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83年来的理论创新和具体实践,其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执政为民,灵魂在于创新.在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长河中,无时不在创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传播、领悟、运用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践行者;中国共产党汲取历史智慧、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定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创造者。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担负起践行者、推动者、创新和创造者的使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发学生使命担当意识、锤炼学生艰苦奋斗品格、树立为民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诉求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有待拓展、载体有待扩展、实践方式有待创新。基于此,开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选修课程,建设红色展馆和网络公众号,常规化开展红色主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在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中,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理论品质——创新,这正是其永葆理论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能具有这种理论创新品质,原因则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与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具有求实的态度和为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强大生命力,其根本奥秘就在于它是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客观需要,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共产党保持活力的内在要求和永葆青春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的生成,具有内在逻辑要素和影响机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自信生成的思想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自觉耦合;实践逻辑在于培育革命文化与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高度契合;认识逻辑在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辩证统一;时代逻辑在于大力传承和弘...  相似文献   

7.
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理论飞跃,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新时代,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了中国以"和谐"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内蕴,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政治优势在于它的和谐性.追求和谐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独特选择,体现和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内核.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多党合作理论得到了创新,政党关系达到了肝胆相照、休戚与共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道路探索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开辟中国道路,主要在于中国共产党对道路探索的坚强领导,在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道路的探索指明方向,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其课程目标在于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提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当前中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属性和教学特点所决定的。文章从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创新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共第三代领导人的创新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等。“三大创新”不仅对党的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对高等学校教育创新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党自身的建设经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蕴涵着党执政治国的新理念、新方略和新机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务必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在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变化的前提下,提高执政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做好党的理论创新,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开创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七大之前,我们党的旗帜实质上是一种理论;中共十七大至今,我们党的旗帜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制度。从理论到制度,中国共产党旗帜实现了自身的超越。这一超越的具体标志在于本质的超越、思维的超越、时代的超越和实践地位的超越;这一超越的重要意义在于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旗帜的形式,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体概括的难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指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前进方向和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是人类活动的源泉和动力,而农村长期的“工具性”教育实践却背离了人的主体性,不仅没有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对人口数量的替代,更屡屡使农村发展遭遇人才和智力瓶颈,使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陷入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因此,农村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的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即在于摒弃“工具性”教育,实施主体性教育,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通过树立并动态把握人的主体性地位形成农村稳定的人力资本,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可持续、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本质上是个哲学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灵魂,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精髓。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自觉性、创造性精神的反映,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六大”报告充满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思想路线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党的建设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典范。报告不仅在开篇中把“与时俱进”作为精髓提出来,还对“与时俱进”的地位和内涵进行深刻阐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政策,体现了与时俱进这个精髓。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的又一项新的伟大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战斗力,永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勇于创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创新、发展的动力根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实践中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它自身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历来我党就重视党的建设,但更多的是从党的组织建设出发,而对党自身的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党的道德建设重视跟不上党的组织建设。如何在新时期下加强党的建设,成为时下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试图从“道德”的角度来探索这一时代课题,力争为党的建设开拓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