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就是一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它与“缧绁”、“禁锢”、“奴役”区分了定义,与“摧折”、“愚钝”、“诓骗”划清了界限。它使活动主体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它使学子生活在劳动与  相似文献   

2.
一提语文课的诗意,有人会这样想,这不是把语文课搞得玄乎了吗?下意识地就会把它与要“简简单单学语文”,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抵触起来。其实,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诗意。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了诗意,那是诗意的失落,是教师缺少一种意识,缺少自觉地去发现去追寻罢了。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其意义在于,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源,从而更能实现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鹄的。众所周知,诗原本是一种文学形式,人类的文学是以诗歌开篇的,在未出现文…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一个世纪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就是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诗意地栖居”,就是摒弃现实社会的声色犬马,不时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简洁、明净的自然怀抱中简单而真诚地生活,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在恶浊的世俗泥潭中永远独守精神家园的月亮。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表达“诗意地栖居”的美文,一篇关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4.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钝,走向精致、高雅、聪慧的生活.它能使活动主体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使人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是“诗意”最多的时代。所有影视广告和报纸杂志都在不遗余力地鼓吹着“诗意地生活”。然而,我们的时代也许恰恰又是最缺乏诗意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彰显真正的诗意不但需要独到的眼光,也是需要有学术良知和勇气的,因为它也很可能被人指责为矫揉造作与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一提语文课的诗意,有人会这要想,这不是把语文课搞得得玄乎了吗?下意识也就会把它与要“简简单单学语文”,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抵触起来。其实,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在也处处存在着诗意。  相似文献   

8.
我朗读《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后,请同学们以“一言心得”的方式笔谈读后感和对“诗意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部编新教材与普通高中课程一脉相承,语文学科应基于此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培养目标。而高中“诗意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就是以“三段五味”导学练型“诗意课文”教学模式驱动,基于部编新教材“诗样”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回归语文“生活即诗”育人本质,在“诗化”熏陶和“诗思”沉浸中有效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其更好地成长为充满人生“诗意”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世界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句话栖居在我心里,伴我走过了无数个匆忙劳累的日子。无论外界多么寒冷,用诗意的心来生活,用诗意的心来工作就能感到温暖。“诗意地栖居”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就能诗意地栖居,所以在四季轮回的教育时光里,我总是干方百计地让孩子们诗意地栖居在融融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11.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然而,人为何能够“诗意地栖居”?那是因为人有思想和独一无二的精神力,使得人在创造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享受精神生活。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精神生活以其无穷的魅力还原我们一个本真的自我,点燃生命的光辉,使我们最细腻地接近美好。  相似文献   

12.
王静 《湖南教育》2008,(5):18-19
面对冷漠的现实,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之心。海德格尔也喊出了“人,诗意地栖居”,他强调生活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因此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必须以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为基础。诗意,本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命题。一个读者给我打来电话,问:“怎样通俗地理解‘诗意地成长’?”我说:“通俗地说,诗意是指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一种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一种审美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面对琐碎的生活,每个人不可能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这些工作看作我们喜欢的事情,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审美,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意’。”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成长的前提。说到底,教育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太多的制度,我们已经规定了太多的纪律,然而,可否从诗意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教师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13.
龙士 《教学随笔》2008,(6):39-4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是诗人自己一生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所期望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高度和谐。教育素以关心人的终身幸福,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唤醒人类对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普遍认同与敬畏为其终极目标。我们的学校如果能让全体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诗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诗电影。它弱化矛盾冲突 ,将细节情节化 ,诗意化 ,抒情化 ;又将“计白为黑” ,“避实就虚 ,虚实相生”等诗画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本片的人物描写 ,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一种诗意美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看来,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不过是人类梦想的空中楼阁,在现实世界中,生活是充满酸甜苦辣的。也许是人们对“诗意”的理解不尽相同,也许是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过于物质化,所以,我们没有获得“诗意”。而在娄底市第一小学有一对作家夫妻,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他们用自己的工作、写作和生活诠释着“诗意”。他们的名字是海叶和王利芝。2005年12月1日,怀着对“诗意”的向往,我们倾听了这对夫妻的人生故事。一人生总有那么多美妙的巧合。用王利芝的话来说,那就是缘分。1986年,16岁的王利芝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省中医药学校。她学的是医…  相似文献   

16.
很喜欢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理应为学生生命的诗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作为实践层面的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一、还原师生交往的人性美1.努力使师生交往成为平等的“人———人”交往。平等首先需要教师完成角色转换,使自己从居高临下的课堂主宰者中走出,蹲下身来走近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其次,平等需要教师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经常性地问一问: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是否…  相似文献   

17.
“课堂富有诗意,教学具有美感,学生快乐成长。”2010年以来,洪湖一小以“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诗意课堂,创造诗意教育,让课堂成为一个愉悦的场所,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在诗意课堂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为在他看来,人原本就应该在大地上,过着一种“自然、本真”的生活。但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盘剥和利用,使人离开了自然的“家”,变成漂泊的“孤魂”,异化了人自身。所以海德格尔呼吁人必须回归自然,与大地融合。人,只有在大地上,才能诗意地栖居。那么,我们的课堂呢?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生命”与“课堂”的关系,是否也如“人”与“大地”的关系一样,处于分离状态?在不少人的眼里,思想品德课是枯燥的、无味的、机械的,思想品德课堂更多展示的是难记的概念、枯燥的理论、无用的  相似文献   

19.
1.人生活在世界中,这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根本事实。世界是什么?它根本不是“什么”。世界不是单纯的诸存在者,不是可数或不可数的现存事物之单纯聚积,而是对现实的诸存在者的超越。只有人能作这种超越,所以只有人才可能“有”世界。世界包罗万象,涵酝时空,生意盎然,寓于生意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活的世界孕育着诗意。只有人“有”“世界”,只有人才能秉承、领受世界的诗意,在无限的“世界的诗意”中展开诗意生活与人生。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要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经历温馨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课堂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月光曲》一文正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的文章,它文美、曲美、情美。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这是《月光曲》的内容。本课时直奔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曲》如诗如画的意境。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感受盲姑娘的人格美。本课时设计努力营造诗意的语文,教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