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常见的基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在识别过程中所遇到的计算量大、分类特征不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PCA+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并通过实验,利用ORL人脸数据库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容易受光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和PC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滤波对含噪人脸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通过PCA提取特征,最后利用最近邻法进行分类,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比传统PCA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人脸识别技术是当今社会中十分热门且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PCA算法作为一种人脸识别的经典算法,在人脸识别方面效果显著,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PCA算法在计算特征值时计算力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利用矩阵范数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约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量。经实验验证,在缩短了识别时间的同时也保证了识别准确率不降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在向量化人脸过程中丢失结构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脸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选取人脸图像经小波分解后的低频分量作为人脸特征的描述,然后用SVM和最近邻法构建复合分类器进行分类,在ORL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取得了比传统方法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针对人脸识别技术,提出了基于LBP和PCA的生物多模态融合的观点。在生物识别领域中,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性,同时降低了采样的复杂度,顺应了生物特征应用领域的趋势。由于单一的人脸或人耳可以提取到的特征信息较少,识别时易出差错导致识别率较低。本文为了提高人物的识别率,保证身份验证时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人脸人耳特征融合的识别技术。通过PCA算法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RFIC和人脸识别的ARM嵌入式安全认证系统。深入地分析人脸识别过程中的预处理,以及PCA和LDA等特征提取方法,利用MATLAB对人脸识别算法仿真,并比较特征向量个数以及分类器等因素对识别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针对单一模式识别的局限性,提出基于人耳、人脸的多模态识别,并应用PCA改进的SIFT算法对人脸、人耳进行特征提取,并在匹配层进行融合,有效提高了识别率。相较于传统的SIFT算法,改进的SIFT算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生物特征的模式识别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这些单一模式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由于具有一定非  相似文献   

8.
基于SVM的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 《科技广场》2006,2(2):18-19
该文使用PCA来提取人脸的特征,克服了K-L算法计算量大,计算耗时长的缺点。实验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特征提取时间。然后运用SVM来进行人脸识别。将两类分类问题的识别策略应用到多类分类问题,以ORL人脸库做的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PCA和AdaBoost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AdaBoost是一种提高任意给定学习算法准确度的方法,它有较高的正确率,不需要先验知识,只需要选择合适的迭代次数等。基于AdaBoost学习算法简单高效的特点,本文将PCA和AdaBoost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强的分类器,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采用ARM+Linux平台、USB摄像头作为图像采集设备,通过PCA算法识别人脸,在人脸库中搜索是否有对应的人,如果搜索到,则打开门;没有则发出报警声,提示管理员。  相似文献   

11.
王宇 《科教文汇》2010,(3):206-207
提出一种PCA和AdaBoost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AdaBoost是一种提高任意给定学习算法准确度的方法,它有较高的正确率,不需要先验知识,只需要选择合适的迭代次数等。基于AdaBoost学习算法简单高效的特点,本文将PCA和AdaBoost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强的分类器,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人脸姿态、光照和表情等各方面的显著差别,使人脸识别成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模式识别问题.主成分分析是模式识别技术中经典的特征抽取和降维技术之一.使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2D PCA)实现了人脸识别,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把图像矩阵转换成列向量进行处理,从而丢失了一部分特征信息,并且使协方差矩阵的维数很高、计算量很大;2D PCA直接在图像矩阵上进行处理,充分利用了样本类别的差异,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在ORL人脸库上利用2D PCA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D PCA优于PCA.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该算法利用融合的PCA和LDA算法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蚁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使用融合的PCA和LDA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提取压缩,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对人脸的分类精度和减少训练时间,使用蚁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并使用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人脸识别。在ORL人脸数据库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具有较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14.
人脸识别问题关键要解决的技术是光照问题及表情特证识别技术。对一系列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综合性描述,阐述了人脸识别已经取得的方法和研究成果,给出了人脸识别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4)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面部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现已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本文首先对深度学习和人脸识别的概念进行了简述,然后对现有领域主要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然后举出人脸识别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指出现有人脸识别方法的一些不足,最后对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介绍了一种基于指纹人脸识别的多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并针对传统的指纹人脸方法提出相应的改进算法。对指纹识别,本文提出采用局部归一化方法结合Gaussian滤波器来计算指纹方向,再对局部脊线补偿法(Loca lRidge Compensation)进行快速运算,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指纹识别。人脸识别通过定位人脸位置并且进一步提取人脸特征来进行匹配,使用LBP(Local binary patterns)算子对人脸样本进行局部特征提取,对LBP处理后的人脸图像使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降维,并采取了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分类器进行匹配,将指纹、人脸的识别结果在决策层进行融合,最后做出判断,从而得到准确稳定的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汪维东 《科技通报》2012,28(10):52-54
研究基于图像的人脸准确识别问题.人在佩戴眼镜的情况下,脸部受到眼镜遮挡,造成无法提取眼部区域特征,人脸主要特征丢失,造成识别准确率下降.为了避免上述缺陷,提出了少量特征相关性计算的人脸识别方法.对提取的人脸图像少量的特征参数进行非线性变换处理,获取特征向量权值系数.利用小波变换方式计算人脸特征相关性系数,通过少量特征相关性进行人脸识别.实验证明,这种眼部特征图像人脸识别方法提高了佩戴眼镜情况下,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稀疏表示的方法对人脸识别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率。小波变换把人脸图像分解为一幅低频人脸图像和三幅高频人脸图像,低频人脸图像代表人脸图像的全局(整体)信息,高频人脸图像代表人脸图像的纹理和边缘等细节信息。低频人脸图像在人脸识别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用正交投影的方法对低频人脸图进行识别得到的低频人脸图像分类隶属度。高频人脸图像在人脸识别中同样存在不可忽略的作用,用基于领域能量的方法把三幅高频人脸图像融合为一幅高频融合人脸图像,然后用稀疏表示的方法对融合图像进行识别得到高频人脸图像分类隶属度。最后把高、低频分类隶属度融合确定人脸图像所属类别,与传统人脸识别方法相比,进一步提高了人脸识别率。  相似文献   

19.
姜洪溪 《科技通报》2015,(3):192-197
表面的纹理特征常被用于目标的识别。这种特征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系统、监视、身份识别等。局部二值模式纹理特征方法(LBP)是最成功的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由于LBP的巨大成功,出现了许多LBP的变异方法,比如多层LBP、中心对称LBP、主LBP等。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种LBP的变异方法在人脸识别中的有用性。同时本文还评估了各种实际问题,比如光照变化、旋转、人脸图像表示的变化等在不同LBP人脸识别方法中的影响。基于实际人脸图像数据库的验证表明局部纹理模式(LTP)和局部衍生模式(LDP)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MATLAB环境下,取ORL人脸数据库的部分人脸样本集,基于PCA方法提取人脸特征,形成特征脸空间,然后将每个人脸样本投影到该空间得到一投影系数向量,该投影系数向量在一个低维空间表述了一个人脸样本,这样就得到了训练样本集。同时将另一部分ORL人脸数据库的人脸作同样处理得到测试样本集。然后基于最近邻算法进行分类,得到识别率,接下来使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人脸识别,最后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和最近邻算法进行综合决策,对待识别的人脸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