然很多,但师生问的情感交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或以形传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或以情传情.以教师之情感染学生之情;或以声传情,以自己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当然,赞美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作者“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需“披文以入情”。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读者.还是作者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粱.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不仅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满含激情地投入到每一篇课文中.认真把握文章的风格和基调,要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从而使学生感悟文章的真谛,陶冶其情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情感共鸣和思维共振,能达到教与学的相互和谐,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一、以情激情,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对教学的满腔热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喜爱之情。因此,教师不仅要满腔热情、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手段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用教师真挚的友爱之情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适时对学生激励性评价,如“妙极了!”“你真能干…  相似文献   

12.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能使学生听懂和理解音乐作品。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感式”情境 ,激发学生乐学的积极心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 ,是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 ,其中知为基础 ,情是动力 ,行是归宿。实现知、情、行三者的有机统一的关键在于能否将认知转化为信念。有了信念 ,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而形成信念必须培养学生与知识相适应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心灵共振” ,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途径 ,设法使…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首先要有浓厚的“数学情”;二、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情”;四、教师要巧妙设置“陷阱”,激发学生的“数学情”;五、教师要善于引发和保护学生的“数学情”。  相似文献   

16.
季艳华 《学苑教育》2012,(17):40-40
语文学科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着力构建“情感共振的课堂”,引导学生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入感知作品憾人心扉的感染力,以情施教,教师、学生、文本共振,实现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体验”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①情感化身——以情感为核心,深入理解教材。②情感桥梁——运用情感语言,发挥主导作用。③情感转移——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课堂。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小学生怎样作文时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有“感”而“发”,不能忽略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表达前人没有表达过的情绪和思想,不能设“禁区”,束缚小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