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考时因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考场给人一种紧迫感,容易造成考生心情的紧张,考生难以有平常从容的心态进行写作文。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压力,许多考生一看到作文题,未动笔先紧张,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或在行文过程中一时想不起下文,思路在短时间内无法打开,这正是思路堵塞、思维混乱的表现。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做到忙而不乱,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使作文正常进行下去呢?  相似文献   

2.
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考前心理不外乎3种情况: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适度紧张。前两种情况都不足取,只有“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招生》2009,(10):23-23
提到高考英语阅读,总是让许许多多考生头疼不已,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在紧张的答题环境氛围中,在带着一颗忐忑的心为着未来激烈拼搏的心态下,英语阅读本来有法可循的解题思路却给无数考生带来无法预测的重重障碍和困难。  相似文献   

4.
对广大的音乐考生来说,在考场上出现紧张焦虑、自卑乏力的心理状态是经常遇到的紧张心理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会影响音乐考生考试的正常发挥,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理阴影"影响考生的一生.本文将针对这种紧张心理现象,通过内因和外因角度进行成因剖析,寻找调节、克服学生考试紧张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回眸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虽然“文体不限”,可是,许多考生都选择了议论文这种文体。一篇成功的议论文离不开丰富、典型的论据,而不少考生深感苦恼的正是“无米下炊”。再者,由于考场的特定情境,心理素质稍差的考生更是容易产生“思路受阻”的现象。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就很好地证明,情绪越是紧张,思维也就越容易产生定势和抑制。因此,不少考生面对作文题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作痛苦思索状,这固然是日常忽视素材积累所致,但若能急中生智,于文思穷竭处巧妙设例,倒是能一解燃眉之急。有一个故事:欧阳修作主考官,出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说无论是刑…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电教》2003,(4):10-11
有许多考生向心理学专家说,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凶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  相似文献   

7.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考前心理不外乎3种情况: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适度紧张。前两种情况都不足取,只有“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如何才能达到“适度紧张”状态呢?这里向考生  相似文献   

8.
谈谈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成因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段时间,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部分考生因为心理素质好一点,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紧张焦虑心理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造成这种现象因素大致上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考场上情绪失控是考生的杀手。根据我们所做一次考试焦虑心理测验,发现最令考生感到影响考试成绩的不是考前的情绪紧张焦虑,而是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失常。这种情绪失常与一般的紧张情绪有实质的不同。考试前出现一般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的积极作用。而一旦真正答题,这种紧张就不再被体验到了。而考试中情绪失控和失常则指完全不同的情形了。它往往是面对意外事件或挫折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考前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致关重要的。考前心理不外乎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适度紧张。前两种情况都不足取,只有"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相似文献   

11.
听力测试是对考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检测。影响考生听力测试的得分因素不完全都是英语水平不够,而可能是因为其它非英语水平因素而造成的。一、因情绪紧张造成失分由于听力内容具有不可重复性和即时性,录音播放结束后无法再现信息,又由于考生必须在听音的同时还要进行思考,去理解听音内容和解题,因此很多考生在考试时常常心绪不宁,紧张慌乱。要克服这种紧张情绪,考生要利用自己的正常心理暗示,提醒和鼓励自己摒除杂念,全身心进入角色。考生也可做一些深呼吸运动,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第一节听力题录音只播放一次,考生尤其应该放松思想,否则很可…  相似文献   

12.
甘香兰 《现代语文》2006,(2):127-127
七月流火,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考生间的竞争是难免的。这时,考前的紧张氛围几乎对每个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部分考生心理承受力强一点,能把压力转化成动力,而更多的考生则因为受考前的紧张心理影响,有的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无几的时间。一想到严肃的考场,一想到还没复习掌握的知识,他们就手心冒汗,心跳加快。这种心理状态大致上有这样一些成因  相似文献   

13.
一位同学告诉我,他一到临近考试就紧张,看书看不进,记东西记不了,睡觉失眠,考试时,甚至觉得头脑一片空白,手心出汗,全身发抖。显然这位同学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症。其实考试焦虑是当前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考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担忧,甚至恐惧。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困扰考生考前复习,阻碍考生学习水平的正常发挥,乃至许多考生说起焦虑就谈虎变色。客观地说,焦虑并非全为坏事,它是人面临重要的、紧迫的事情时出现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反应具有“预警”和“发动”作用,它能够引起焦虑者思想上足够的…  相似文献   

14.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考前心理不外乎3种情况: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适度紧张.前两种情况都不足取,只有“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相似文献   

15.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考前心理不外乎3种情况: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适度紧张.前两种情况都不足取,只有"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相似文献   

16.
1.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有许多考生向心理学专家说,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采取下  相似文献   

17.
高考是一场智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如果考生在考场上能够科学地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指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就会信心足、情绪好,始终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考试时也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词语暗示法”是消除紧张情绪的一种方法,考生在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里,不妨尝试用这种方法来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使自己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迎接高考挑战。信心考生要经常用“信心”二字暗示自己,以消除畏惧、心慌、紧张的心理。当高考来临时,考生一步入考点学校,看到考生云集、紧张肃然的场面,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畏惧心理;进入考场后一…  相似文献   

18.
杨确明 《高中生》2014,(7):59-59
造成考生失眠的原因,一般有这么几个方面:①高三一年之中紧张与焦虑情绪的积累,这种紧张与焦虑情绪在高考前表现得更为突出。②考试前,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过度紧张和焦虑就会导致思绪纷乱、失眠等现象。③作息时间发生变化,有些考生平常晚上12点左右睡觉,在高考前一周提早入睡,结果出现失眠。  相似文献   

19.
有些考生一进考场就心慌意乱、面红耳赤,审题、回忆知识出现障碍,思路紊乱,答题零乱,情绪不稳定,思想高度紧张,甚至出现晕场……这就是考试中的临场紧张现象。  相似文献   

20.
庄再迪 《高中生》2009,(6):68-68
一、关于减压 问:临考前特别紧张,我怎样给自己减压?心理专家:你可以在学习的间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晚上锻炼要比早上锻炼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