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陈沪铭 《上海教育》2006,(11B):34-35
科学和艺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对范畴,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历来,人们把科学与艺术看作人类文化的两翼,这对情感与理性、物质与精神的双生子已经穿越了5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见证了人类世界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和革新,从人类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人才培养必须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物理学的奠基者爱因斯坦都在思考着艺术和科学的关系,由此产生了两者之间的争论。但不管孰轻孰重有一点不可否认: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必然。科学是探索人类物质世界的学科;艺术则在人类精神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两者的紧密结合,而唐三彩瓷板壁画就能体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艺术关系的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经历了一个一体—分化—再融合的过程。科学与艺术在物质、心理和本质层面存在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三位一体的,在三个层面之间层层递进,彼此渗透。幼儿园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应该实现科学与艺术在物质、心理和本质层面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两种方式,都来源于社会实践,都必须运用想象力,发挥创造力。人类对艺术与科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艺术走向繁荣、不断变革的有效推动力。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能够促进彼此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科技进步促使艺术更加大众化、多元化、时尚化,充满激情和欲望的艺术实践为科技创新带来灵感和快乐体验,有利于人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两种方式,都来源于社会实践,都必须运用想象力,发挥创造力。人类对艺术与科学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艺术走向繁荣、不断变革的有效推动力。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能够促进彼此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科技进步促使艺术更加大众化、多元化、时尚化,充满激情和欲望的艺术实践为科技创新带来灵感和快乐体验,有利于人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属性,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也在发展,审美文化的多元性、融合性是一种趋势,而要构建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美,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情感。《科学艺术结合构建人的和谐》一书熔科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为一炉,在深刻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本质的同时也展露了科学与艺术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 ,艺术和科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 ,但艺术和科学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 ,即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和科学在其历史演进中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交融互渗关系 ,正是这种积极的相互促进 ,使艺术和科学在各自的领域都获得了巨大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艺术欣赏与艺术教育的思考--写在获奖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是人类心智和情感的产物 ,它与科学一起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双翼。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曾形象地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比作一枚硬币的两面 ,他说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 ,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艺术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关系重大 ,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没有艺术 ,人类的文化是不完整的 ,也是不可想象的 ;没有艺术 ,人类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 ,人类…  相似文献   

9.
一、文化判断力的内涵及文化判断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括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信仰、道德、习俗,生活方式等。文化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终谋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文化是具有传承性的,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诗意课堂”的概念 人类认识世界(自然和社会)大体有两种方式:一是科学,二是艺术。自然科学的方法适用于物质世界的研究和认识,用于解读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至今难以成功。社会与人自身情与理、灵与肉的冲突只能用情感、人物、情节等等构成的艺术化方法认识和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古诗中的意象及其审美积淀欧阳冰人类对待周围世界有两种基本态度:科学的和艺术的。科学的态度即客观地、理性地认识周围世界,以把握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部规律,艺术的态度则是主观地、情绪化地感知周围世界的表象,以与天地万物达成情感的交流与融汇。科学态...  相似文献   

12.
文艺感情性是—个复杂而充满矛盾的问题,本文拟从审美序列和文艺内部矛盾两方面,探讨感情性在文艺中所处的客观地位及其意义。一按照马克思在论述政治经济学科学方法时的提示,科学、艺术、宗教,都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客观世界包罗万象,人类把握客观世界的方式当然不会是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分离的 ,正如李政道博士所说 :“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的部分 ,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人类没有将艺术与科学分开研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既是一位哲学家 ,又是一位科学家 ,他在雅典学院的门口写有不懂几何学的人不要进来的句子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匠达·芬奇当时设计了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至今仍为设计界视为典范 ;米开朗基罗主持设计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主体工程 ;拉斐尔在透视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科学与艺…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座壮丽辉煌的圣殿,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积淀,使这个殿堂拥有无尽的珍宝——那是科学技术的成果,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猿人告别树端直立行走,当猿人造出第一把最简单的石斧,当猿人第一次学会取火,人类就开始沐浴着文明的阳光。当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占星术崛起在世界东方,人类奏响了科学文化的序曲。当西方自然科学异军突起,当工业文明给近代社会注入了生机,当“千里眼”“顺风耳”“飞天”“钻地”实现了人们亘古以来的梦想,当克隆成为现实,当宏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初见端倪,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激动与兴奋。科学赋予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科学使人类逐步摆脱偏见与迷信的束缚,科学使人类获得了精神上的进步与解放,科学便利和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让我们走进科学,感悟科技。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不同方式,彼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都是当代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构成,是创新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为此,必须深刻理解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认识科学精神与艺术素养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在专业教育中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及艺术素养的形成,以塑造出创新人才完整、健全的创造性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6.
邹萍 《教育》2014,(30):57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文明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艺术亦不失为人类文明的反应器和推进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人们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人类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世界通过青铜器认识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而现代文明社会更是催生了许多特色和艺术成就。人类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更赋予了艺术深厚的人文气韵。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17.
文明的两翼(连载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主要形态,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兄妹,从产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人们对人类的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时候,科学和艺术各自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然而,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未被隔断,在保持着各自特征的同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早期,科学与艺术是结合在一起的,庄子在《天下篇》中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认为“判美”和“析理”是人类认识世界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周代教育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说明当时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并行的。不幸的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9.
艺术是人的本质丰富性的符号化。与人类心灵的三层面对应,艺术形象分为普通形象、典型、意境,审美感体现个体性、群体性和全人类性,艺术符号包含次语言、元语言、超语言,艺术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兼有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艺术作品具有感性外观层、认识评价层、哲学意味层,艺术鉴赏经历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的过程。与人类心灵的两系列对应,艺术是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掌握世界方式,艺术风格可分为优美、壮美和弱美,艺术形态于是有再现型、叙事类和表现型、抒情类,艺术发展也因之贯穿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20.
网络艺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艺术是难以分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的开发就是当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起点。由计算机艺术发展起来的网络艺术 ,标志着科学技术与艺术在新的文化历史时代 ,继摄影、电影、电视艺术之后又一次从探索人类的两个绝对抽象观念的对立中互相影响、渗透 ,最后走到了一起 ,也证明网络艺术在新的世纪所要积淀的正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