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余梅 《上海教育》2014,(4):112-112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语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语文课程的可资利用的一切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各种资源和学生本身。它既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对象,也是语文课程实施的载体。教师多渠道合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充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手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综合性学习依赖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综合性学习对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建立开放性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道华 《考试周刊》2011,(45):27-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师倡导的适合新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  相似文献   

8.
陈彦妤 《现代语文》2013,(8):157-15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考试仍然是语文课程评价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探究创新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了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和要求。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了学生自主、合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涵,扩展语文课程外延。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学生的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在教学时,教师往往过分依赖课本和教参,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和言语规则"的基础上,学会"精确妥帖"、"有创意"的表达方法与艺术,让学生"心里所要  相似文献   

16.
从影响语文课程教学的因素看,语文课程教学要素包括教学环境(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我们称之为教学语境)、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等。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向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开放。  相似文献   

18.
陈军燕 《文教资料》2009,(13):151-153
当前,中职语文课程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学校、学生不重视,课时逐渐减少.其实,中职语文课程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改变中职语文课程边缘化的趋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三个层面就要共同努力,以积极推进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国家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规定了语文课程所应该培养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科育人价值和学科核心素养,其主体是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一、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种类型“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理想的情况,语文课程目标应该得到明晰的表述,以使大家对目标的内涵有一致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钱宏庆 《文教资料》2005,(36):67-6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更新教育观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创设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学习过程和适合于学生主动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