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芦沟桥事变。8月13日,又进攻上海,中国军民奋起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一爆发。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便发表了《关于援助中国抗战的决定》,指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正是世界无产阶级、全体先进人类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7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提出了实行全面抗战的八大纲领,把实施"国防教育"列为其中第六条,要求"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与教育制度。不急之务和不合理的办法,一概废弃"。1938年4月,陕甘宁边区国防教育会在延安成立。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做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该决议成为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国防  相似文献   

3.
卢沟桥事变和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侵略计划,突然向位于北平城西南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中国由此开始了连续八年的全国性抗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向北平附近宛平县的卢沟桥发动进攻,8月13日又向上海发动进攻,两地中国军民奋起抗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关于国共合作的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7年8月25日,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抗日的根本方针。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为错综复杂。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的关系是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侧面。认真剖析这一时期蒋、汪集团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一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初期,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即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和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了不同的政治主张。英美派蒋介石集团的基本主张是联共抗日。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这是国民政府多年来在对日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日寇进攻上海后,8月14日,国民政府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在行动上,蒋介石集团这时抗战也是比较积极的,曾经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平津战役、上海战役、忻口战役等,给日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日本帝国主义看到中国决心抗战,就一面加紧进攻华北,一面到处挑衅,并于8月9日发生了上海虹桥机场事件。借口要求南京国民政府撤退上海保安总队以压服中国的抗日运动。国民政府为扩大战场,造成全国抗战的形势,就乘机主动将驻在苏州的张治中部的3个师迅速支援上海,迎击敌人对上海的进攻,“八一三”上海抗战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通常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组织了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歼敌40余万,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卢沟桥抗战是八年抗日战争第一战。日本侵略者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于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件,炮轰宛平城;随后对北平、天津等地的大举进攻,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应战,进行了拼死抵抗,直至7月29日、30日平津相继失陷。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在疯狂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同时,日军再次对淞沪…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也是日军全面进攻中国的开端。事变爆发后,日本集中了28个师团的兵力,同时向华北、华东猖狂进攻,企图会师华中,一举打垮我国军队主力。在华北战场上,日军于7月底占领北平、天津后,为扩大华北的战争,以平津为据点,采用大范围外线的速决的战略进攻,沿铁路线长驱直入夺取大城市的作战方针和迂回包围的战略战术,兵分四路,一路由平绥路、同蒲路进攻山西;一路由平汉路进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胶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7,(2):35-52
学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全面抗战起点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主流观点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为起点,另一种观点是以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攻北平南苑为全面战争起点。日本方面称卢沟桥事件为"军事事变",称察哈尔—平西战役、华北会战为"华北事变",战争扩大到中国南方后改称支那事变,其意在否认侵略,推卸战争责任。正确界定事变与战争的概念,把握二者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全面抗战的起始时间不仅有着厘清史实发展脉络的学术价值,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由卢沟桥事变而引发的察哈尔—平西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阶段性标志地位,经此一役,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从华北、华东、华南全面向中国发动进攻,国民党政府被迫偏安于以重庆为中心的大西南。此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  相似文献   

11.
课本第63页:“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也犯下了滔天罪行,仅1937年底在南京一地,就有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遭到血腥屠杀。”“1937年底”笔者认为应正确改为“1937年底至1938年初”。1937年八·一三淞沪开战后,日本疯狂进攻,威胁南京。在上海沦陷之前,国民政府于11月19日宣布迁都重庆,由于蒋介石的错误抗战方针和指挥的错误,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占领,日寇进行了灭绝人性持续六个星期的杀戮,由此推算南京大屠杀结束时间应为“1938年1月下旬”,而课本中的“1937年底”明显是不准确的。关于“南京大屠杀”$湖南省炎陵一中@张甲兴…  相似文献   

12.
[点拨]1937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此后中国亦进入全面抗战阶段,第1、2幅图分别是七七事变之前和事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丰碑上,默默镌刻着流金岁月,那些闪烁着光辉的英雄形象,深深埋植在人们的心坎里。1937年7月7日,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永远不该忘记,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八年抗战,为  相似文献   

14.
抗日根据地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到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这次战争从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时,炮轰宛平县城,29军英勇抗击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为止,经历了8年时间,故称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15.
芦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就开始了。但是,多次局部抗战,包括1933年的长城抗战,1936年的绥远抗战,都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7月7日夜日寇向芦沟桥中国守军的突然进攻,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努力,得以再度与国民党合作,从而最终促成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对此,在纪念“七七”抗战五十周年的今天,我们愿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6.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集结部队,向驻守在闸北宝山路和八号桥的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战,淞沪战争揭开序幕。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日淞沪战争正式发生在8月14日。一、“虹桥事件”——日本增兵上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北平、天津等华北地区,近卫文麿内阁批准日本军方提出“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的速战速决计划,日本悍然决定全面侵略中国。7月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40万军队用于侵华战争,要用武力灭亡中国。8月7日,日本政府又召开四相会议,根据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之灾。美国罗斯福政府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采取了消极的对华政策。随着与日本法西斯矛盾的不断加剧,美国对华政策逐渐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国际局势及我国抗战形势的变幻,美国出于“先欧后亚“战略的考虑,又再次改变了对华立场。本文对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12月8日期间内,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7月至1941年6月),苏联对中国抗战持双重态度,即一方面援助中国抗战,一方面对侵略中国的日本又尽量级和关系。苏联对中国抗战的这一双重态度,是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为前提的,但在客观上也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刃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对日本的态度是:舆论上谴责日本侵略,但在外交上又极力缓和同日本的关系。该时期苏联缓和同日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为避免影响苏日关系,将中苏关系发展水平限于互不侵犯条约程度上,使中苏关系难以向深层次发…  相似文献   

19.
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它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七七事变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七七事变,仅指1937年7月7日至7月8日,中日两军正式的交锋。广义的七七事变还包括7月8日到7月30日.中日间交涉和军事行动同时进行。战斗逐渐从卢沟桥扩大到平津一带,直至平津失陷。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36年8月,日本政府就把“确保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确立为“根本国策”。日本不仅要征服中国,还要“消除北方苏联的威协”,同时排除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势力,由日本充当在东亚大陆和太平洋的霸主。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然后以中国为基地,向北进攻苏联,向南与英美开战。但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