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学习能力、接近集群边界外知识能力的不同和在产业集群技术知识扩散中的贡献大小,将集群中的各个企业分为领导者、跟随者、外部明星和孤立者四种不同的认知角色,并按集群中不同认知角色的数量将产业集群分为明星集群、问题集群、金牛集群和瘦狗集群;进而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过程中集群类型的演进,为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在企业层面上的操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蒋天颖  孙伟 《情报杂志》2012,(10):201-207
构建了关系嵌入强度、知识吸收能力和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扩散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嵌入强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正向影响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关系嵌入强度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强度和技术创新扩散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现知识吸收能力在关系嵌入强度和技术创新扩散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还表明,对微型企业和初创期企业而言,关系嵌入强度对知识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扩散不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文章论证了从集群内部学习是集群中企业技术学习的主导途径,继而又指出,集群外部知识资源对于整个集群技术能力的更新和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因而需要集群中企业各级开展外向于集群的技术学习活动。考虑到集群中企业在经济实力和吸收能力上的差异,提出了学习的分工模式,即集群中的强势企业瞄准集群外部高新知识进行外向型学习,而弱势企业则从这些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后续扩散中学习,从而形成“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良性知识流动,以此推动集群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文献分析基础上,基于集群特征, 构建了以网络中心性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的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其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选取浙江省3个产业集群中11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实证验证。结论表明:第一,知识获取在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集群企业开放度是通过影响知识获取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第二,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创新绩效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起到调节作用,其中潜在吸收能力有利于强化企业从创新开放度中获取知识,而现实吸收能力则在企业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第三,网络中心性越高,集群企业开放宽度对企业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国集群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吴波  贾生华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45-1852
 面对全球价值链锁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强调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升级的关键作用。按照能力来自于经验的逻辑,从外部网络和内部创新两个方面认为开放网络为集群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新知识,拉动集群企业的知识吸收经验;战略先行意味着集群企业积极地进行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有利于推动集群企业的知识吸收经验;并且网络开放所提供的多元化的新知识为企业带来的新的成长机会,从而强化了集群企业的战略先行,因而战略先行成为影响“网络开放-吸收能力”关系的中介变量。利用浙江省5个制造业产业集群中的196家集群企业的实地调查数据,证实了网络开放和战略先行对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构建的积极作用,以及战略先行对“网络开放-吸收能力”关系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与技术的重要途径,以此提升企业的品牌绩效。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几个产业集群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与企业品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品创新和吸收能力在产业集群网络与企业品牌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且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GEM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组织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吸收能力和创造能力。从GEM模型的6个要素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如何增强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其竞争力,并就政府如何提高其竞争力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的理论观点认为,随着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人员流动和知识交流,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学习效应会得到增强。本文通过对临朐和大沥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探讨集群中技术扩散过程。结果表明,与现有的集群理论观点相左,在集群发展尚处于早期的临朐,集群内部技术学习效应明显,但在相对成熟的大沥镇企业间的学习效应却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主要不是为了实现技术突破,而更多的是对现有技术的模仿和追赶。正是这种企业行为特征决定了S型的扩散曲线在发展中国家集群中的适用性。由此,集群内部的技术扩散过程应成为理解集群形成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9.
摘要:龙头企业的知识扩散对区域创新的带动效果及其作用路径是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实践界关注的重要领域。已有研究认为,龙头企业知识扩散的创新带动效果受到扩散路径与中小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其中扩散路径通常被划分为基于非正式交流和基于协作关系两种。根据浙江省3个产业集群内的156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龙头企业知识扩散对本地中小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存在一个重要的条件,即知识扩散路径与中小企业吸收能力应当形成匹配。企业吸收能力弱时,龙头企业知识通过非正式交流进行扩散能够实现有效的创新带动。企业吸收能力强时,龙头企业知识通过协作关系进行扩散能够实现有效的创新带动。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介绍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知识扩散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述评.阐述显性知识基于Web2.0和基于引证网络两种常见的扩散模式,归纳非正式的隐性知识、分散在社会文化中的隐性知识、语义的隐性知识以及睿智的隐性知识的扩散特点.分析知识外化和内化过程.指出产业集群中企业高度密集的特点以及提升整体技术水平的需要,使得企业通过直接交流和技术扶持等方式促进知识扩散.根据扩散边界,将知识扩散划分为个人层次、企业层次以及国家层次.最后展望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邹波  张巍  王晨 《科研管理》2019,40(1):32-41
吸收能力是如何从个体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直是理论关注的焦点。与既往研究采取相对静态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基于个体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个体间知识共享是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275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本研究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知识交流平台和组织共同愿景正向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组织决策集中化程度负向影响组织吸收能力。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阮爱君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73-1583
外部知识搜索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正式-非正式知识搜索视角出发,探讨知识搜索宽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尤其是网络嵌入性和吸收能力在正式/非正式知识搜索宽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时所具有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61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网络关系质量和吸收能力显著调节正式外部知识搜索宽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结构洞显著调节非正式外部知识搜索宽度与创新绩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Most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clustering and the technological learning of firms have emphasised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er on the latter, and have focused on intra-cluster learning as the driver of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reverses those perspectives. It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firms’ absorptive capacities on bo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intra-cluster knowledge system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with extra-cluster knowledge. It appli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o identify different cognitive roles played by cluster firms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a wine cluster in Chi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knowledge is not diffused evenly ‘in the air’, but flows within a core group of firms characterised by advanced absorptive capacities. Firms’ different cognitive roles include some—as in the case of technological gatekeepers—that contribute actively to the acquisition, creation and diffusion of knowledge. Others remain cognitively isolated from the cluster, though in some cases strongly linked to extra-cluster knowledge.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re noted.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内知识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知识创新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本文首先分析知识创新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利用GEM的知识创新系统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政府需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在产业集群知识转移中角色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守明  赵小平  赵贺 《科学学研究》2007,25(Z2):375-380
从节点的层面进行分析,本文提出并检测了一个关于在产业集群中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理论框架。我们假定:(1)大学是一个知识库,集群中其他大部分的公司能从大学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2)从大学溢出的知识同以下因素是正相关的:大学知识的价值、接收公司的吸收能力、知识传输渠道的存在以及是否丰富。我们从在环同济产业集群中运营的企业和与这些企业有商业关系的大学教师、研究生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数据完全支持或部分支持我们提出的理论框架中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珠三角214家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营销导向既直接影响联盟绩效,亦经吸收能力施予间接影响;关系营销导向对知识创新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通过吸收能力间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地知识溢出(LKS)影响我国产业集群创新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普遍认为,本地知识溢出(LKS)是发达国家集群创新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集群创新,人们更强调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性,而本地知识溢出(LKS)却被人们所忽视。对集群中本地知识溢出(LKS)问题的西方文献做了一个较为详尽的梳理,通过建立概念模型,从吸收能力、知识来源和创新绩效三个方面设置了系列指标,并着重介绍了各指标的内涵及计算方法,对数据的采集、计量模型的建立等提出了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