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礼全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他在逻辑中引入语境的概念,提出形式逻辑要结合自然语言,开创了语言逻辑的研究,完成了语言学与逻辑学两大学科之间的过渡与结合,扩充了语言学理论的能量,丰富了逻辑学研究的内容,他是我国语言逻辑的倡导者与开拓者。今天,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人们在逻辑的框架内去描述自然语言的特征,因此,对自然语言进行逻辑研究的应用价值十分明显。人工智能的研究,人机对话,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等课题,都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精细的逻辑分析,准确的逻辑刻画。语言逻辑的提出,为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提…  相似文献   

2.
推理是逻辑学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谓推理,就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逻辑学研究推理的性质,首先要研究推理的逻辑性与正确性问题。把握推理的条件,正确进行推理,是学好逻辑知识,提高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本文拟对推理的逻辑性、推理的正确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同行指正。一、推理的逻辑性问题所谓推理的逻辑性是指推理是否合乎逻辑,即一个推理形式是否有效的问题。“推理,既反映前提和结论在内容和意义上的联系,又反映前提和结论在形式结构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全面理解概念,正确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李琦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45-48
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之争由来已久。弗雷格和胡塞尔等人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在20世纪初期的逻辑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度导致心理主义陷入绝境,为逻辑学涂上了浓厚的反心理主义色彩。然而,反心理主义理论自身困难重重,加上当代逻辑学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心理逻辑的产生,使逻辑学中的反心理主义色彩渐渐淡去,反心理主义的统治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自然语言逻辑与形式语言逻辑(命题逻辑等)的差别,主要在于一个研宄自然语言指号系统,一个研究形式语言指号系统,而两种指号系统的重要差别表现在语用方面。语用学与自然语言逻辑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形式语言逻辑是语义逻辑,那么自然语言逻辑是语用逻辑。作为语用逻辑,着重研究语用推理,如行事推理、语境推理。  相似文献   

6.
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机器自然语言理解的本质是在形式化的自然语言基础上,用形式化的逻辑工具和形式化的知识去输入文本进行释义和推理。如何提高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易逻辑”是高中新教材中新增添的内容 ,中学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部分知识 ,使得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出现了歧义 ,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 .笔者将就这部分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 .1 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简易逻辑的地位与作用简易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知识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思维规律的基础科学 .逻辑学分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 ,前者是以辩证法认识论的世界观为基础的逻辑学 ,而后者主要是对思维的形式结构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类似于语法的工具性学科 .逻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推理 ,推理的基本单位是概念 .通过概念对事物是…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周礼全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形式逻辑要结合自然语言,标志着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产生。这一思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他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的影响下,在当时我国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逻辑学学科发展的重视和鼓励下,在1957年之后的反右风暴和1958年至1960年"左"倾错误泛滥的夹缝中酝酿形成的,是20世纪50至60年代的逻辑大讨论中产生的一个杰出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是以思维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工具性科学 ,是各门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 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国际经济主导地位的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高度发展基础上的 ,不论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还是科学理论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 ,都离不开逻辑的参与。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逻辑学在新世纪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的主题是推理。根据经验所进行的推理属于经验逻辑研究范畴,类比和归纳是经验逻辑中主要的推理模式。类比的显特征是“以一推一”,归纳的显特征是“以一推全”或“以少推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逻辑学研究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逻辑,之后导致西方逻辑工具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危机。在中国,演绎中心主义的逻辑观的形成,至少开始于本世纪初期,这种逻辑观影响我们的教育观,知识观、理性观、智力观和能力观,在演绎中心主义的逻辑观下,归纳逻辑自然也不是逻辑,我们主张应该形成一种广义的、包容的,有助于中国逻辑学朝着多元格局的发展,能够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尤其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辩护的大逻辑观。  相似文献   

12.
逻辑和语言的研究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几个领域。在语义领域,其主要理论有蒙太格语法、广义量词理论、话语表述理论、情境语义学和类型逻辑语法。这些理论自上世纪下半叶诞生起就呈现出逻辑和语言研究的交叉互动:尽管在形式语义学框架内逻辑始终强势影响着自然语言的研究,但自然语言的丰富性通过形式语义学的研究也一直作用于逻辑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现代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通过自然语言来分析逻辑语用,使我国的逻辑体系出现新的研究趋势,扩大了逻辑研究的范围。文章从语用学角度考察语言,提出语言三视维度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旨在分析语用学的逻辑机理。分析了周礼全的语用逻辑思想,提出了一些新的逻辑概念,例如逻辑的"顺势"与"动势"。逻辑语用学是分析哲学的一个根本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哲学理解而达到的,而语用学又包括对符号使用者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研究,可见,语用学总是脱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及应用也日渐成为逻辑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而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是体现思维活动的具体成果,它与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逻辑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它在文章的四要素——主题、材料、结构和语言中各有所用,不容忽视,为写好文章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工具。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深层逻辑语义再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过程。若仅仅是从原语表层逻辑关系到译入语表层逻辑关系的转换,就会造成翻译失误。要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译者须透过原文的表层逻辑关系,分析原文内在的、隐含的逻辑语义,再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将这种深层逻辑关系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从属于自然语言系统的形式逻辑系统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是永恒发展的,它不可能被包含在人工语言系统的数理逻辑系统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休谟认为人的归纳认识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而是一个习惯心理过程。罗素为解决休谟问题而提出归纳原则。金岳霖等人力图证明归纳原则是永真命题,但未对可能命题作出语义解释。该文用欣迪卡的认知逻辑理论及其模型集语义刻画归纳推理,证明罗素的归纳原则在这种逻辑中是有效的。我们还得到另一个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对概念、判断、推理的研究,提供一种思维的准则。思维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凝聚着思维。因此,逻辑研究思维,离不开语言。逻辑对思维的准则要求,也就成为语言表达的组织规律和语言表达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哲学观点看 ,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 (如ID3和GOLEM)表明 ,培根的机械归纳方法与波普尔的证伪方法具有互补性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 ,作为非经典逻辑的现代归纳逻辑正在向AI领域拓展。通过与PROLOG的类比 (它将控制引入计算机逻辑 )表明 ,存在着作为推理 +控制的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