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法初学者都倾向于从临摹入手,《敬史君碑》是北朝中期东魏时代的代表作品,浑然天成,在魏碑各名品中一枝独秀,值得现代书法家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更广的探索。临习此碑时有诸多细节需要着力,如临习计划、字形特点等。习者师之,必有所获。  相似文献   

2.
在书法史上,《峄山刻石》是秦篆的代表作之一,风格上圆润流畅、精细圆整,颇逮古意,被历代习篆者视为上佳的临习范本,倍受习篆者推崇,享有非常高的声誉。《峄山刻石》的临习应注意用笔、结字和章法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临习是中国画学习中必不可缺的训练课目,要学好临习这门课,就必须注意处理好数量向质量的转变,物象向笔墨的转变,局部向整幅的转变,临习向临创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去年,学校开始鼓励教师临习书法。我在大学时,曾临习过几个月,但终未能坚持下去。这事竟投影在心中,成为隐隐约约的一个遗憾。当我再次操起笔  相似文献   

5.
在汉隶碑刻中,《史晨碑》无疑是非常遵循"中和美"这一准则的典型。作为东汉后期的书法作品,《史晨碑》显然又是东汉隶书走向规范,定型后的代表。临习《史晨碑》要:善于读帖;讲究笔法,注重用笔的变化;通过背临、意临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6.
人们学习楷书,往往注重唐碑而忽视魏碑。因此,谈到楷书则言必称虞欧褚颜柳诸家。其实,北碑与唐碑皆属楷书范畴,而风格却迥异。唐碑是楷书法度达到极致之后的端庄遒美,是一种成熟、严谨乃至刻板的方正典雅。而北碑则不同,  相似文献   

7.
行书《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所成,而非王羲之亲自所书。怀仁集王字确实是形神兼得,《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极好范本。临习《圣教序》要掌握行书的几个基本特征:藏露结合,中侧并用;省减点画,书写快速;牵丝映带,连贯流畅;方圆兼得,静动自然;改组结体,笔顺自由。  相似文献   

8.
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首先应从魏晋的思想文化背景把握王羲之书法"中和美"之境及萧散之韵。同时克服以下难点:难在瘦劲,应观察精良拓本,把握其瘦硬通神的用笔;难在精细,应结合墨迹,观察其丰富变化;难在圆,临习者易重方轻圆,流于生硬,而缺少圆转、蕴藉;难在气脉贯通和章法。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那是一九八六年的一天,我在朋友的引见下,拜访了获得一九八五年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的殷农先生。欣赏了殷农先生的钢笔书法作品,聆听了殷农先生的学书经历,我既敬佩殷农先生漂亮的钢笔书法作品,更为殷农先生追求书法艺术的执著精神所折服,从此我便走上了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在殷农先生的指点下,我楷书临习了王羲之的《黄庭经》、钟绍京的《灵飞经》,行书临习了《圣教序》《蜀素帖》,日夕观读,细  相似文献   

10.
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二十年来各种师范院校及大众书法临习教材与教法一味注重对范字形态的分析,片面强调书写应达到的结果,而对能否达到这一结果的最关键--视觉注意的却未曾涉及。本针对此迫切问题,主要从师范院校实际出发,立足于侧重笔画组合,从读贴,书写两环节论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支配视觉注意。  相似文献   

11.
杨才坤,男,汉族,1989年生于曲靖陆良。毕业于思茅师专英语系。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大学期间,幸得李新强等各位书法老师及前辈的指导。"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不断刻苦地临习和感悟下,书艺渐得增长。  相似文献   

12.
正持之以恒曾国藩作为清代"中兴名臣",以功业名世。在碑学复兴的时代,曾国藩也提出了自己的书法主张。作为学贯古今的一代大儒,在碑与帖的论争中,提倡融合发展。勤勉一生的曾国藩,在习字方面也下着实在功夫,每日百字不辍。他曾致力于唐代李邕《麓山寺碑》的临习,据说在两军对垒的战争岁月,亦未停歇。作为将日记写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曾  相似文献   

13.
学书十七载,先生在第一次教我拿毛笔的时候就讲到了"传统"这个词,伴随多少年的临帖、创作,"传统"这个词在我心中越来越占据位置,研习古法的过程中,我发现历史上的每-位书家无不是在精研"传统"上下功夫,尤为值得一提的当属清代的书家王铎.可能源出于十年来不辍临习王铎书法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4.
《元彬墓志》的结体特点,是自由放逸、灵活多变,且大小错落、欹正随势。对《元彬墓志》及同类型的北魏初期墓志的临习,笔者浅见,有一定楷书功底者意临为宜,初学者则不宜临写。因为此类碑志虽然意趣盎然,但毕竟笔法不精,刻工亦多粗糙。  相似文献   

15.
名家書畫     
《中国教师》2012,(3):81
<正>张昌志,1953年6月出生,四川遂宁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自幼喜爱书法,先后得著名书法家王任、孙怀德先生指导,得其亲授。多年临习《曹全碑》晋、唐楷体,博采众长,法度严谨,风格雄劲,笔法灵动,气势内涵,诸体皆涉,擅长隶书、楷书、行书。  相似文献   

16.
正赵宗文书友的行书作品,既有碑的方劲,又有帖的流动,可知作者在碑帖临习方面功力较深。整幅作品,笔力清健,字势变化丰富。唯一不足之处是作品整体性不好,前三行与紧接的三行脱节了,尤其是"落、花"二字太过突兀。一件作品的局部无论多精彩,都要服从整体的协调性。希望作者今后在谋篇布局上再求和谐。  相似文献   

17.
吴让之,字熙载,江苏仪征人,精于书画,更擅长篆刻。吴让之传承了邓石如"以书入印"的思想,并将其完美结合,是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进入近代的标志性人物。一生贫困的吴让之,幼年时期就喜欢刻印。十五岁以后,他用十年的时间临习汉印,积淀了深厚的汉印功底。后来,他以邓石如篆刻为师法对象,经过数十年潜心学习,终成一代篆刻大家。有资料显示,吴让之一生刻印一万  相似文献   

18.
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和绘画. 抗战开始时,我读小学五年级,学校停办,我就失学,从此在家种地.为了生活,我每年都要挨饿,吃南瓜度日,我的“瓜饭楼”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生活尽管这样艰难,但我仍喜欢读书,喜欢书法和绘画.书法方面,我找到了最普通的印本《九成宫》,我长久地临习它.之后又临了《皇甫君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是很晚才看到的.小欧的几种帖,如《泉男生墓志铭》、《道因法师碑》等我也临过.我习欧字有好多年,并且乐此不疲.我感到欧字典雅大方,端庄凝重,结构严整,有巍峨气象,而且有王书的底子,且以后行草学王字容易合拍.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正>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名碑珍帖灿若星辰。传承文明,临习书艺,需要具备提纲挈领和慧眼识珍的素养,更要具有精准的审美定位与分类能力,以及深刻的观察与理解能力,才能意会古人,得其形神,取舍化合,学以致用。在学习与感悟的过程中,理念的形成、视角的准确、方法的得当至关重要。因此,本刊特设"珍帖导临"栏目,邀请具有30年不同层面书法教学经验、曾荣获全  相似文献   

20.
<正>今日,硬笔临习文征明74岁小楷作品《琴赋》有感。此帖为文征明成熟时期小楷精品,法度严谨纯熟,结体稳健,善于留白。我在临习时着重对字形结构解读与内化。临习前先读帖,解读字形的向背关系,笔画的松紧避让关系,同时读懂文章内容。开始临帖时,我选择看手机图片的方式临习,可以把字调整到合适的大小,近距离临习,另一方面也方便对个别字放大解读。此帖中反复出现的某个字,初临时感觉并无很大区别,但细细比对,在结体与用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