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类古老的文化传统都离不开神话、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如果从追溯学的角度看,科学分离于哲学;哲学催生于宗教;宗教和艺术孕育于神话。随着历史的发展,作为文化源头的神话日趋边缘化。宗教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艺术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科学作为一种认知表达,构成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哲学发展到近代,力图从世界观高度融科学之真、艺术之美和宗教之善于一身,从而逐渐获得了人类文化的统帅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从教育目的和功能方面看,具有培养本民族人才,传播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从国家教育资金投入上看,具有倾斜性;从办学主体看,具有宗教人士办学的积极性;从教育管理方面看,具有专职性和复杂性;从教育发展水平看,民族教育具有低汉语水平和不平衡性;从办学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看,具有多样性;从学校布局方面看,具有分散性;从教学时间上看,具有灵活性;从教学语言和文字上看,具有双语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类的心理构成出发,把人类情感区分为功利感、道德感、理智感、宗教感和审美感;并打破传统的界定方法,独辟蹊径,从指向对象、所由产生和宣泄的心理渠道、内在特质、表现特征、正负两极等维度,对各类情感试作分析比较,认为审美感是其它各类情感的中和,是人的本质丰富性的激活。  相似文献   

4.
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其里层以堂屋神龛为核心构成宗教崇拜圈;其中层以建筑图象构成哲学符号因;其外层以山川“风水”构成宗教哲学氛围圈。它们以物化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宗教特点之比较王连夫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代的旧式农民运动,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而且它们从始至终皆是以宗教为旗帜,宣传、组织和发动斗争,然而,两者在宗教方面表现出各自极其鲜明的特色,这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何为“宗教”至今尚无完整的定义,从其本质性定义方式而言,宗教就在于它是一种绝对的依赖感。最好被描述为一种建立在宇宙与人类和谐的信念上的情感;也可以说宗教就是我们称之为虔诚的谦恭的心态,它缘自于对高于人的神的力量的体验与感觉。本试图对宗教构成要素之一的宗教信仰的情感基础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赖红卫 《重庆师专学报》2002,21(2):31-36,78
此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研究方向,并借助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隋文帝杨坚的性格,通过对隋文帝日常言行的分析,以其性格的矛盾性为基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剖析了他的性格特征。从性格类型来看,隋文帝既有内向型又有外向型的倾向,而以内向型性格类型占优势;从政治、宗教感情来看,他的宗教人格与政治人格矛盾地并存于一身,宗教人格并不妨碍政治人格的实现;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从经济角度看,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从用人为政方面看,统治前期知人善任,后期多疑善猜,终受蒙蔽;从统治手段来看,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宗教学家F.X.斯特伦认为宗教生活所具有的个人特征至少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影响了信仰的生活态度,这一点在其论述自己的态度感受和情感时表现出来;作用于信仰对其他具有不同深度信仰的人的了解;在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仰又是旁观)的学指出自己的宗教研究课题,并下工夫解释它时起一定的作用。基于这点,通过对林语堂的生平与宗教的因缘,以及对其有关宗教化论的举隅,来诠释他的基督教的情结。  相似文献   

9.
纵览这些年思想政治教育著作类出版物,从内容表现的特点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日渐兴旺的专著,它们基本上都以学理阐述为主,有理论感和有思想性,其中一些开始吸引人们的关注;二是大量的专业课程教材,它们遵从并体现着教材的风格,有学理性和知识点,通常是专业类师生关注的对象;三是近年来大量涌现的论文集或专题研究文集,它们内容丰富,在同一本著作中可能有理论阐述的文章,也有经验总结和工作研究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自传和小传都是传记,是用叙述和描写的方法为人立传的记叙体。从入传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两种:即他传和自传。从表达方式上看,可分为记传和评传;从使用场合和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实用性传和供读欣赏的传。无论是什么传,都要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自己(或别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经历、业绩、工作成就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表现一种思想情感,和读进行交流,给读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儿童文学面临着大众传媒对儿童和文学的双重消解。另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儿童审美趣味和心理特征,以及阅读媒介的种种改变,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和提升造就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短信并不能笼统地被称为文学,冠之以“短信文学”。短信文学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短信,短信文学是指文学性短信,指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短信;短信文学也是一个文体术语,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富于意味、用于手机交流的文本样式。以“短信文学”而不以“文学性短信(或文学短信)”名短信中具有文学性的那部分,是因为它具有区别文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任何批评方法一样,以接受美学为基础、侧重读者为中心的接受批评方法对文学消费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接受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它使文学商品化加剧,有可能促进文艺繁荣,又可能使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比例失调,导致批评过程中价值的流失。  相似文献   

14.
<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同简·爱、苔丝等其他人物形象一样,已经脱离作品而存在,早已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象征符号.论文从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权利话语理论,从男权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罗切斯特,从而得出结论一方面,他始终受着社会权利话语的威压,是父权文化的牺牲品.但同时,他又对妻子伯莎及恋爱中的简·爱充当了不光彩的压迫者的角色,成了夫权文化的帮凶,是一个打着时代文化烙印的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文革”以后,当代作家的创作观念不断地变化发展,它逐步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大致的发展轨迹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当代作家一方面抱着极大的现实干预热情,以文学参与了历史清算、现实调整、文化重建的工作;一方面又有感于过去文学与现实贴得太紧,得不到自由发展空间的教训,开始有意识地追求文学走向自身,为文学而文学的创作成为一股重要的理论与创作潮流。  相似文献   

16.
文章着重阐释的是欧美涉法文学在写实艺术方面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如涉法文学既运用法律写实的方法呈现法律严谨,又用客观写实的方法反衬法律的不公,更用主观写实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理想;涉法文学既用批判讽刺的手法抨击现实,更用怪诞讽刺的手法在读者心理制造嘲笑憎恶的反映;涉法文学在运用心理刻画方面则可谓"犯罪心理学"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学时尚化、流行化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文学"明星化"现象出现于文坛。它一方面使文学与大众日益密切,促进了文学的丰富与繁荣;另一方面却使文学过分的与商业结合,造成了文学内在性缺乏和作家自主创作个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新宠,是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学现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和消费社会的转型,网络文学也据此作出了自适性改变:一方面它因无法疏离"图像转向"的时代而不得不与图像频频联姻,另一方面它又因无法避免消费社会带来的挑战而不得不与"符号消费"彼此依附。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对网络文学的"文学性"成分加以考察,对此双重语境加以审视,能够管窥网络文学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9.
一方面,图书传播对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文学繁荣又推动了图书事业的发展与传播。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图书传播的特征、图书传播的主要方式以及图书传播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等三个方面,对魏晋南北朝图书传播与文学发展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西方接受美学中关于文本“空白”的理论 ,从语义空白、内涵空白和价值空白三个方面 ,对文学翻译的再创造及其“度”进行分析 ,并指出文本“空白”促成了文学翻译的再创造 ,同时 ,文本的确定性也规约了再创造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