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史全文》或称《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作者不明,是成书年代较早的一部编年体贯通北南两宋的史书。由于它的北宋部分与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高宗、孝宗部分与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南宋光宗、宁宗部分则与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和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的时间范围重合,而南宋理宗部分与佚名《宋季三朝政要》及《宋史·理宗本纪》  相似文献   

2.
《湘山野录》《续录》和《玉壶清话》(又名《玉壶野史》)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僧人文莹所撰,多记宋太祖至宋神宗时期的掌故,间亦涉及五代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中曾采拾该书的记载,足见其颇有史料价值。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该三书的点校本一册,不久,先后有钟振振同志撰《读(湘山野录)札记》(载《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0期)、薛正兴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本补议》(同上刊物第199期)、李裕民同志撰《〈湘山野录〉〈玉壶清话〉点校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以下简称《吏科史书》),近期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 该书是“吏科”在办理官员上呈题本文书过程中,逐日下科的红本内容,摘录、编纂而成的第一手资料。该书可分为官制与职官两部分内容:一、有关“官制”方面的材料。包括:  相似文献   

4.
搜集资料,采摭异闻,兼收求是,勒为长编,是编辑工作中常见的一个重要而艰辛的过程。南宋史学家李焘本司马光所创体例,用四十多年时间,编撰北宋编年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九百八十卷,显示了谨严的编辑家的工力和风范。李焘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他少年时代遭逢国难,金兵攻破汴京,徽,钦二帝被虏,北宋覆灭,南渡君臣偏安求和,立国于风雨飘摇之中。李焘慨然有志驰驱,报效多难的王国,二十岁时著《反正议》十四篇,《宋史》本传说,“皆救时大务”。绍兴八年(1138年)登进士第,授成都府华阳县主簿。初未到任,读书本县龙鹤山,立志研究学问。过了很久,才赴华阳。当时奸相秦桧专权,李焘拒绝奉承攀附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  相似文献   

5.
长编体产生并确立于宋代史学家利用档案编修当代史的过程中,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创制立范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编法略有所知,但对长编体却知之甚少。为此,本人略陈管见,以教同仁。一、长编体的创制历程长编体源于长编法,长编法创制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步骤是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削定稿。由此可见,长编只是司马光组织编写《通鉴》的一个编纂步骤,其重点是依据丛目的规范和指引,对事目下附注的全部史料进行鉴别、筛选,并抄目排列,成为《通鉴》的史料汇编。长编既是作丛目的直接目的,又是撰写《…  相似文献   

6.
北宋四大类书之一的《文苑英华》所辑文献十分丰富,但收录过杂,讹误众多。南宋彭叔夏、周必大等人重作校订,并将校订成果整理成《文苑英华辨证》一书。该书将校勘《文苑英华》时所发现的数以千计的脱漏舛误及体例上的一些缺陷,归纳为用字、事误、人名、官爵等二十类。这部书内容详实、体例严谨、考证精良,不仅纠正了缡纂《文苑英华》时所产生的错误,而且在体例上开创了“校倒”的先河,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优良传统,无愧为“校雠之楷模”。  相似文献   

7.
《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1115-1184)撰,编年体史书,原九百八十卷,总目五卷,举要六十八卷。今本五百二十卷。原书成后,因其"卷帙最多,当时艰于传写,书坊所刻本及蜀中旧本已有详略之不同。又神、哲、徽、钦四朝之书,乾道中只降秘书省依《通鉴》纸样缮写一部,未经镂版,流播日稀,自元以来,世鲜传本。"至清康熙初,昆山徐乾学始获宋刊本于泰兴季氏,凡一百七十五卷。然所载仅至英宗治平而止,神宗以后仍  相似文献   

8.
有宋一代国家藏书事业极为兴盛,其国家藏书之地统称为馆阁。宋代有关馆阁藏书著作主要有五部,北宋有二部:宋匪躬的《馆阁录》、罗畸的《蓬山志》;南宋有三部:程俱的《麟台故事》、陈骙的《南宋馆阁录》、不撰人的《南宋馆阁续录》。南宋三部至今尚存,或有其辑佚本,北宋的二部却全部散佚。笔者近年从事文献整理工作,在群籍众书中搜罗爬剔,共辑录《蓬山志》佚文41条,近7000字,虽非全璧,但于研究北宋国家藏书事业不无裨  相似文献   

9.
诗文评论及史学评论类著作出现较早,唐吴兢《西斋书目》始设"文史类",专收诗文评论、史书评论著作,为北宋官修目录所沿用.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从"文史类"内析出论史者,创设"史评类","史抄类"亦渐被析出.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首次提出"诗文评类","文史类"被取而代之.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兼取众目之长,同时增设"史抄类"史评类"诗文评类"三大类,突破了先前文史相杂的观念,进一步厘清了史评、史抄的界限.《四库全书总目》则对此类文献作了最后的界定和归类.  相似文献   

10.
张秋娥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3):143-146
《类编标注文公先生经济文衡》从朱熹语录、文集中选文分类辑录其论道论政言论,是一部重要典籍。关于该书编者,古今著录分歧较大,或为南宋滕珙,或为南宋马括等。从该书宋版中的两篇序言和马括生平等方面分析,该书编者应为马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国家图书馆及近年来的中华再造善本目录等将该书编者著录为宋滕珙,当为错误,应予改正。
  相似文献   

11.
(八)史评1.“史评”类目的设立与史评体史书评论、考辨史事与史书的专门著作,称为史评体史书。“史评”作为史部类目,是南宋晁公武私撰书目《郡斋读书志》首先设立的。类内著录图书二十三部,视其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评论著作,如刘知几《史通》、吕大忠《吕氏前汉论》、杨桔甫《三国人物论》等;二是考辨著作,如刘放《东汉刊误》、吴旗《唐书辨证》与《五代史纂误》等;三是注释著作,如司马贞《史记索隐》、窦苹《唐书音计卜等。晁氏之前,注释类著作,大都随本书著录;评论与考辨著作,或随本书著录,或著录于“杂史类”。如《…  相似文献   

12.
一本书摆在面前:《沫若自传》。依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以下简称《中图法》第二版),这本书应该归入何类? 无疑,这是一本传记,中国人物传记。在K82类一看就可以定下来,往下位类细分,则要根据郭沫若是什么人物而定。我们首先想到,郭沫若是文学家、诗人、戏剧家,该书可以编为K825.6;或者认为郭沫若又是科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该书也可以编为K826.1;如再认为郭沫若是历史学家,该书还可编为K825.8。但一查统编卡,该书被编入  相似文献   

1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1):114-120
清人黄以周等人从南宋人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中摘录史文,编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今残本《永乐大典》所收录的《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还残留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所未有的史文,凡计四条;亦有今辑本《续资治通鉴长编》所未能收录的条目两条,共计一千余字。黄以周等人在利用《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时,未能从《永乐大典》里把此部分史文辑出。另外,黄氏亦未把今本《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全部史文摘抄出,还是有所缺漏。经核对两书,发现近有二千五百字左右的遗漏,此部分文字集中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八、卷一二〇,应是黄氏等人之"无心的缺漏"。此部分遗漏的文字,抑或有益于补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  相似文献   

14.
从几个方面对朱南的《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评介 ,认为该书是标准化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代目录著作中的史部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渊阁书目》、《国史经籍志》、《百川书志》、《万卷堂书目》、《世善堂藏书目录》、《玄赏斋书目》、《澹生堂书目》等明代官私目录著作中史部分类的考察,明代史学在目录学著作中的体现亦可考见。这些史部类别的设置,对传统目录著作史部分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而一些新类的出现,不仅反映着史学发展过程中史书部类的变化,从中亦可窥见明代史学发展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6.
《庆元条法事类》是一部由南宋谢深甫等编纂的法律书籍。该书始修于嘉泰元年,成书于嘉泰二年,为南宋法律资料的汇编。其特点在于以事分门,门下分类,每类汇集敕、令、格、式、旁照法和随敕申明。其中文书门作为一个类别,单独对南宋的文书档案工作进行了规范。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对文书档案工作意义的深刻认识,也为文书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宋代学术以理学为特色,与之相应,在史书的修纂中形成了义理史学一类,以孙甫《唐史论断》、范祖禹《唐鉴》、朱熹《资治通鉴纲目》等书为代表,主张在史学中以微言大义为旨,不太重视历史事实的考据。但是此类史书在宋代史学史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占主要地位的当属以求真求信为目的的考据史学,这类史著包括在修史过程中附录考史成果的《资治通鉴考异》、《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考异等,这些著作在宋  相似文献   

18.
《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哲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书。历代学者解释《周易》的著作很多,最早的《周易郑注》(东汉郑玄注)亡于南宋。后经南宋王应麟从诸书中搜集、整理成书,名《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郑玄字康成),大体上保存了郑氏的《易注》。今存其书最早之本,是元至元六年(公元一三四○年)庆元路儒学刻本,现存北京图书馆。主要的通行本还有魏王弼、晋韩康伯的《易注》和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  相似文献   

19.
参照系统,体系分类法也有,一般是指那种纵向尚可、而横向不足的类间关系。主题词的参照系统则是一种深广的更高层次的逻辑序列。试以《汉语主题词表》(以下简称《词表》)为例,在极为综合、规范的条件下,主题词的、亦即《词表》的参照系统,是由六个参照项(用项、代项、分项、属项、族项、参项),六种参照符号(Y、D、F、S、Z、C)所对应的三类语义关  相似文献   

20.
张世南,字光叔,南宋时人,以《游宦纪闻》知名于世。《游宦纪闻》十卷,四库馆臣曾以"宋末说部之佳本"见评,后世亦奉为笔记名品,为学人所重。但关于张世南其人其事,由于史书阙载,历代学者未有考证,致使存疑至今。笔者近见《故知辰州大夫张君墓志铭》一文(下文简称《墓志》),载南宋魏了翁所撰《鹤山集》,铭主实为张世南之父张大训,其中提供的线索有助于解决张世南家世生平方面的问题,对于澄清《游宦纪闻》中的一些疑点也至为重要。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